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齐雯 乌鲁木齐市京剧团80后京剧演员齐雯

2017-12-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不疯魔不成活."这是一种痴迷的境地.作为一个80后,乌鲁木齐市京剧团的京剧演员齐雯虽然很年轻,但对京戏的热爱,已颇有忘我的境界了.和大多数80后女孩一样,齐雯爱听流行音乐,爱看电影,怕胖,喜欢淘宝和时尚.只是,细细听她说话时,会发现,她的发音总是拖着几分唱腔的旋律,偶尔会不经意地现出柔媚的兰花指她的职业身份,从这些不经意的细节里,流露了出来.齐雯的话很坦率,"刚认识的朋友不太理解,觉得现在还会有我这样的年轻人喜欢京剧吗?不可思议.但了解我的朋友,都懂得我热爱京剧的那份执着.

"不疯魔不成活。"这是一种痴迷的境地。作为一个80后,乌鲁木齐市京剧团的京剧演员齐雯虽然很年轻,但对京戏的热爱,已颇有忘我的境界了。和大多数80后女孩一样,齐雯爱听流行音乐,爱看电影,怕胖,喜欢淘宝和时尚。

只是,细细听她说话时,会发现,她的发音总是拖着几分唱腔的旋律,偶尔会不经意地现出柔媚的兰花指她的职业身份,从这些不经意的细节里,流露了出来。齐雯的话很坦率,"刚认识的朋友不太理解,觉得现在还会有我这样的年轻人喜欢京剧吗?不可思议。但了解我的朋友,都懂得我热爱京剧的那份执着。"

花旦,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为年轻女性的形象,常带喜剧色彩。

在京剧《游龙戏凤》中,齐雯扮演美丽泼辣的李凤姐。

一种改变

从业余爱好到拜师学艺

孩提时代的齐雯就与京剧结缘。京剧就好像是齐雯基因里的一个因子,与生俱来。在齐雯的记忆里,父母虽然都不是京剧演员,但两人都非常热爱京剧,也正是在父母的影响下,齐雯自小就觉得花旦的眉眼俊秀,水袖飘逸,脸上红是红,白是白,煞是好看。

在家中,录音机或电视里时常传出那忽高忽低,抑扬顿挫的念词和叮叮咚咚、滴滴答答的锣鼓京胡声,贯穿了齐雯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每天晚上临睡前妈妈都要给我唱上几段",渐渐地,齐雯喜欢上了京剧,就这样,一个初级票友诞生了。

八岁那年,学校推荐文艺骨干报考新疆广播电视少年儿童合唱团,音乐老师知道齐雯会唱京剧,特意给她选了一段《红灯记》中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和《苏三起解》作为报考曲目,齐雯回忆说:"记得当天考官老师们连连拍手鼓掌,都夸我唱得好。"就这样,齐雯顺利考入了合唱团。京剧,第一次给齐雯的命运带来了变化。随后,齐雯通过不断学习,了解了什么是梅、尚、程、荀,知晓了什么是西皮二黄,什么又是二六流水。

然而,因为没有专业的老师指导,这种业余状态根本满足不了齐雯对京剧的渴望。直到2005年,齐雯报名央视的《梦想中国》,认识了自治区京剧团退休的花旦演员王晓燕。"她是改变我一生的良师,对我就像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疼爱。"齐雯对老师的感激溢于言表。自此,齐雯开始正规、系统的拜师学戏。

当时,齐雯已在乌鲁木齐电信公司工作。除了忙碌而紧张的工作外,每天业余时间里,齐雯不但要学习民族舞、古筝,就连中午午休时间,齐雯也用来练习京剧基本功和背戏,晚上还要上夜大,给自己"充电",而齐雯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2006年8月,在太原"傅山杯"第五届全国大学生京剧大赛中,齐雯凭借《卖水》一角获得金奖。2007年,CCTV第三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中,齐雯再次演出《卖水》,获得银奖。

