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核贺禹简历 中广核120名员工代表亲历“寻根共聚 回家看看”文化寻根之旅

2017-09-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如果把中广核比作大海中的航船,要让它乘风破浪.快速前进,靠的不是其他,唯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中国广核集团公司董事长贺禹在谈到如何打造百年老店时,着重提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中国广核集团已走过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新一代的中广核人正在茁壮成长,只有优秀文化代代相传,才能永葆基业长青.中广核的文化和故事从大亚湾核电基地开始.9月25日,一场文化寻根之旅在大亚湾核电基地举行.常伟,一个来自中俄边境黑龙江鸡西市的小伙子,他和中国广核集团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名小伙伴们一起相聚大亚湾核电基地,参加了中

"如果把中广核比作大海中的航船,要让它乘风破浪、快速前进,靠的不是其他,唯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中国广核集团公司董事长贺禹在谈到如何打造百年老店时,着重提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中国广核集团已走过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新一代的中广核人正在茁壮成长,只有优秀文化代代相传,才能永葆基业长青。

中广核的文化和故事从大亚湾核电基地开始。9月25日,一场文化寻根之旅在大亚湾核电基地举行。常伟,一个来自中俄边境黑龙江鸡西市的小伙子,他和中国广核集团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名小伙伴们一起相聚大亚湾核电基地,参加了中广核首届企业文化周之"寻根共聚、回家看看"文化寻根活动。"今天的活动让人耳目一新。我们切身感受到了中广核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常伟在参加完活动后感慨地说。

文化地标:每一个都有好多故事

什么才是中广核的文化之根?中广核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小组在策划时反复推敲,讨论认为,中广核的文化之根主要体现为:坚守"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安全文化理念、实现中国核电起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奋斗精神)和千方百计做成事的创新精神。而中广核文化的精髓要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来展现,所以本次寻根之旅要区别于普通的参观行程,要挖掘出最具历史意义的地标、要讲透彻地标背后的故事,要让代表们增强参观的体验感。

正是基于这一思路,寻根代表签到时就收获了一个大大的惊喜!"唔,竟然还有护照!"领取寻根物料包时,好多代表都对这本精巧的护照爱不释手。寻根护照仿照真实的护照大小,印有精心甄选的12大文化地标,分别是大亚湾核电站正门、核电科普展厅、西区员工宿舍、大亚湾核电奠基石、核电观景平台、法玛通生活营地、大亚湾核电站主控室、技能训练中心、培训中心、材料码头、专家村等,每个地标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

寻根代表每参观完一个地标,都要盖戳以示完成,并邀请故事讲述者签名留念。活动结束后,这本寻根护照既是一本精美的纪念册,又是一份难忘的文化记忆。

除了寻根护照,每位代表还收到一个概览大亚湾核电基地全貌的寻根地图、寻根故事集、集团成立20周年专刊、企业歌曲U盘、文化共识袋以及可爱的UU钥匙扣等,这次寻根之旅可真是满载而归啊。

实地体验:听老前辈们细说当年

本次寻根活动特邀在大亚湾核电基地工作过多年的老员工讲述地标故事。

法玛通生活营地,是核电大道尽头几间不起眼的小楼,之前叫做进口办,这次通过寻根素材挖掘,才得知它本名叫土建实验室。中广核工程公司施工管理中心张行毅介绍大亚湾核电工程建设情况后,指着那座泛黄的小楼说,这就是当年我们战斗的地方。

那时候有一片,现在只剩了这一栋。1987年我刚来时大家都住在集装箱板房,三人间配一个摇头风扇,哎哟热得睡不着,听到那两个打呼噜了赶紧把风扇定向自己,不一会儿那俩热醒了,又把风扇调向自己,大半夜展开了"风扇争夺战",也算当时的特色吧。

站在西区两层小楼面前,大亚湾核电运营公司的徐万年跟大家分享了当年的情景:"当年生产部员工住在西区、工程部员工住在北区,现在这是唯一保存下来的老宿舍了,可以说完全保持了原貌。唯一的区别是现在装了空调。当年三个宿舍一个电视,要说装空调,那还是个‘中国梦’。

‘黄金人’回国后也住在西区。我们当时说,现在理解广东人为什么把洗澡叫冲凉了,这么热,冲了才凉快啊"。代表们看到狭窄的楼道和公用卫生间,都表示没想到当年的条件这么简陋。

