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翀图片 青年导演王翀谈中日戏剧交流的现实与展望(图)

2017-09-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文/王翀 不可否认的一个基本事实是:日本的当代戏剧比中国大陆要发达.所以,中日的戏剧交流是在一种日本输出,中国输入的状态下进行的.虽然北京人

文/王翀 不可否认的一个基本事实是:日本的当代戏剧比中国大陆要发达。所以,中日的戏剧交流是在一种日本输出,中国输入的状态下进行的。虽然北京人艺之类的团体偶尔会将作品带去东京和利贺演出,但它们的陈旧艺术很难在日本戏剧界激起波澜。

最近这几年,最有影响力的事件是:樱井大造的帐篷戏剧、田中泯的舞踏、坂东玉三郎的跨界合作。 《变幻·痂壳城》帐篷外景(图片由本文作者王翀提供) 樱井大造在演出《变幻·痂壳城》(图片由本文作者王翀提供) 《乌鸦帮2》海报(图片由本文作者王翀提供) 樱井大造并不是日本剧坛的领军人物,他的帐篷剧也只是1960年代小剧场运动的遗产。

但是,中国的民间戏剧人和知识分子对他进行了误读,认为他的帐篷剧能够作为东亚左翼民众戏剧(运动)的载体。

有趣的是,樱井大造本人并不认可民众戏剧的标签。他的作品关注城市的边缘和底层人,但具有高度的诗意,意象和舞台空间像迷宫一样错综复杂——在审美旨趣上,其实与知识分子想象中的工人和农民格格不入。

即便如此,他的帐篷剧已经先后在台北和北京建立了创作基地,展开了中日双语的演出。2007年9月,帐篷剧《变幻·痂壳城》在北京演出,演员来自日本和台湾,只有部分工作人员来自北京和上海。

之后,人民大学教师孙柏等知识分子在北京成立了临·帐篷剧社,创作了《乌鸦帮2》,2010年7月在皮村上演,樱井大造导演并参与演出。《乌鸦帮2》明显具有中国风格:帐篷是民工棚,意象借用了鲁迅的《故事新编》。

将来,帐篷剧有可能会在中国生根发芽。一般的艺术交流,演出结束之后评论一番就完了——然而,虽然看过帐篷剧的中国观众不到两千人次,我们却能从这过程中看到,日本戏剧对中国产生了直接的、实际的影响,将帐篷剧传入了北京。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