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柳冠中 柳冠中:一体化是未来设计的立足之本

2017-08-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清华美院教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荣誉副会长 柳冠中段妍玲:作为媒体来说,我们一直在寻找,我们不仅仅是寻找明星设计师,我们还希望寻找在中国当下有没有这样的一批人,他们的各自才能和职能的组合课程形成和当时鲍尔斯一样的那种发展新模式的结合体.我想问柳老师,在中国我们怎么样去寻找这样一群人.柳冠中:主持人问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们就拿世博会来说说,19世纪末英国的水晶宫举办的时候,地球很大,信息很闭塞,但现在地球已经变成了地球村,就是因为交通发达了,信息也发达了,需要这个世博把全世界的科技成果和产品有一个

清华美院教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荣誉副会长 柳冠中

段妍玲:作为媒体来说,我们一直在寻找,我们不仅仅是寻找明星设计师,我们还希望寻找在中国当下有没有这样的一批人,他们的各自才能和职能的组合课程形成和当时鲍尔斯一样的那种发展新模式的结合体。我想问柳老师,在中国我们怎么样去寻找这样一群人。

柳冠中:主持人问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们就拿世博会来说说,19世纪末英国的水晶宫举办的时候,地球很大,信息很闭塞,但现在地球已经变成了地球村,就是因为交通发达了,信息也发达了,需要这个世博把全世界的科技成果和产品有一个交流的平台,起到一个非常大的沟通作用。

世博会英国开完了,别的国家开,但风格和内容却一直延续。我们这次办世博会,从现代信息、物联网的发达程度看,我个人认为浪费这么多人力物力来做这么一个事情并不值得,完全可以用其他交流方式做到。

所以这是我们人类的思考,我们祖先创造的东西,它有的时候是过时的,但随着生活的语境、环境发生变化,势必需要创造新事物。我们经常会说包豪斯过时了,我觉得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包豪斯并没有说“我是永恒的”,它只是想把当时所谓的艺术,通过工业化的手段还给大众,在这一点上他永远不过时。

因为它的背景是工业革命,是大生产,不是仅仅为少数的贵族服务。所以包豪斯的精神不是我们看到的具体的造型、具体的材料、具体的一个结构,而我们却往往从专业的角度、从职业的角度、从表面说它过时了。

我们说的三大构成出自包豪斯,然而很多德国专家都不理解我们所说的三大构成,这是为什么?后来他们才知道,所谓构成的理解传到美国,又以美国的理解传到日本,从日本传到香港,香港传到广州,广州传到全国,就变成一个表面的三大构成了,只是孤立地说它是一个平面的、立体的构成,本质东西丢掉了。

所以包豪斯只是一个现象,包豪斯只是生产关系的一个变革,大多数人对他的理解都太表面。它的依据就是德意志制造同盟,没有德意志制造同盟不可能产生包豪斯,因为工业革命在英国产生的。

那为什么包豪斯没有产生在英国,反而在德国?德国的官员到英国留学以后,因为他不是设计师,他恰恰在研究英国的过程中有很大的发现,他看到英国有行业工会,所以出现工业革命以后,纺织工人协会砸碎机器,产生这样一个反馈。

其实他仅仅从行业角度,从专业角度看革命,是非常狭隘的。所以穆特修斯回到德国势必进行工业革命,必须要改变德国的体制。但当时的“德国制造”是一种耻辱标志,英国的发明,英国的创造,德国的生产,就像我们日本的产品在中国制造,打上中国制造,表示它是劣等货,次品。

当时德国就处在这么一个阶段,所以这个官员回到德国组织了两年的辩论,讨论到底德国走哪条路,肯定了必须在大生产的前提下,解决分工带来的问题和隔阂。所以德国的组织制造同盟是什么,是企业家、银行家、经理、管理者、建筑师、工程师、艺术家,甚至工匠,组织一个产学研,也就是政产学研商的一个联盟,随着德国一开始形成的工业化,就奠定了工业化的产业结构。

而我们国家没有这样,只是引进设备和产品,中国离工业化距离还很大,工业化的过程是一个相当艰难的体制改革。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表面看不到本质,这就是我们目前的问题所在。

设计也是如此。

在中国,设计师只是一个个体劳动,只是一个设计大师,没有成为一个设计产业链的一环,他只能跟着社会,追求自我的完善性,追求名利性。因为现代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一分子,不是孤立的,而我们的设计现在基本上就是孤立的。设计需要一个机制,这个机制需要跟企业家合作,否则在中国,这条路会非常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