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如的历史情况 陈洁如回忆录:揭秘蒋宋联姻真相非“政治婚姻”

2019-11-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陈洁如回忆录:揭秘蒋宋联姻真相非"政治婚姻"宋美龄究竟是否真的喜欢上蒋介石,<宋美龄传>作者汉娜·帕库拉对此表示了怀疑:"美龄绝不会邀请不认识的男人参加母亲的寿宴,这个一见钟情的故事顶多只是夸大之词.她可能是在莫里埃路孙家见到蒋介石,但是当时蒋介石还没有全国英雄的光环与魅力,只不过是孙中山手下多位副手之一--"陈洁如的历史情况 陈洁如回忆录:揭秘蒋宋联姻真相非"政治婚姻"一般都认为宋美龄与蒋介石的婚姻是大姐宋霭龄一手安排.但据宋美龄的

陈洁如回忆录:揭秘蒋宋联姻真相非“政治婚姻”

宋美龄究竟是否真的喜欢上蒋介石,《宋美龄传》作者汉娜·帕库拉对此表示了怀疑:“美龄绝不会邀请不认识的男人参加母亲的寿宴,这个一见钟情的故事顶多只是夸大之词。她可能是在莫里埃路孙家见到蒋介石,但是当时蒋介石还没有全国英雄的光环与魅力,只不过是孙中山手下多位副手之一……”

陈洁如的历史情况 陈洁如回忆录:揭秘蒋宋联姻真相非“政治婚姻”

一般都认为宋美龄与蒋介石的婚姻是大姐宋霭龄一手安排。但据宋美龄的机要助理说,还有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

她很不耐烦地以手指敲着面前的桌子说:“对不起,亲爱的,我实在不敢相信你会接受这样编造的故事。怎么会呢?我们家兄弟姐妹,庆龄最固执,我大约居中,霭龄最温柔。从小到大,霭龄从来没有强要求别人接受她的意见。虽然她介绍庆龄给孙博士,那是因为她晓得妹妹自小就崇拜他。

陈洁如的历史情况 陈洁如回忆录:揭秘蒋宋联姻真相非“政治婚姻”

至于我和蒋介石的婚姻,霭龄从来不曾建议或者劝说我要嫁他。可是当我母亲反对这门婚事时,霭龄和子文帮我说服她不会有事。我和蒋先生的婚姻完全是我的主意。

是我说服我母亲、我大哥和我大姐接受蒋先生,争取到他们支持我……我从小就崇拜英雄,我有许多次听到孙中山夸奖蒋先生的才智。我在一九二三年第一次在孙家遇见蒋先生,就被他炯炯有神的双眼吸引……喜欢上了他。我们用上海话交谈,互换住址和电话号码。后来,我邀他来参加母亲的寿宴。

陈洁如的历史情况 陈洁如回忆录:揭秘蒋宋联姻真相非“政治婚姻”

但蒋介石为宋美龄一见倾心是必然的—有他的日记可作证。蒋介石日记第一次提到宋美龄是在一九二六年一月底,只说她参加黄埔军校学生结业典礼;第二次提到她是六月底,说要去拜访她;到了七月底,蒋介石哀叹,“美龄即将回上海。我舍不得她离开”。到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一日,其日记记载“今天非常思念美龄妹”,首度吐露心中的感情。随后同年更是在日记中频频提到与宋美龄的交往,并且故意称她为“三哥”:

五月四日:“今天和美龄通电话。”

五月十一日:“送我的照片给美龄。”

五月十八日:“七点抵上海,立刻去见美龄。”

五月三十日:“整天都在思念美龄。”

六月七日:“上午六点起床,写信给三哥。”

六月十一日:“下午三点去见三哥。”

六月十二日:“和三哥谈话至半夜。”

六月十四日:“寄信给三哥。”

六月二十五日:“收到三哥来信,立刻作复。”

不过在抛出了宋、蒋两方皆为其婚姻辩护的说词后,帕库拉大量引用了当时的蒋介石“太太”陈洁如的第三方说词。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陈洁如因为缺钱,在曾经教过蒋介石和她英文的老师李时敏协助下,以英文写成一本书,叙述她和蒋介石的婚姻始末。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文件,陈洁如显然试过向蒋介石勒索一百万美元,才不出版她写的秘史。

蒋介石最终答应每个月给她五百美元。联邦调查局还报告说:美国国务院“企图阻止本书的出版,因为蒋介石政府与美国友好,它若出版,会对两国关系产生有害的影响”。(联邦调查局档案,编号62-71649-64~77,这是美国司法部应《信息自由法》之请求交给帕库拉的材料)

《陈洁如回忆录》最终在1992年问世,也正是该书中披露了联姻的“政治”版本,以及“蒋宋婚姻是宋霭龄一手安排”的证据,其核心是蒋介石与宋霭龄在九江船上的会商。陈洁如描述他们会商的情景:“孔夫人搭中央银行的快船匆匆赶来。

一到码头,她并没上岸,留在船上,派人请蒋介石过来一谈。”两人“花了一昼夜讨论政治局势”,当然也谈到了具体的利益交换—比如迎娶宋美龄、任命孔祥熙为行政院长、宋子文为财政部长,而 蒋介石则可以得到影响力、钞票、人手和声望各个层面的助力。

根据帕库拉的考证,这个商谈经过尚且有另一版本,出现在一本孔祥熙的传记中,大致经过与陈洁如描述的并无太大差异,只在个别细节上有所区别。帕库拉也因此在文中指出:“尽管陈洁如习惯夸耀自己的无私,但很显然,蒋介石娶美龄是来自霭龄的最后通牒。”

