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家于长海先生个人书法展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2017-12-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海外网10月9日讯 近日,由中国东方名家书画院.中华国际(香港)文化投资集团举办的"美丽中国梦"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于长海先生的个人书法展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书法协会.中国书法研究会.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文化部艺术评估中心.新华社.人民日报等领导参加了开幕式.于长海先生幼承庭训,尤喜书法,初喜唐楷入手而铸下浑厚根底,9岁便以书法称誉乡里,16岁进京求学,得到唐隶华.启功.周楷谟.王禹功等诸多名家指点,追随恩师启功8年,学习国学和书画鉴赏.观看于长海先生的书法作品,尽显唐风晋韵遗风,作品

海外网10月9日讯 近日,由中国东方名家书画院、中华国际(香港)文化投资集团举办的“美丽中国梦”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于长海先生的个人书法展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书法协会、中国书法研究会、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文化部艺术评估中心、新华社、人民日报等领导参加了开幕式。

于长海先生幼承庭训,尤喜书法,初喜唐楷入手而铸下浑厚根底,9岁便以书法称誉乡里,16岁进京求学,得到唐隶华、启功、周楷谟、王禹功等诸多名家指点,追随恩师启功8年,学习国学和书画鉴赏。观看于长海先生的书法作品,尽显唐风晋韵遗风,作品体现秀、雅、润、险、狂五大特点。

秀得美观,观之动容,思之入纸;雅得高古,行间玉润,法则温雅;润得灵动,老而不枯,润而不肥;险得和谐,绝处逢生,超凡脱俗;狂得时尚,激情四射,气势如虹。

笔墨紧随时代,艺术家离不开社会大背景和环境,在秉承传统的同时,要以新的技巧方式来丰富演化作品的内涵,这样的书法才能大气豪放,于长海先生创作的行凹书体,从古典韵味中透露出尚奇尚趣的现代气息。观其书作,如浴春风浩荡、如听心灵唱歌。

诸体皆精,法度文雅,气韵通神。无论是行楷、行草、狂草都秉承传统,章法有度,具有时代色彩,创新出独树一帜,富于变化的崭新书体。参展的领导及收藏家一致认为,于长海先生的书法作品将会引领中国书法艺术迈向新的里程,有很大的收藏价值。(魏勤英 图/文 报道)

著名书法家于长海先生的艺术人生

生活中的于长海先生幽默,谦和,快乐,激情。他笔走江南,意蕴中原;他情归京华,心系白山。他用宽厚宏博的大师情怀笑傲书坛,他用飘逸遒劲的笔墨写意人生。“钟王欧柳颜苏米,数年积学求法理,我拜众家为贤师,融古出新越樊篱。”这既是他60年书艺的座右铭,更是他60年的书艺人生写照。他就是国礼书法大师、被南怀瑾先生称为“江南怪才”的于长海先生。

于长海生于莱芜,长于东北,成名于江南。他9岁因习书法而闻名乡里,16岁进京求学,转年拜师北大教授王禹功和启功先生。他追随恩师启功先生8年,学习国学和书画鉴赏。晚年移居江南,专攻书艺,独步沪杭,开一代新风,研创出丰满妍丽的贵妃书体和飘逸遒劲的行凹书体。

通读于长海先生的书法作品,尽显唐风晋韵遗风。给读者印象最深的是“秀、雅、润、险、狂”这五大特色。而这每一特色并非同时出现在同一部作品中,内容不同,对象不同,所用的书艺风格也迥然不同。

其一“秀”秀得唯美,观之动容,思之人纸。这些挺拔隽秀的作品主要以行草书体表现,大多出现在扇面、圆光、条屏中,其内容一般是婉约、柔美的唐诗宋词。现钓鱼台国宾馆收藏并悬挂的四条屏唐诗便是其“隽秀”的经典佳作。

我国著名书法家林散之曾道出研习书法的门径:写字要从唐碑入手,推向魏汉;再从汉魏回到唐。写字,一定要研究笔法和墨法,要讲究执笔,讲究指功、腕功和肘功。写字时要做到指实掌空,先悬腕而后悬肘;临帖要先像后不像,先无我后有我,先熟后生,有静有动,意在笔先,抱得紧放得开。

日久天长,就能达到瓜熟蒂落,熟能生巧的境界。于长海先生的书法之路完美印证了林散之大师的书法创作门径之论。其作“秀”中透出“颜筋柳骨”,刚劲挺拔,窈窕合度,个别字体笔画仍留有恩师启功的瘦硬清秀、中宫紧凑,四外开合的影子。其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气概凛然,体现了时代精神风貌和作者对完美人生的追求。

