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电音段奥娟】即刻网红还是即刻电音?

2019-08-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前几周我们曾写过一篇文章,思考的内容是为何华语音乐越来越趋向简单化和口水化.在结尾,我们曾提过一个问题-- 对于(音乐专业的从事者而言)音乐的选择,我们的出发点是自我,是利益,还是应该有更长远的追求呢?[即刻电音段奥娟]即刻网红还是即刻电音?然后,几乎是同时的,我们就获得了一个堪称现行的反面教材--<即刻电音>.该节目以现在国内受众不多的电子音乐为中心内容,由三位主理人筛选具有实力的制作人进行比拼.第一周节目上线就引发了巨大的讨论,除了三名颇具有争议性的主理人之外,还有奇怪的网络热搜.鱼龙混杂

前几周我们曾写过一篇文章,思考的内容是为何华语音乐越来越趋向简单化和口水化。在结尾,我们曾提过一个问题—— 对于(音乐专业的从事者而言)音乐的选择,我们的出发点是自我,是利益,还是应该有更长远的追求呢?

【即刻电音段奥娟】即刻网红还是即刻电音?

然后,几乎是同时的,我们就获得了一个堪称现行的反面教材——《即刻电音》。

该节目以现在国内受众不多的电子音乐为中心内容,由三位主理人筛选具有实力的制作人进行比拼。第一周节目上线就引发了巨大的讨论,除了三名颇具有争议性的主理人之外,还有奇怪的网络热搜、鱼龙混杂的参赛选手、不算专业的名词解释和七零八碎的剪辑都成为人们口中吐槽的对象。

【即刻电音段奥娟】即刻网红还是即刻电音?

不过,尽管如此,这个全新的综艺节目还是让许多人对此前并不太了解的电音文化开始产生了兴趣,并且也颇受到一些专业音乐人以及媒体的肯定,网络上也是整体以好评为主。

(第一期上线的时候#土嗨电音怎么了#的热搜以及王绎龙的表演就有造成了相当大的争议)

万众瞩目中,第二期上线,结果某网红的争议性入选直接点炸了包括电音圈、电竞圈、直播圈和主理人粉丝群在内的几乎所有对这个节目表示关注的人,顺便把节目组恶意剪辑、不尊重选手、胁迫主理人、道德绑架的嘴脸暴露无遗。

来自参赛选手的消息

连制作人的作品和名字都能打错

节目想推荐谁自己推荐好了嘛,还搞主理人干嘛?

直到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为止,该节目的知乎推荐度已经直接从第一期的77%掉到了44%,豆瓣评分也从7.5降到了6.5,并且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在这里,被恶意消耗的不仅仅有认真付出的主理人、勤勤恳恳做音乐的制作人的热情,也包括无数的粉丝和原本对节目以及中国音乐仍旧怀有期待的人。

在这里我们不免会想到这几年另外一个备受瞩目的原本颇为小众的音乐综艺《中国有嘻哈》。

其实这两个节目有相当多的相似之处,上线之初也遭受了不少非议,不过当时争议主要是围绕着说唱选手(还有导师)的专业性顺带着对并不高大上的嘻哈文化的吐槽为主。而且这个节目为原本处于地下圈的不少歌手带来了不错的机会。

有网友就曾经表示,你们只看到了这个节目表面上的争吵,却没看到它让多少Rapper终于可以靠音乐吃上了饭。这也是众多电音粉们对现在这个新节目的期待。

然而,现实是视频网站连带着节目组以及该网红歌手给了大家一个结结实实的巴掌——他们打着推广小众音乐的旗号,却只是在借用公众对其的不了解和好奇心,以及流量明星的号召力,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流量和热度。

也不能怪有网友说,这个节目应该改个名字,叫即刻网红。

不过,指责从不单单只是为了指责,我们在这里写这篇文章,也不是为了图一时痛快骂一顿了事。挑毛病从来都是最简单的。

在斥责一个原本可以成为电子音乐类先锋却终于放弃底线彻底向商业利益低头的综艺节目的同时,我们想在这里做更多的反思。

而今天,我想试着去思考一下,在现在这个流量热度为王,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小众音乐,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走向大众的舞台呢?

