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桥近况 李敏李讷近况图 李讷简历前夫照片丈夫徐宁近况图 李讷为什么姓李

2017-05-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导读]:李讷是是毛泽东在47岁时有的孩子,毛泽东对其格外疼爱,不忍送李讷保育院,李讷成为家里唯一一个在父母身边一直陪伴的孩子.据悉李讷曾有过两段婚姻,有一儿子,名为王效芝.李讷到退休前都在北京市委工作,外界对于李讷也是相当的关注.也有网友好奇李讷和李敏为什么都姓李不姓毛呢?她们的近况如何?李讷简历前夫照片丈夫徐宁近况图一起来看看吧.李讷——毛泽东和江青的女儿,1940年8月生于延安.60年代曾被称为"红色公主",27岁即出任<解放军报>总编辑.李讷的相貌,宽额方脸,酷似乃

[导读]:李讷是是毛泽东在47岁时有的孩子,毛泽东对其格外疼爱,不忍送李讷保育院,李讷成为家里唯一一个在父母身边一直陪伴的孩子。据悉李讷曾有过两段婚姻,有一儿子,名为王效芝。李讷到退休前都在北京市委工作,外界对于李讷也是相当的关注。也有网友好奇李讷和李敏为什么都姓李不姓毛呢?她们的近况如何?李讷简历前夫照片丈夫徐宁近况图一起来看看吧。

李讷——毛泽东和江青的女儿,1940年8月生于延安。60年代曾被称为"红色公主",27岁即出任《解放军报》总编辑。

李讷的相貌,宽额方脸,酷似乃父;而眼神和嘴巴,又像其母,长得很清秀。 毛泽东转战陕北的时候,化名李得胜,江青过去的姓名,叫李云鹤,所以李讷也姓李,取名则采自孔子《论语》中《里仁》篇的一句话:"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李讷性格,沉稳而内向,从小只爱读书,话语不多,倒是应验了她名字的内涵。

由于受父亲毛泽东的熏陶,李讷非常喜欢读书,对中国的历史和古典文学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她的闺房里,完全是一个书的世界。

由于爱好读书,还在上初中时,她读书之多,思想之深刻,见解之独特,待人接物之持重,令人称道,完全不像她那个年龄的女孩子。一次,李讷对陶铸的女儿陶斯亮谈起《父与子》,她说她最喜欢的人就是巴扎洛夫。陶斯亮赶快找来此书读,方知巴扎洛夫是个虚无主义者。

陶斯亮说:"当时我怎么也弄不明白,毛泽东教育出来的孩子,怎么会喜欢一个虚无主义者?"还有一次,李讷带着几分忧郁又带着几分茫然对陶斯亮说:"我将来不是成为最好的人,就是成为最坏的人!"这话更是让陶斯亮迷迷瞪瞪,在那样一个清明盛世,当然要做最好的人啦,难道还存在别的可能吗!李讷这话,使陶斯亮百思不得其解。

由于博闻强记,1959年秋,李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

1965年夏,李讷从北大毕业,被分配到《解放军报》当一名普通编辑。

20多年来,李讷的生活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76年10月,李讷被中央办公厅安排住在警卫局宿舍一套四居室内,与年幼的孩子和一位保姆一起生活。保姆是从革命老区找来的。李讷当时心情不好,同保姆也很难相处。

后来这个保姆回老家去了。一个时期,李讷的工资才70多元,日子过得很紧。每天只买一毛钱肉,儿子长得很瘦。家里的被子,一人一条,一半铺一半盖。日子最紧时,李讷忍痛把一些用不着的书卖给旧书店,用以应急。后来"中办"对她的生活给予补贴,李讷的日子才好过一些。

而今,她的儿子李小宇已长成一个高大英俊的男子汉,并改名王效芝,据说是取的效仿外祖父毛润芝的意思。

1989年,女作家简妮也在《海南纪实》第八期撰文称:李讷的独生子王效芝今年17岁,目前正在一所外事职业学校上学,这是一所为北京高级宾馆培养服务人员的学校,谈起他的专业、打算,小伙子立刻变得活跃起来:"对我的选择,妈妈似乎不情愿,我想她有想法,这不奇怪。

我有自己的热情,我不会甘心当一辈子服务员的,我要干得很出色,当领班,当经理,也许当企业家,说不准。但我不会从事政治,我和我外公、外婆、妈妈走的不是一条路。"他也许没有意识到改变了毛氏家族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专业选择,从毛泽东、毛泽民到毛岸英、李讷及毛远新,无一不和政治联姻。他还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一个人不再依靠别人的时候,他才有一定的自由度。

"你对外公有什么印象吗?"简妮指着壁上毛泽东伏案疾书的一张大幅照片问道。

"几乎没有,那时我太小了,只有二三岁。"

"你对江青如何评价呢?"

