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古诗词 词中老杜周邦彦

2019-07-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死去的周邦彦比生前更为尴尬.生前的他无非是飘零不偶,被人遗忘在世间的角落而已;而死后的他却是上天入地,几无安宁之时.褒之者认为他是词坛巨擘,古往今来的集大成者,宋词七大家中的第一位,如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词至美成(周邦彦),乃有大宗,前收苏(东坡).秦(观)之终,后开姜(夔).史(达祖)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周邦彦古诗词 词中老杜周邦彦"陈匪石<宋词举>也说:"周邦彦集词学之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凡两

死去的周邦彦比生前更为尴尬。生前的他无非是飘零不偶,被人遗忘在世间的角落而已;而死后的他却是上天入地,几无安宁之时。褒之者认为他是词坛巨擘,古往今来的集大成者,宋词七大家中的第一位,如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词至美成(周邦彦),乃有大宗,前收苏(东坡)、秦(观)之终,后开姜(夔)、史(达祖)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

周邦彦古诗词 词中老杜周邦彦

”陈匪石《宋词举》也说:“周邦彦集词学之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凡两宋之千门万户,《清真》一集几擅其全,世间早有定论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他是“词中老杜(杜甫)”。

但宋末以来,对周邦彦的指责也十分尖刻。词评家张炎说周邦彦为情所役使,失去雅正的审美理想,其词品位不高,是社会道德风气浇薄的表现。清人刘熙载干脆说“美成(周邦彦)信富艳精工,只是当不得一个‘贞’字”,情感芜杂低劣。

周邦彦古诗词 词中老杜周邦彦

还是那个国学大师王国维,又进一步延伸说,“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欧阳修)、少游(秦观)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他认为欧阳修、秦观等人虽然也写艳词,天生媚骨,但本身气质高雅,不失高华之气,还是淑女;而周邦彦格调低俗,涂脂抹粉,卖弄风情,犹如娼妓。

周邦彦古诗词 词中老杜周邦彦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最权威的文学史说,艳情与羁愁几乎占了周邦彦的《清真词》的全部内容,包括那些咏物或咏节令的词在内。这些作品既流露了他自己的生活情趣,也迎合那个腐朽王朝里纵情声色的士大夫们的胃口。

由于内容的单薄与无聊,周邦彦就只能在艺术技巧上争胜。也就是说,周邦彦的艺术技巧虽然是超一流的,但内容很无聊,所以不值得去关注,也不能去关注,否则也就会陷入低级趣味之中了。这使我们这些普通读者非常熟悉张孝祥、张元干之类的大名,也对这样一个大人物相当陌生。

1. 旖旎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嘉祐三年,出生于一个诗礼簪缨之家。据说少年时期的他颇为聪明勤奋,《宋史·文苑传》说他“博涉百家之书”,所以很快成长为才富学赡的青年士子。而《杭州府志》则介绍说,年轻的周邦彦最引人注目的不是他的博学,而是艺术方面的才华。

他喜爱书法,真书、行书都很精通,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书法家。更让人瞠目的是周邦彦对音乐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感觉,他妙解音律,善自度曲,是北宋文人中继柳永之后最杰出的音乐家。

也许是文人的天性,早年的周邦彦生活较为放纵,几部有关宋代的史书对的记载都很简略,却一直认为他“性落魄不羁”,“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所推重”,足见他在家乡的处境很不好。不过周邦彦不甘寂寞,他在努力寻求脱颖而出的机会。

宋神宗元丰二年,朝廷扩充太学,二十四岁的周邦彦通过考试被录取了。于是他欣然辞家远行,开始了游学和仕宦的新生活。四十多年后,他曾经写过一首《西平乐》,在序言中,他伤感地说:“元丰初,予以布衣西上,过天长道中。后四十馀年,辛丑正月,避贼复游故地。感叹岁月,偶成此词。”

稚柳苏晴,故溪歇雨,川迥未觉春赊。驼褐寒侵,正怜初日,轻阴抵死须遮。叹事逐孤鸿尽去,身与塘蒲共晚,争知向此,征途迢递,伫立尘沙。追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 道连三楚,天低四野,乔木依前,临路欹斜。重慕想、东陵晦迹,彭泽归来,左右琴书自乐,松菊相依,何况风流鬓未华。多谢故人,亲驰郑驿,时倒融尊,劝此淹留,共过芳时,翻令倦客思家。

词前小序说词写于“辛丑正月”,辛丑年,当是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避贼”的“贼”,则指方腊。这时周邦彦已经快走到他生命的尽头了。他伫立在平坦的沙岸,眺望初春的景色,柳芽儿方冒出来,正披着一层轻柔的绿纱,那老枝上残留着雪袭霜欺的痕迹。初升的太阳把阳光释放出来,驱走了稍许寒意。秋去春来,自己转眼也与塘中的蒲苇一齐衰老枯黄。当初来到这里,自己正朱颜乌发,风华正茂。