首先我们得承认。公众从来都是热烈却盲目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枯燥的专业知识、听不懂的专业词汇和完全摸不清头脑的编曲都是0。啥是EDM ,Deep house,Dubstep,一首歌的Drop有多么厉害,Ableton是干嘛用的他们全都不在乎,只要听起来够High够爽就行。

他们很容易就会被煽动起来,狂热的追捧一些他们并不了解的东西,偏偏这正是所有专业人士和资深粉丝最不满意的地方——因为大众们总是喜欢那些显得更简单,更洗脑,毫无难度可言的作品。

其实这算是小众音乐群体共通的优越感吧,仿佛不懂点专业知识就没有权力去品评、没有权力去评论似的。

可是再反过来说,一个音乐制作人最大的梦想就是得到肯定——业内的肯定没得说,但是同时假如没有公众的关注,没有来自圈外人的热度(出圈)的话,那么专业制作人迟早有一天要饿死。

曲高和寡从来不是错误,只是连巴赫世家都有人入不敷出的时候呢,更何况芸芸众生了。

在这一点上,我想说——电子音乐,它跟嘻哈,摇滚,流行,爵士,都是一样的,想要走出圈子去,就必然会经历一次阵痛——可能会有源自四面八方的奇奇怪怪的评论和偏见,可能最火爆最出名的根本就不是那些最优秀的作品,可能在商业利益的冲击下有的音乐人会变得越来越浮滑,可能有人借着小众音乐给自己贴金造势,——但是音乐毕竟只是音乐,它只是用来给人们做自我表达的——音乐与商业也原本不应该是对立的,商业化才是小众音乐出头最可能的途径。

话说回来,电子音乐在国外发源地根本不算小众,只是华语乐坛确实更偏爱情歌,其它类别的作品都很难搏出位。

在这一点上,我比较欣赏的一个年轻音乐制作人曾经说过,他希望能够找到艺术性与大众喜闻乐见之间的一个平衡点,只是这个点何其难也。

不过,随着人们获得音乐的渠道越来越丰富,接受的风格越来越广泛,眼光也会越来越高,我个人还是相信人们也更乐于给那些更生僻、更复杂的作品一些机会的。时间能给我们答案,最后优秀的作品总是能够经过检验流传下来。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在如今这个潮流瞬息万变,资本和流量为王的时代,有太多原本有天分的音乐人在这场博弈中败下阵来。

所以,我们是多么期待能有更多的机会留给这些很难获得关注的人。当一个以电子音乐为宣传点的综艺节目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可以想见到原本那些粉丝们是怀抱了多大的期待的。

而最令人心酸的是当现实给他们拿出来的是这样的答卷

其实小众音乐被主流媒体拿来当话题也不是一两天了,想想去年的有嘻哈,想想今年夏天的打包安琪,只不过这次是轮到了电音而已。

媒体利用的是不够了解一种新事物,却又想要了解的人们的好奇心——在这一点上我可能还是要替节目说句话,它确实吸引了更多的人去听电子音乐,除了那位网红主播之外,也还有非常多令人惊喜的作品。

只是电音人们主动的付出和牺牲换来的回报实在不怎么好看,这也正是这个节目最令人指摘的地方——当小众音乐走上大众的舞台,是否能够换回应得尊重与理解。(当初打包安琪那首《权御天下》,可以说集合了一切大家想要猎奇的元素——古风,二次元,黑嗓的组合,可是真的……不好听。)

我们理解猎奇心态——其实这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

但是电音不应该是噱头——嘻哈也不是,摇滚也不是,勤勤恳恳做出来的音乐都不应该变成一个综艺节目的噱头。那些在舞台上摇摆的人,他们手中的效果器混音器打碟机都不是噱头。他们是端端正正的站在舞台上,用自己的音乐打动主理人打动观众也打动网友的,他们想让人们听到的是他们的声音,而不是把标签贴在身上,利用争议和道德绑架给自己拉一波热度。

在节目开播之前原本颇具有争议的三位主理人,也凭借他们的诚恳和专业赢得了更多人的肯定。这一切都源于他们对音乐的认真和尊重。(第一期的制作人朴冉用Switch Labo演绎的《植物大战僵尸2.0》,结合了爵士乐曲风的电子舞曲。这样的作品就既有技术又有趣味,也是人们更愿意看到的表演。)

所以,如果你看到这里了的话,希望你们能够亲自去听听那些认真参赛的选手们的作品,而不是仅仅被一个网红蒙上了眼睛。那些坚持着自己的音乐的人们,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真正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会因为一个综艺节目就走向末路。

另外一方面,作为潮流风向标的媒体们,请认真的倾听对待选手们和观众们的意愿,给小众音乐们一些真正的机会,为华语乐坛做出正向的引导作用。最后,利用了人们对小众音乐的不理解和好奇心,却把真正的音乐梦想踩到脚底下的人,请原地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