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古为今用一样的词语】与时俱进 古为今用――孙子兵法读后感

2019-06-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为什么说经典永不过时?因为它里面包含着普适的观点,无论哪个时代的人去读,都能够领悟到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在孙武那个时代,军事科技力量与当今相比自是判若云泥,但军事思想却一点也不逊色.在先秦这个百家争鸣的时期,兵家鼻祖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对于当今的我们来说,仍然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不仅仅局限在军事战争上,更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处事上.[跟古为今用一样的词语]与时俱进 古为今用――孙子兵法读后感何为古为今用?就是对古人的观点进行思考,提炼出对当下有价值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为什么说经典永不过时?因为它里面包含着普适的观点,无论哪个时代的人去读,都能够领悟到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

在孙武那个时代,军事科技力量与当今相比自是判若云泥,但军事思想却一点也不逊色。在先秦这个百家争鸣的时期,兵家鼻祖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对于当今的我们来说,仍然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不仅仅局限在军事战争上,更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处事上。

【跟古为今用一样的词语】与时俱进 古为今用――孙子兵法读后感

何为古为今用?就是对古人的观点进行思考,提炼出对当下有价值的东西,与时俱进地发扬古人的智慧。我个人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犹爱诗词与历史。泱泱华夏文明的诗词风韵中蕴含的中国意象和中国精神能激励着现代的我们,古朴厚重的历史则提醒着我们以史为鉴。接下来我主要谈一谈,经过几周的学习,我内心产生的一点感悟。

【跟古为今用一样的词语】与时俱进 古为今用――孙子兵法读后感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兵书,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在其后,又有《孙膑兵法》、《吴子兵法》、《六韬》等。说到兵法,我就想起了我小时候在我爷爷家里翻到的马森亮著的三十六计批注,每一计后面都跟着几个历史小故事作为例子,当时觉得很有意思。

我认为,兵法记录着战争所需要的策略,而战争的策略,本质上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博弈。古语讲博弈,博,六博棋也;弈,围棋也。双方博弈,则是双方费尽心思想要使己方利益最大化,而这种博弈,不仅仅发生在古代的战场,也发生在现代钢筋水泥环绕的都市中。

我国古代不乏优秀的军事将领,比如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勒石燕然的窦宪等,我以前读到他们的事迹,总觉得离我很遥远,就像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古战场那般遥不可及。但经过几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古代的兵书也是可以与时俱进的,也是可以古为今用的,那些经典的策略,同样能够指导现在的我们克敌制胜。

比方《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篇中的“势者,因利而制权”,何为势?就是形势,时机,要学会抓住有利的时机,给自己营造有利的形势,就像那句经典的话“绝对不要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拿象棋举个例子,当对方的车在肋处时,己方支士要支另一肋的士,这是为了避免以后走将时,将门被敌方控制。

而且,如果形势危急,就要根据利害关系采取灵活的对策,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快速决断。就比如《潜伏》里余则成就成功化不利为有利,将形势陡然逆转,堪称一次精彩的逆袭。

当然,要想成功逆袭,干等自是不行,必然要有灵活的头脑,充足的准备,充分的信息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吸收这种变通的思想,学会因势而动,顺势而为,毕竟,环境是死的,人是活的。

俗话说,穷则思变,变则通。《报任安书》中言,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易》中事物依其自身规律和趋势的变化而变化的道理对我们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屈原列传》中“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老子也曾说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辩证关系,如今的我们,何必为了一点小挫折而垂头丧气喋喋不休,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振作精神,把坏的变成好的。

此外,还比如谋攻篇里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最高明的。《孟子·离娄上》中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战国的杀神白起长平之战坑杀数十万赵军,获“人屠”称号,这些都是通过杀戮来赢得战争的胜利。

但我也想起不知从哪听的一句话:武力是无能者最后的手段。不动武就能使敌人屈服,才最厉害。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里的诸葛司徒之辩可称经典,二者都想要不战而屈人之兵,都不想要兴“无名之师”。王朗以阻止战争,不想让蜀地百姓乃至天下百姓无故遭战乱之苦为由,而诸葛亮历观孙权、曹操、刘表等人的治国方略,作为一个庶族,更是反对权力被名门望族玩弄而导致民众被奴役的结果,追求大天下里的匡扶正义,刚正不阿。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自是无法动武,但如何能让自己的观点被对方认同接受,让支持自己的人越来越多,反对自己的人越来越少,以理服人而让对方心服口服,我们要学习的东西依然有很多。

还有军争篇里的“三军夺气,将军夺心”,在一个军队里,士气是极为重要的。《曹刿论战》中提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当敌方士气枯竭时,己方出兵便有较大优势。这篇文章里也包含着许多深刻的思想,比方看见敌军逃跑时,曹刿并没有直接去追,而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见对方辙乱旗靡后才下令追击,这是怕对方有埋伏。

由此可见,胜利后莫得意忘形,小心乐极生悲。《史记》中不是说嘛,“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

固然毛主席有诗云“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但成语穷寇莫追仍然有很大的实用性,一是可能敌方是诱敌之计,比方马陵之战的减锅灶;二是对方被逼到走投无路后很有可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给己方带来巨大损失,毕竟困兽犹斗的实力也不可小觑。现代社会中,士气换个名词就成了青少年的朝气,青少年应该朝气蓬勃,斗志昂扬地去求知,去思考,而不是颓废或沉溺于一些虚无的东西。

最后,我想说,我这篇文章用了很多典故,并不是我刻意掉书袋,而是想要用实例阐释古书与时俱进、古为今用的观点,坚持文化自信。《孙子兵法》中的其他好多观点拿到今天来看依然适用,不止《孙子兵法》,我国好多流传下来的优秀的古书,今天一读,也能读出很多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大概就是书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