在大亚湾核电观景平台,漏筋事件发现者——中广核工程公司新项目开发部顾海明讲述了该事件的始末和其中的影响。"漏筋事件为什么闹这么大?本身不是严重的工程事件,但紧靠香港,当时质疑、不信任的声音特别多,上升到讨论国家体制的政治高度。

从长远来看,漏筋事件未尝不是件好事,中广核的安全意识、安全管理都上了新台阶!"顾海明结合多年公关和新项目开发经历,告诉代表们"中广核和国内其他能源企业相比,管理的规范化、发展的前瞻性都是非常不错的,希望大家对企业更有归属感。"

"您是《文化的力量》的男主角王老师吧?"虽然带着墨镜,岭澳核电观景平台的故事讲述者王清泉老师还是被眼尖的代表认了出来。"岭澳核电站是大亚湾核电事业的延伸,其‘翻版加改进’的技术路线,为中广核从大亚湾核电站开始的"高起点起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春天故事的续篇。可以说,岭澳核电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大工程。"

在主控室外走廊,1995年入职的老运行人黄权泉值长给寻根代表讲述了"一次把事情做好"的来历:"‘一次把事情做好’的提出,是 "零缺陷"管理思想的深化——要求一次把各种操作做正确,并尽量考虑各种细节,不给下一当班值留隐患。

后来,这一理念被推广至大修管理,在安全管理中取得了实效"。代表们终于见到集团核心价值观的"真迹",纷纷在此合影留念。黄权泉随后带着大家进入了汽轮机厂房,高达近50度的热浪袭来,让代表们体会到了核电运行人的不易。

作为当年"黄金人"培训的亲历者,朱明星在培训中心给寻根代表讲述了黄金人的故事。"黄金人之所以被称为‘黄金人’,是因为他们具有金子一样的价值和光芒。公司为培训黄金人,每人花费不菲;他们学成回国后,为中广核的发展,发挥了种子队作用,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产出更高昂!"

在公司待了20多年的大亚湾核电公司员工邓宏标通过大亚湾核电奠基石的故事,讲述了李鹏同志对大亚湾核电基地的牵挂——这块奠基石上的字是李鹏同志亲笔题写,李鹏同志领导和部署了我国核电事业的起步,并给予了亲切的关怀和指导,为我国核电事业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决策和指示。期间,他先后十七次来到中广核大亚湾核电基地指导工作,这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大亚湾和关怀和期许。

材料码头,得名于大亚湾核电站在建设期间装卸建筑材料的用途。运营公司备件中心段林讲述了这段历史,"由于当初大亚湾核电站建设的设备和材料几乎全部从国外进口,国家专门为大亚湾核电站开辟了国家级进出口口岸,大亚湾核电口岸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唯一企业自用开放口岸,拥有独立的‘大亚湾核电 ’关区号。

"有寻根代表感慨:"听完段老师介绍,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高大上’,企业有个国家口岸,牛!"

一袭法兰西风情着装的大亚湾核电公司翻译马冬香与代表们漫步专家村,给实地体验画上了美好句点。"上世纪90年代初,专家村紧随除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之后,是外国人在国内第二大的聚集区,俨然就是一个‘小联合国’。

专家村所有道路都是以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名字命名,楼房以花卉的名字命名,专家村设施齐全,许多国外专家都将妻子儿女带到这里生活,因为这里的生活像在家里一样方便、舒适,他们深深地爱上了大亚湾核电,爱上深圳,中西文化在这里和谐融会,随着后来岭澳核电一期、二期的建设,集团实现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从学习技术到掌握技术,到现在的自主化发展,大亚湾核电基地已经‘以我为主’,而中法双方合作也在台山核电得以延续。

"

深化感受:互动分享增强寻根体验

寻根之旅启动前,全体代表在公关中心投影厅观看了《文化的力量》视频、听大亚湾核电公司总会计师梁开卷对大亚湾核电的发展足迹进行了影像回顾。会上,中国广核集团公司文化宣传中心主任胡光耀介绍了本次寻根之旅的背景并颁发寻根护照:"大家来自天南地北,既是各公司的业务骨干,也是我们中广核的文化传播使者,今天大家回到中广核发源的地方,看看我们中广核的精神从哪里来,我们沉淀的文化内涵是什么,通过一天的探索和体验来寻找文化根,再把这种精神和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

"

参观完地标景点后,代表们再次回到公关中心,与大亚湾核电站第一任中方厂长、集团公司原副总经理濮继龙进行了热烈互动,听濮继龙讲述了中广核核心价值观、核安全文化的演进历程,从另一个思考角度再次进行了一次文化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