【毛泽东的子女现在还在世的有哪几个?现状怎么样】

2017-07-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毛岸英--毛泽东长子,曾到苏联学习,在1943年1月加入联共(布)党,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是苏军中尉: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在朝鲜战场上不幸牺

毛岸英——毛泽东长子,曾到苏联学习,在1943年1月加入联共(布)党,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是苏军中尉;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在朝鲜战场上不幸牺牲。

刘思齐——毛岸英的妻子,又名刘松林,是张文秋与刘谦初的女儿。

毛岸青——毛泽东次子:。1923年出生。在苏联留学期间,曾用名杨永寿。杨开慧就义后,岸青与哥哥岸英一起到苏联学习。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毛岸青送大连疗养。岸青与邵华于1960年在大连结婚。

邵 华 ——毛岸青的妻子,1938年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军事科学院少将。

毛新宇——毛泽东之孙,毛岸青与邵华之子,1970年生, 199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95年在中央党校理论部学习,获硕士学位。

李 敏——毛泽东的女儿,毛泽东给她的遗产只有人人都可共享的毛泽东思想,“没有半点儿的家私。”

孔令华——毛泽东女婿,李敏的丈夫,原炮兵司令部副司令员孔从洲的儿子。

孔继宁——毛泽东长外孙,李敏和孔令华的儿子,孔继宁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夹着尾巴做人。他从不说自己是谁的后代。1976年外公去世,孔继宁在学校无故缺席半个月,其身世才由猜测转为证实。

孔东梅——毛泽东的外孙女,李敏的女儿,32岁。曾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如今北大博士在读。

李 讷——毛泽东女儿,父亲没有留给她任何财产,她现在仍然依靠退休工资过着节俭、清廉的生活。

王景清——毛泽东女婿,李讷的丈夫,八路军战士,做过毛泽东的卫士;早已办了离休手续,靠离休金生活。

王效芝——李讷儿子、毛泽东外孙,北京市旅游外事服务职业中专毕业,被分配到北京一家饭店工作,当服务员兼管理。目前在北京一家公司打工,每月几百多元的工资,安于贫穷,至今没有媳妇。

毛新宇——毛泽东唯一的嫡孙,毛岸青与邵华的孩子,生于1970年。毛泽东亲自为他起了一个寓意很深的名字———新宇。现供职于中国军事科学院军史部,为正团职研究员。2002年,与刘滨结为夫妻,

毛东东——毛泽东的重孙,毛新宇和刘滨所生下了儿子,在200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这一天出世。

毛泽东的侄子——毛远新:毛泽东逝世后,毛泽东侄子毛远新被判刑17年;刑满后,他使用的是“李实”的名字被安排到上海汽车工业质量检测研究所工作。这个名字是1965年夏天毛远新下乡搞“四清”前,毛泽东给他起的;毛远新从哈军工毕业时,正式向学院提出申请改名为“李实”。

经批准,他的毕业证书及在空军部队工作时都用此名。毛远新的工资从1993年的600元逐渐长到了2001年的1600元.。2001年2月,毛远新退休,按高级技术职称标准,每月领取1080元的养老金。

对我有帮助除了这3个老婆:杨开惠,贺子珍,江青 众所周知的妻子之名,它在年少时他家里就给了他娶了个老婆,虽说很贤淑但是封建包办婚姻,所以毛泽东一直不承认他的儿女,分别是毛岸英,毛岸民,毛岸龙.李娜,李敏,毛岸龙在与毛泽东分开后,早夭了,毛岸民是前一段时候死的,是最命长了。

(摘自李敏《我的父亲毛泽东》)

一、爸爸和他的儿子岸英、岸青(摘录)

爸爸对我很亲,但要求也很严,开始我还真有点受不了。他不让我跟他一起住,一块吃,让我到机关住,在机关吃,还不许我吃小灶。有一回我去看爸爸。爸爸问我:你吃么子灶?我说:吃中灶。爸爸生气地说:你应该跟战士一样,吃大灶去嘛!我一声没吭地服从了。

我想起爸爸曾对我说过:当大哥回到延安后,爸爸让他脱掉苏式军装,换上他给他的旧棉衣、棉裤。爸爸把这个洋学生、苏联军官打扮成了一个农民,一个土八路。

再后来,便是送哥哥到劳动大学去学习了。爸爸对大哥岸英说:你过去是吃面包喝牛奶,回来要吃中国饭,吃陕北的小米,小米可养人哪!

哥哥下农村时,爸爸把自己一件打了补丁的棉衣送给他。走的那天,哥哥又脱去大皮鞋,穿上爸爸给他的布鞋,背包里装满小米,菜籽,瓜籽。他就这样上路了。

爸爸送了他一段路,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岸英,你要和老乡们一同吃,一同住,一同劳动,要从开荒一直到收割了再回来。等你劳动大学毕业了,再上延安大学好不好?

好。哥哥爽快地答应道。哥哥带着爸爸的重托,走到劳动人民中去了。因为他知道,爸爸的一生与农民、与人民是分不开的。爸爸同样希望他也能如此。

哥哥没有辜负爸爸的期望,他很快就投到群众中,他吃苦耐劳,又肯干。尽管一天劳动之后,他已累得腰酸背痛、浑身没有一点劲,就像是散了架子一样难忍难受,可他从不叫苦,不偷懒,更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为他牢牢记着:他是毛泽东的儿子。所以,再苦再累他都坚持下来了。

在劳动大学里,哥哥学会了赶着毛驴下地送粪;学会了把玉米种子袋挂在脖上,单手点种,又学会了双手同时点种的手艺;还学会了撒种时两手同时使用,他一手点种,一手抓粪。当地农民夸赞他说:岸英是个好后生,学会了拖粪、犁地、刨地、播种这些庄稼活,是个好劳动力。

1946年1月7日,爸爸给岸青哥哥写了信:希望你在那里继续学习,将来学成回国,好为人民服务。祝你进步、愉快、成长!

对于我们兄妹,爸爸是很尊重我们个人的感情的。他从来不把我们不能接受的感情以父辈之权强加给我们。他允许我们各自保留自己情感的小天地。

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尽管爸爸日理万机,忙于国家和世界的大事。但他也要抽空给不在身边的孩子写信,问寒问暖问学业,对孩子进行教育,给予父亲的关怀。

1939年8月,岸英哥哥已插班进苏联十年制学校的六年级学习,爸爸又有信给他们(岸英岸青):为你们及所有小同志,托林伯渠老同志买了一批书寄给你们,不知收到否?来信告我。祝你们发展,向上,愉快!

在信的字里行间中,既有爸爸深深思念远在异国他乡的孩子的心情,也饱含了爸爸对孩子学习上的关心,同时,更反映出爸爸不光关注自己的孩子,还关心着所有在苏联学习的其他中国孩子。

就是在爸爸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紧张繁忙的工作中,爸爸也忘不了远在异国的大哥岸英,抽出空儿来给他写信: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做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