一种坚持

从迷茫到实现自我价值

2008年,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齐雯惊喜的发现市京剧团要招录演员。但面对戏曲行业的萎靡,以及待遇的不理想,齐雯内心十分纠结。她反复思量着,人一辈子有多少机会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又有多少人在现实的衡量中,放弃了自己的梦想。究竟什么是值得坚持和珍惜的?答案很明确。在齐雯的世界里,除了京剧,再无其他。于是,齐雯毫不犹豫做出辞去电信的工作,报考京剧团的决定。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2009年3月,齐雯正式成为市京剧团演员。然而刚进团时,有近半年的时间齐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齐雯坦言说:"初来京剧团这个全新又陌生的环境,同事都是科班出身,好害怕自己融不进这里,不适合这里,总之顾虑很多。

"齐雯所说的科班出身,是市京剧团在1977年成立的京剧班,2005年又由市文化局委托乌鲁木齐市师范学院办了一个京剧班。齐雯介绍,和她一起排练《红娘》的张佳莹就是从京剧班进到剧团的,当时和张佳莹同在京剧班学习的同学有40人,但真正选择在京剧团工作的只有12人,而他们就是京剧团的主体人员。

在齐雯刚进团工作的那段时间,也是市京剧团最不景气的时候,市京剧团有演职人员67人,属于国家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但从1990年开始,全团人员只拿70%的工资。初入京剧团,齐雯拿着600多元的工资时,内心有些气馁,但很快,她又说服了自己。"工资不多,但干的是我喜欢的工作。"齐雯坚定地说。

经过这些年的历练,齐雯已经是京剧团一名主要演员,多次演出受到好评,2010年,又被团里评为"岗位能手"。在取得赞许和荣誉的同时,齐雯对自己的要求并没有降低,2011年,齐雯在团领导的支持下,去中国戏曲学院进修学戏,"特别是去年,我感觉自身的京剧专业水平有很多欠缺,团里非常支持,给我批准了假期,使我安心的在北京收获了很多知识,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

京剧团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这里是我实现梦想最好的地方。"

一种追求

努力创新让京剧变时尚

市京剧团建团50多年来,在市文化局的重视与支持下,先后整理上演传统剧目400余出,创作、改编、移植、新编古装戏、历史剧、现代戏100余部。为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让京剧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市京剧团创作上演的《天山红花》《辛亥革命》《高山下的花环》《大漠铁魂》《丫头医生》等剧目,备受广大观众好评。

现如今,市京剧团的待遇也有所提高,市京剧团现有在编人员77人,其中有行政人员6人,属事业单位全额拨款,工作人员工资普遍在3000元左右。虽然如此,但每次演出,面对稀稀拉拉的观众席,剧团领导与演员们心中还是有些遗憾。

面对更加丰富多彩的娱乐形式,京剧已经很难吸引年轻观众了,创新,也就成为必要的命题。京剧是一个自我创新能力很强的剧种,最近齐雯在和做音乐的朋友着手研究怎样将京剧与流行歌曲结合起来,尤其是把新疆音乐风格加进去,希望唤醒年轻朋友对京剧的认识和喜欢。

与此同时,齐雯也想从身边的人做起,先让亲朋好友接受京剧、喜欢京剧。受齐雯的影响,她的朋友们,起初抱着新鲜感与好奇心走进剧场,观看齐雯的演出,直到学会欣赏京剧本身。

"本想我的朋友们肯定听不懂京剧,看着看着会睡着,结果发现他们都看得津津有味,朋友说原来京剧这么好听好看,再后来,每每有京剧演出,朋友们都会邀上亲朋好友一块来看戏,反响都非常好。由此可见,京剧不是没人看,只是接触太少。"齐雯欣慰地说。

在市京剧团,像齐雯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对他们这一代青年京剧演员来说,既感到肩负重任的压力,又享受到京剧带给他们的充实和喜悦;既要继承厚重的历史,面对传统艺术面临的难处,又要为未来的发展做出改变,寻求一缕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