      周邦彦是有资格骄傲的。为太学生时,他就享有了盛名。南宋陈郁《藏一话腴》内编卷下说,周邦彦“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贵人学士、市儇妓女知美成词为可爱”。

繁华的帝都,为他大力施展才华提供了最合适的场所,既有众多的同舍与他切磋学问、唱和诗文,更有那“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的娱乐场所吸引他去倚声填词。攻书之余,他得意地填下不少风情旖旎、技巧高超的恋情词。在周邦彦的这些“艳词”中,影响最大的是《少年游》: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正如许多读者所期待的那样,这首词所写的是旖旎的恋情,表现的是恋人间的温柔体贴。令人拍案称绝的是其中的对话。“向谁行宿”,也就是询问对方今天究竟在哪个地方留宿,乍一听,似乎没有挽留之意。“城上已三更”,则是提醒对方,时候不早了,你该做个决定,是走是留,要走就早些走,要留就让我早做准备,似乎还是没有挽留之意。

“马滑霜浓”,表面上是替对方设想,如果走就会有危险,外面天气冷,说不定还会着凉,这多么让人揪心。几番转折之后,才干脆地说,你看,街上连人影也没几个,回家去多危险,你还是不要走了吧。

关于这首词,南宋以来就有这样的传说:李师师是汴京城最有名的歌伎,周邦彦一见,就为她的美艳着迷,写了不少词送她,暗自表白心意,感动了美丽的歌伎,从此两人常设法排开众人,单独相聚,情投意合。但徽宗皇帝与李师师关系也很密切,他一有空就换上便服,溜到李师师的家里喝酒谈天。

君臣两个人常往师师家里跑,总免不了碰面。有一天,周邦彦先到,正和师师叙情,突然仆人传话皇帝爷到,周邦彦来不及离开,只好躲入床底下。徽宗不知床下有人,和师师卿卿我我,拿出新橙说:“这是刚从南方进贡的礼物,十分难得,特地送几个给你”。二人边吃边谈,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徽宗才依依不舍离去。

躲在床下的周邦彦回家后,立刻为这件事填写了《少年游》。不久,《少年游》传遍京城。喜爱诗词的徽宗自然也听到了,唱唱词曲,想想词意,好象和自己有关,心里不免疑惑,于是问李师师,李师师只得据实回答,皇帝一听,火冒三丈,下令处罚周邦彦,最后以懈慢职务为借口,将周邦彦贬官赶出京城。

一解心头之恨的徽宗皇帝,得意洋洋地前来看望李师师,结果发现李师师不在家。仔细一打听,原来师师竟然给周邦彦送行去了。徽宗皇帝心中恼怒,见到李师师就要大发龙威,却见师师“愁眉泪睫,憔悴可掬”,心中一软,酸溜溜地说:“你到何处去了,竟如此伤心?”李师师委屈地说道:“臣妾得知周邦彦被撵出京师,前去送别去了。

”徽宗皇帝冷笑道:“他不是很会写词吗,不知今日又作了甚词?”李师师答曰:“今日又写了一首《兰陵王》,煞是感人,且让我慢慢唱来。”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徽宗皇帝虽然心里很别扭,还毕竟是位大艺术家,品味很高,懂得真正的艺术。道君皇帝听李师师这深情一唱,也不禁被打动了。师师檀口轻开,为周邦彦告情。徽宗不仅顺势赦免了周邦彦,还越级提拔了他,让周邦彦进入了国家音乐管理部分。这个故事最先为宋朝的张端义《贵耳集》所记载,后来渐渐成为了戏曲小说的重要素材。《水浒传》中宋江想招安,也没有其他门路,后来想到了李师师这条曲径,或许正是受到了周邦彦的启发。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徽宗皇帝虽然心里很别扭,还毕竟是位大艺术家,品味很高,懂得真正的艺术。道君皇帝听李师师这深情一唱,也不禁被打动了。师师檀口轻开,为周邦彦告情。徽宗不仅顺势赦免了周邦彦,还越级提拔了他,让周邦彦进入了国家音乐管理部分。这个故事最先为宋朝的张端义《贵耳集》所记载,后来渐渐成为了戏曲小说的重要素材。《水浒传》中宋江想招安,也没有其他门路,后来想到了李师师这条曲径,或许正是受到了周邦彦的启发。