其二“雅”。雅得高古,行间玉润,法则温雅。于长海先生融晋人书法善变之韵,借唐人典雅、华贵之风,成功研创出独具一格、风靡江浙的“贵妃体”。这种字体的主要特征是横细竖粗,笔正竖直,点光横曲,撇厚捺薄,结体丰满不塞不臃,丝断意连令人遐想,品位华美典雅之道,意态超然忘我之外,既能透出贵族之气,又现文人风骨。

他的作品追求唯美、典雅的书风,在运笔结体中,他会非常刻意处理每一笔画、每一根线条、每一个点与每一个转折,做到意在笔先,一气呵成,前后呼应。

这种刻意却超出了字形以外,用点线的变化、用笔的疾缓演绎出一种抽象的飞动之美。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并悬挂的《沁园春·长沙》作品凸现了于长海先生书风典雅之气,这种典雅与当下媚俗扭曲、古怪萧瑟的书风形成鲜明对比,充分体现了时代需求和当代主流审美情趣取向。

其三“润”。润得灵动,老而不枯、润而不肥。于长海先生深知古人用墨之法,笔是骨,墨是肉,水是血,创作中坚守惜墨如金,泼墨如水的用墨原则。他知白守黑,计白当黑。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趋于统一。他把字形笔画的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繁与简等对立的因素融为一体,把笔墨的湿润、浓淡、干枯有机结合,使其书作力求骨、肉、脂、泽兼而备之,润含春雨,干裂秋风,整体墨色鲜润和美。

在章法分布上,既重视整体的气韵,又兼及局部的完美,书写时左顾右盼、前后呼应。行与行、字与字之间有正有侧、有僵有仰、姿态万千、生动活泼。以墨的外在张力冲击读者视觉,突出了作者个性鲜明的艺术特征。

其四“险”。险得和谐,绝处逢生,超凡脱俗。造险求稳是书法至高的艺术境界,更多的书家为之探求一生。孙过庭书谱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整,既知平整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整。”“险”分两种:一是有意造险,二是无意遇险。

有意则“造”时已谋“破”之法,故心手相应,可得意中之妙;无意则须当机立断,临见妙裁,有时也可收意外之效。“造险”能使人心惊,但如超越法度一险到底,则有弄巧成拙、败笔之危,唯能“破险”,便可绝处逢生,出其不意,夺险而出,方可为奇。

于长海先生在创作中最忌呆板中庸无起伏变化的作品,他认为“文如看山不喜平”,书法也一样,必须追求内在变化,在变化中求得大美和谐,诗文讲究抑扬顿挫,书家也要有奇思妙想和出神人化的艺术手法。

有时,他打破汉字部首搭配的匀称、上紧下松的结构规律,破坏局部结体均匀,追求整体和谐。特别是在右下部点竖的用笔上多有出其不意、超越想象、夸张造险之势,但却能在相呼应的部位“破险”成功,在跌宕起伏中化险为夷,总体上看仍不脱离中轴重心线,险中求稳,让读者产生一种险绝美的视觉效果和无限遐思。

其五“狂”。狂得时尚,激情四射,气势如虹。笔墨当随时代,艺术家离不开社会大背景和大环境,在秉承传统的同时,更要以新的技术手段、技巧方式来丰富演化作品的内涵,这样的书法才能大气、豪放。于长海先生在创作中把握了自由、奔放、个性、标新等时尚元素,大胆创新,特立独行,将传统厚重的书法精华融人现代自由创作之中。

他创作的行凹书体,汲古纳今,注人现代书法艺术创意,强调视觉元素和美术构图,从古典韵味浓厚中透露出尚奇尚趣的现代气息。

从他荣获国际炎黄奖的《干字文》作品和狂草《将进酒》等作品中,体会到的是一种韵律美和节奏美,线条圆润厚重、气韵流畅,神采飞场,具有立体感和力量感,渗透出外在的理性张力和内在情感张力。观其书作,如浴春风浩荡,如听心灵歌唱,充分体现了作者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激情张扬的艺术主张。

海为龙世界,云是鹤故乡。这是于长海先生自励楹联。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不仅仅是线条分割的空间视觉艺术,还在于能够在看似感性的墨象之中,直接亦或间接显示出人的生命意义并对人的本质加以理性的自我确证。于长海曾说:“谁说隶书是呆板的,写隶书也要飞起来。

”纵观于长海先生的作品,诸体皆精,法度文雅,气韵通神,无论是楷、行、隶、篆,还是行楷、行草、狂草都秉承传统,章法有度。同时,他又汲取古意,博采众长,兼具时代色彩,创新出独树一帜富于变化的崭新书体,在静与狂的一对矛盾体中泼墨挥毫,实现艺术自我,笑对书艺人生。 (魏勤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