"小时候有点印象,我不知她干了什么事。当然现在我知道她做了许多坏事,遭到全国人民反对。这是她罪有应得。但政治归政治,我们家和她之间的儿女情长和常人是一样的。我想这是可以理解的。"

如今,他们全家在北京过着平静而安宁的生活。王效芝已是二十五六岁的大青年了,他念完了北京市旅游外事服务职业中专以后,被分配到北京一家饭店工作,当服务员兼管理,工作十分出色,很受上司欣赏。他正在朝着自己设计的人生轨迹运转。

作为女人,李讷并没有像她当初断言的那样,她既没有成为最好的人,也没有成为最坏的人,也没有去当什么"巴扎洛夫",而是成了一个像绝大多数中国人一样的人,属于那种凭工资过日子的人,既要为油盐柴米房租水电而操心,又要为孩子上学看病坐车而犯难,甚至冬天也要像老百姓一样贮存几百斤的大白菜。

1988年冬季,北京市民购买大白菜时,李讷也冒着寒风排队购菜,全家3口人定量供给的180斤大白菜,是用一辆木板三轮车推运回家的。每当毛泽东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她也跟普通老百姓一样,排在长长的队列中,静静地等候进纪念堂去见父亲一面,然后随着队伍出来,消失在那些匆匆忙忙去挤公共汽车的人流中……同年12月25日,是毛泽东95周年诞辰的前一天。

清晨,李讷来到纪念堂。按照惯例,她作为毛泽东的亲属,可以从纪念堂西门径直入内,但她却以普通公民的身份,随着前来瞻仰的群众组成的队列,缓缓走进纪念堂。

一位曾在中南海工作过的纪念堂值班人员,从人群中认出了李讷,客气地将她从瞻仰队列中请出,以便她能更仔细地端详父亲的遗容。

目前,李讷由于家里书多,摆不开,已搬至万寿路5间一套的新居里。丈夫王景清早已办了离休手续,组织关系全部从昆明转到北京,平时在家里练习书法,外出参加歌咏。李讷的婚姻生活经过了一波三折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幸福的归宿。总之,一家三口生活蒸蒸日上,一片红火。

12月26日又逢一年毛泽东诞辰日。在一代伟人诞辰115周年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位于天安门广场的毛主席纪念堂人流如织。纪念堂内人们默默的无限深情,纪念堂外长长的瞻仰队伍已排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毛主席纪念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天纪念堂开放时间到下午16时,瞻仰人数比平日明显增加,预计将达到近两万人。据了解,从1977年9月9日开放至今,毛主席纪念堂已接待瞻仰群众约1.6亿余人次。

1965年夏,李讷从北大毕业,被分配到《解放军报》当一名普通编辑。"文化大革命"爆发时,李讷也卷入了这个政治漩涡,她在军报带头"造反"。不久,《解放军报》全面改组,才27岁的李讷当上了军报总编辑。江青想为李讷物色一位理想的对象,可是因为毛泽东有言在先:希望子女不要找高干子弟做对象。江青反复物色以后,终于把目光投向了张永生。

张永生,浙江美术学院的学生。"文革"初期,他是浙江美术学院红卫兵组织的头头;在夺权的过程中,又成为浙江省最大的"造反"组织"省联总"的负责人;夺权以后,当上了浙江省革命委员会的副主任。小伙子20多岁年纪,出身很好。

"文革"初期,"中央文革"把浙江的两派头头召到北京开会,张永生代表"省联总"出席会议,当着江青的面侃侃而谈,给江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张永生就自然地进入了江青择婿的视野。

1968年,张永生在北京汇报情况时,被接到钓鱼台江青的客厅里,但是没有马上见到江青。

原来,经过江青的精心安排,在接见之前,先让李讷出来很自然地和张永生见了面,两人作了初次交谈。两个年轻人会面以后,江青再出来单独接见张永生,垂询再三,其中的特殊含义,不言自明。过了几个月,在上海的张春桥接到江青亲自打来的一个电话,要他把张永生召到上海当面详谈一次,把张永生的近况了解清楚,直接向她汇报。

张永生来到上海后,张春桥绝口不提把张永生请来的真实意图,只是声称中央很关心浙江的形势,所以委托他直接了解一下情况。提到浙江的形势,张永生的话就像打开了闸门的水一样,滔滔不绝。原来,由于他处处"唯我独革",排斥他人,自行其是,与各方面的关系都很紧张。张春桥清楚地意识到:张永生恐怕连浙江的造反领袖都当不下去,还想当江青的女婿吗?张永生走了以后,张春桥连夜整理了和张永生的谈话材料,密报江青。

此后一段时期,浙江的形势一直不很稳定,张永生的错误也暴露得越来越严重("文革"以后张永生被捕,判处无期徒刑),江青也不再把择婿的目光投向张永生了。

197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在江西省进贤县办起了"五·七"干校,年过三十的李讷,随着中央办公厅的工作人员一起下放到江西干校。女大当婚,毛泽东的意向很明确,他对李讷讲过,"要在下面选择,找个一般人"。

李讷在井冈山下的干校劳动期间,有一个比她小几岁的男青年小徐,闯入了她的生活。小徐是工农家庭出身,本人是中央办公厅北戴河管理处所属的内部招待所的服务员,政治上绝对可靠。小徐虽然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但长得眉清目秀,性格开朗,待人热情。李讷按照爸爸的嘱咐,打定主意在下面找一个自己合意的人,现在遇到了小徐,双方产生感情,坠入了爱河。

事情传到江青那里,江青表示坚决反对。但李讷也固执己见。后来李讷索性直接找毛泽东,要求批准她和小徐结婚。豁达大度的毛泽东尊重女儿的自由选择,江青也无法再推翻。于是,李讷和小徐举行了一个简朴的婚礼。一年以后,他们的儿子出生了。

当李讷和丈夫小徐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彼此的隔膜和矛盾逐渐加深,家庭开始出现不和。最后,双方办了离婚手续。

1973年,经过组织上的安排,李讷担任了中共平谷县委书记和北京市委书记。但李讷因为身体一直不好,无法到任坚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