       不过,严肃的学者眼中是揉不进半点沙子的。这个故事虽然流传甚广,民间喜闻乐道,但在学者们看来纰漏甚多。王国维在《清真先生》中专门对这个故事进行了详细地考证与辨析。

他告诉我们,徽宗皇帝即位时,周邦彦已经是六十出头的糟老头子了,李师师肯定不会对这样的人产生感情。不过,致力于周邦彦生平并认真撰写《清真居士年谱》陈思先生却说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时,周邦彦尚是四十四岁。

四十多岁的年纪,虽然年纪还是偏大,但产生一些风流逸事似乎还是可以接受的。更何况,关于周邦彦的传说实在太多了。周邦彦作品中有关艳情的作品也确实太多了。他早年疏隽少检,时常光顾秦楼楚馆,与形形色色的妓女交往频繁,为他们的美艳、声技所倾倒,时时形诸歌咏,这难免会在时人心目中留下风流的形象。

周邦彦在苏州时,据说常和一位名叫岳楚云的歌伎往来,楚云歌艺出众,两人经常一起游山玩水,邦彦作词,楚云吟唱,十分亲密。后来周邦彦前往京城任官,两人断了音讯。又过了数年,周邦彦回到苏州,急忙到楚云家去,想重叙旧欢,怎料这时楚云已经嫁人了,周邦彦只好带着落寞的心情离开。隔天,苏州知府举行酒会,在宴会中有位歌伎轻唱流行曲子,原来是楚云的妹妹。周邦彦于是写下《点绛唇》,请她转交给姐姐:

辽鹤西归,故乡多少伤心事!短书不寄,鱼浪空千里。凭仗桃根,说与相思意。愁何际,旧时衣袂,犹有东风泪。

另外,他的不少词还直接描绘了他与歌女往来。《瑞龙吟》抒写京都的一位民间歌妓,尚是少女,能歌善舞。周邦彦喜爱其“痴小”,待他再到京都时已不见踪迹了,遂叹息“事与孤鸿去”。《玲珑四犯》叙写洛阳一位民间歌妓,曾在风华正茂时与周邦彦相识。

许多年后,词人鬓发花白了,他们才有缘相见,重温旧梦,但迅即又分离了。《拜星月慢》抒写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词人到小曲幽坊认识了一位中年歌妓。她光彩夺目,水盼兰情,艳丽娇美,实为词人平生罕见。

她后来脱离风尘,到某贵家去了。这使词人空自眷恋。《意难忘》描写一位天真活泼的民间歌妓。她有很高的音乐天赋,深知音律,但贪玩好耍,能在尊前剧饮。周邦彦与她一见钟情,互相许为知己。《芳草渡》抒写词人认识某贵家之妾,连续两夜醉宿仙境。天色拂晓时,词人匆匆地独自骑着瘦马,踏着泥路而去,回头怅望着那家朱门。

此外,周邦彦还追求过一些女性,但没有成功,虽有缘相逢,却无缘再聚。例如《应天长》记述一个寒食踏青之日,在京都郊外的一辆油壁车里,周邦彦见到某贵家的眷属,互相有情,引起春思纷乱。第二年的寒食,他希望在故地再见到她,可是未能如愿。

《庆宫春》描述在一个富贵之家的晚宴上,有许多美丽的家妓为客人歌舞侑觞。其中一位吹笙的女子美若娇凤。他们眉目传情,但不可能约定佳期。由此惹起了词人许多烦恼。《早梅芳近》(第二)叙写一个晚宴在临池的华堂里举行。

绣帘启处,见到一双纤细的女鞋,听到一阵爽朗的笑声,随即出来一位舞女。她香气流溢,罗带紧束,舞姿翩如惊鸿。在座的观众无不赞叹,词人亦为此情牵梦绕。《清真集》中涉及与歌妓关系的小词还有《忆旧游》、《过秦楼》、《少年游》、《满路花》等。在这些抒情对象里,约有十位可断定与周邦彦有深层恋情关系,而且词人似乎对每一位恋人均表现出热烈的追求,深切的爱情渴望,缠绵悱恻的思念。

周邦彦艳词描写最多的还是离别后的思念和对旧情的咀嚼回味,其中更多寄寓的是个人的失意困顿。《瑞龙吟》说: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饮露,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不过,周邦彦词中虽多艳情,但词人并没有停留在“艳”本身的描绘上,并不是津津乐道自己的种种“艳遇”,而往往在借情场的失意写出了他人生的失落。

周邦彦博学而富有艺术才华,但在北宋后期的政治生涯中,他是一个失败者。对现实的失望促成他转向艺术创作,他急迫地渴望遇到一位红粉知音,以给痛苦的灵魂以亲切的安慰。新时期以来,很多研究者认为,他的一些艳词如《端龙吟》实际上是以香草美人寄托着政治和人生感慨。

