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柏苍松彰品格 俞敏讲述俞秀松烈士坎坷一生[组图]

2018-01-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东方网记者张海盈.曹子琛6月15日报道:俞秀松,中国共产党第一批53名党员之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任书记;建党初期,他曾协助陈独秀,为党的创建付出很大的努力--然而长期以来,他的名字和工作却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甚至一度被误解.蒙冤多年.为了走近这位年轻的革命斗士,东方网记者走访了俞秀松继子俞敏,通过史料的翻阅以及他的讲述,还原出这位革命者短暂而坚定的一生. 山村中走出的革命少年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前夕,中国社会到处弥漫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各种新思想.新文化已经得到了广泛而

东方网记者张海盈、曹子琛6月15日报道:俞秀松,中国共产党第一批53名党员之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任书记;建党初期,他曾协助陈独秀,为党的创建付出很大的努力……然而长期以来,他的名字和工作却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甚至一度被误解、蒙冤多年。

为了走近这位年轻的革命斗士,东方网记者走访了俞秀松继子俞敏,通过史料的翻阅以及他的讲述,还原出这位革命者短暂而坚定的一生。 山村中走出的革命少年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前夕,中国社会到处弥漫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

各种新思想、新文化已经得到了广泛而迅速的传播。在浙江一师一间昏暗的学生宿舍里,有一位面目清瘦、身材单薄、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的青年,正如饥似渴地翻阅着一本刚到的《新青年》杂志。

他就是俞秀松,在他床头的书桌上,还堆着厚厚一大摞报刊杂志,其中有《解放与改造》、《星期评论》、《觉悟》、《学灯》等等。 俞敏认为,正是从这一大堆进步的报刊杂志中,俞秀松不断地汲取着思想的营养,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1919年前后,一个念头在俞秀松心中明确起来:离开家乡,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 此后,俞秀松辗转杭州、北京、上海,创办过《浙江新潮》这一浙江最早传播社会主义的刊物;组织过“工读互助团”,探索追求新生活和改造社会的方法;进入上海虹口厚生铁厂做工,投身工人运动,思考革命方式。

在俞秀松的日记里有这样一段:“我们提倡劳动的人,在上海先组织一个工人俱乐部,部里设备各种东西。

我们只要认识几个工人,就可叫他们转辗相介绍来入这个俱乐部,我们在这个时候,就可施一种工人教育,改变他们底旧思想,灌输给他们一种新知识,渐渐地鼓吹起来,然后再组织各种的团体,来实现我们底劳动运动。”在俞敏看来,这无疑与毛泽东、刘少奇等在安源煤矿组织工人运动的思考颇有类似之处。

俞秀松继子俞敏向东方网记者讲述俞秀松的革命历程。

    党的发起人之一:与“一大”“擦肩而过” 在上海期间,俞秀松开始与陈独秀建立密切的联系,并参与了由他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工作,并作为最年轻的一名成员,与施存统、陈公培一起,被陈独秀、李汉俊吸收加入了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共同研究制定了党纲。

俞敏回忆说,在俞秀松的日记里还记述了《共产党宣言》中译本诞生的过程,据记载当时本应由德文本进行校译,但由于找不到德文本,结果便用英文及日文本进行校译。

俞秀松还亲自将陈望道的译稿交到了陈独秀手中。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在上海出版。 也是这个8月,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诞生,俞秀松出任第一任书记。

并在同年9月办了一所“外国语学社”以掩护青年团进行革命活动和培养留苏学生。俞秀松担任学社的秘书,具体管理学校的行政事务,同时在校攻读俄文,在他的安排下,刘少奇、任弼时等青年分批赴苏留学。1922年5月,俞秀松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在会上当选为第一届团中央执行委员。

“虽然俞秀松因为被派往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的会议而与一大擦肩而过,但其实他在苏联为共产党获得共产国际的唯一认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采访中,俞敏告诉东方网记者这样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中共一大”召开前夕,筹建中的中国共产党突然收到共产国际的通知,要求派代表出席6月22日至7月12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三大,与期间举行的少年共产国际二大,于是,俞秀松奉命前往莫斯科。

到达莫斯科后,俞秀松发现,共产国际不仅邀请了筹建中的中国共产党与会,还邀请当时中国自称“共产党”、“社会党”组织的代表与会,至少有五六家之多,其中姚作宾的“共产党”与江亢虎的“中国社会党”两家已得到共产国际三大的代表证,俞秀松意识到,筹建中的中国共产党正遭遇一场“身份认证危机”。

在杨明斋、张太雷等人的配合下,俞秀松主动出击,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中共代表俞秀松为姚作宾问题致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声明书》、《张太雷、俞秀松给季诺维也夫的信》、《关于建立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支部的报告》……一封封信件、报告的据理力争下,共产国际正式确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唯一合法的政党,党在国内革命运动中的领导地位被确立。

此时,在遥远的东海之滨的上海,中国共产党一大的与会代表们可能还不知道,俞秀松此举为之后党的发展壮大争取了极为重要的成长空间。俞敏认为,俞秀松此役可以说是“功勋卓著”。

“以史为鉴,资政育人”是俞敏工作中的信条,也是他对于俞秀松革命精神的传承与践行。

    家人半个多世纪辗转追寻终“正名” 一九三八年六月,乌鲁木齐机场,一架绿色苏联军用飞机旁,一队士兵荷枪实弹,俞秀松紧紧抱了抱妻子安志洁,一番诀别后被押上飞机,送回苏联。

“母亲生前最常跟我讲述的就是她和俞秀松分别时的情景,那一幕生死离别对她来说是永世难忘的”,俞敏说,虽然母亲与俞秀松共同生活的时间不长,但感情非常深刻,几十年来她时不时都会说起,离别时俞秀松在机舱内隔着舷窗向她挥舞了下帽子,以示告别。

而这一离别就是天人永隔,之后两人再没机会相见。 一九三五年,化名王寿成的俞秀松受共产国际委派,率领二十五名联共党员从苏联赴迪化(乌鲁木齐),对新疆军阀盛世才开展统战工作。

在此期间,结识了盛世才的妹妹安志洁(原名盛世同),一九三六年夏天两人举行了婚礼。婚后仅一年多,王明、康生诬陷俞秀松是“托派”,导致其被捕入狱,不久被押往苏联,音讯全无。 俞敏告诉东方网记者,之后的五十多年时间中,安志洁始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打探俞秀松下落、为其平反这件事上。

一九六二年,有关部门给安志洁发放了由毛泽东亲自签发的“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一九九一年,苏联驻上海领事馆发来信函,正式告知:俞秀松系于一九三八年因被控告有托洛茨基主义活动而被逮捕,一九三九年遇害。

一九九六年,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的帮助下,俞秀松的冤案得到了彻底澄清,时隔五十八年后,安志洁终于等到了俄罗斯方面为俞秀松出具的平反证书。

虽然未曾见过面,俞敏却始终将俞秀松的革命精神作为自己工作的原则。“俞秀松的成长和革命精神很重要的一部分来自于年少时的影响”,因此,如今从事青少年工作的俞敏格外重视青少年教育,“以史为鉴、资政育人”是他工作的信条,他说要将俞秀松的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更多青少年学习、继承他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坚定的革命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