蒋介石打发陈洁如远走美国,靠的是苦苦恳求。他哄骗陈只需要五年,便可重新与之恢复婚姻关系,并在菩萨面前发誓:“我保证自今天起五年内与洁如恢复婚姻关系,重做夫妻。如违誓言,菩萨可以惩罚我和我的南京政府。如果我在十至二十年内没有履行对她的诺言,菩萨可以推翻我的政府,让我永远不得立足于中国。”

那是1927年的秋天,陈洁如远走美国,彼时心想事成的蒋介石在二十二年后一语成谶。

蒋宋婚礼是华夏第一秀场

蒋介石到达日本后,却见不到准新娘的妈妈。宋家在神户租了房子,但是当美龄的妈妈听到蒋介石要来拜访她,竟然病倒,在霭龄陪伴下躲到日本另一个城市。这时候显然是霭龄说服母亲不妨听听蒋介石要怎么说。

蒋介石晓得宋夫人反对他和她的小女儿成亲。首先,他已经结过婚;其次,他是一介武夫。在中国,军人的社会地位很低——绝对比宋家低,宋家早已攀升到高过商人的地位;更是远远不及美龄母亲,系出官宦之后的家世门第。何况,蒋介石又不是基督徒。宋夫人虔诚信教,宋氏家人无人能出其右,而这一点正是宋母眼中蒋介石最大的缺陷。

蒋介石的职业,美龄的母亲无可奈何。他固然是军人,毕竟已是全国第一把交椅的军人。至于他原先的婚姻关系,蒋介石带来一份文件,证明已与发妻离异;数年前已遣散姚冶诚,如今又甩了陈洁如,否认两人有过正式婚姻。那就只剩下宗教信仰这一关了。宋夫人问他是否愿意皈依基督教,他没有一口答应,也没有表示不可。他说,请容他好好读过圣经,再做决定。她喜欢他的坦率,表示愿接受他为女婿。

蒋介石是在十月三日拜会宋夫人。他在日记中记载:“上午八点,抵达神户……与子文同车前往拜会宋夫人。她已经病愈,大致上同意婚事。但她不希望三妹(美龄)来此,因为她怕三妹和我会在日本住下、立刻结婚。我有点失望,因此发电报给三哥,请她尽快前来日本。”美龄不肯,蒋介石遂折返中国。

蒋介石抵达上海时,向守候在码头的中、外记者宣布,他和美龄已经订婚。他在日记中说:“下午一点半,邮轮抵达上海,多位密友前来迎接。我听说三妹有恙,立刻前往探视。她看来憔悴、疲弱,我想是因为压力大、太担忧之故……晚餐后和三妹相谈甚欢。我是既喜又忧。”

尽管庆龄来电报劝妹妹别嫁给“那个蓝胡子”,美龄还是和蒋介石于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一日结婚。婚礼分办两场,首先是在上海西蒙路宋家宅邸由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余日章主持[51]的基督教仪式,其次是在大华饭店公开举行的中国传统仪式婚礼,到场有一千三百名宾客,家人、亲友、外交使节团、美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杜月笙等等,能设法弄到请帖的人全都来了。

这是当时上海最轰动的一场盛大集会。许多人堵在饭店门口,争睹新人及贵宾风采。

这场中式婚礼不外就是新郎、新娘相互鞠躬之类。唯一不具中国风味的是,美龄穿白色丝绸长衫、戴白纱(中国新娘一般是大红或粉红),以及演奏《新娘来了》的曲子。才结婚不久的宋子文代表女方家长主婚。美龄和蒋介石向礼堂中央舞台上有国旗、党旗衬托的孙中山遗像行三鞠躬礼。结婚证书向观礼宾客宣读后用印盖章。美龄和蒋介石接下来相互一鞠躬,再向证婚人、宾客一鞠躬。

《上海明星报》(TheShanghai Star)说:“中国历史上名门贵族通婚通常都是权宜结合——通过婚姻,他们组成互惠同盟。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姻亦如是。”《上海时报》(The Shanghai Times)用词遣字就委婉多了。

它说:“这是一场盛会,是近年来中国人一个显赫的婚礼。这次婚姻使得南京军方前任最强有力的领导人蒋介石和新娘的兄长宋子文博士的家族,以及已故的国民党创始人孙中山博士的家族,联结为一体……和基督徒习俗不同,新郎或证婚人等并没有拥抱或亲吻新娘。仪式本身简单、隆重。”婚礼的消息甚至登上《纽约时报》,报道指出,蒋介石和孔祥熙穿西式礼服,使婚礼“至少在表面上,呈现洋貌”。

《北华捷报》记者则着重在描绘新娘子和傧相、花童:

新娘穿一件漂亮的银色旗袍,白色的细薄绉纱用一小枝橙黄的花别着,轻轻斜披在身上,看起来十分迷人。她那漂亮的面纱上,还戴着一个由橙黄色花蕾编成的小花冠。饰着银线的雪白色软缎拖裙从她肩上垂下来,再配上那件长而飘垂的轻纱。

她穿银色的鞋和丝袜,捧着一束用白色、银色缎带系着的淡红色康乃馨和棕榈叶子。新娘有四位女傧相……穿杏色软缎衣……女傧相后面,跟着小花童……身穿杏色塔夫绸衣裙,手持装满花瓣的小花篮,走在最后面的是两个小侍从孔令伟、孔令杰姊弟,身穿黑色丝绒西装和白色缎子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