2.飘零

元丰年间,变法与反变法的斗争有增无已,宋神宗、王安石的新政碰到了极大的困难与干扰。这个时候,血气方刚的周邦彦慨然以歌功颂德者自任,创作了赞扬新法的《汴都赋》。元丰六年七月,邦彦将这篇煌煌七千余言的大赋献上。这个声援新政的果敢举动,使神宗又惊又喜。他令尚书右丞李清臣在迩英阁宣读《汴都赋》,并把周邦彦召赴政事堂,从诸生破格擢任太学正,而周邦彦后半生的遭遇就与这篇赋联系在一起。

由一个普通的太学生而被擢升为太学正,周邦彦声名一时大振。就在周邦彦任太学正的第三年,神宗去世了。陡然间,政坛风云突变。由于与新党关系密切,在旧党执政时期,他很不得志。周邦彦在太学正任上滞留五年没有升迁,后因外地增设学官,元祐二年被调出京城,贬为庐州(今安徽合肥)教授。

周邦彦这一出京,流落州县达十一年之久。他先在庐州供职三年,然后流寓荆州约三年。元祐八年春天,邦彦又被任命为溧水(今属江苏)知县。荆南、溧水的几年是周邦彦思想与创作的重要转折期。这一时期滋生的感伤颓唐情绪几乎笼罩了他后期的全部作品,并成了清真词主导的思想特色。《齐天乐》云: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落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清人陈廷焯《云韶集》评说道:“起只二句,便觉黯然销魂。下字用意,无不精练。沉郁苍凉,太白‘西风残照’后,有嗣音矣”。此类作品中,典型的代表作是《满庭芳》: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生活无定,四处奔波,寄人篱下。漂流身世,宦海浮沉,牢骚不平又怎能不油然而生?当然,这期间周邦彦也会故态复萌,做出惊人之举。他在任溧水县令时,属下有位主薄,其妻年轻貌美,演奏得一手好琴。周邦彦看见后神魂颠倒,寝食难安,就常准备酒食,邀请这位属下一起用餐,在宴上,周邦彦有意无意向年轻漂亮的属下夫人献殷勤,借机亲近,并写下《风流子》:

新绿小池塘,风帘动,碎影舞斜阳。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缭绕,前度莓墙。绣阁里,凤帏深,几许听得理丝簧。欲说又休,虑乖芳信;未歌先咽,愁转清商。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问甚时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

词写周邦彦走到她家的围墙外,听她弹琴,接着想象她换上新妆的妩媚动人,最后祈求上苍能让他见一面,幽会片刻以解相思之苦。周邦彦在溧水小试牛刀,精简其政,境内一片太平。在闲暇之时,他还不忘以弦歌来舒啸自己的襟怀和抱负。据说在在县署后院建了姑射亭,设置了萧闲堂,每逢繁冗的政务之余,小憩其间,作词饮酒,好不惬意。这使写出了不少优秀的咏物词。

       柳永等宋初词人的咏物词,主要是描摹物态,图形写貌。苏轼的咏物词,开始将状物态与抒人情合而为一,但所作咏物词不多。周邦彦所作咏物词既多,如咏新月、春雨、梅花、梨花、杨柳等,又将身世飘零之感、仕途沦落之悲、情场失意之苦与所咏之物融为一体,为南宋咏物词重寄托开启了门径。

周邦彦对自然景色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他擅长捕捉景物的特征,做入木三分的刻画,栩栩如生。

他将家居、出游、旅途所见之景,一一纳入词中,充分展现了大自然的景色优美。这时候,词人用比较纯净的审美眼光去看待自然景物,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秾艳与凄苦,而显示出清疏明快的风貌。在溧水期间,他最有名的咏物词是《花犯》: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宴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脆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蓼园词选》评价说:“愚谓此词为梅词第一。总是见宦迹无常,情怀落寞耳。忽借梅花以写,意超而思永。言梅犹是旧风情,而人则离合无常。去年与梅共安冷淡,今年梅正开而人欲远别。梅似含愁悴之意而飞坠,梅子将圆,而人在空江中,时梦见梅影而已。”将自己的处境、心境与梅花融为一气,确实让人拍案称奇。不过,黄蓼园说它是梅词第一,似乎还是过于武断。

周邦彦知溧水的后期,朝政又一次大动荡: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重行熙丰新法,一大批打着新党旗号的新贵袍笏登场了。但周邦彦却被人们遗忘了。他也保持沉默,“不因是以求进”。直到绍圣末年,四十多岁的周邦彦才被调回京任国子监主簿。

周邦彦奔波于仕途,一生多数时间在各地辗转为官,在京城停留的时间总是相对短暂的。以羁旅行役为题材的作品大都写于外放期间。周邦彦并无政治才干,又不善逢迎,在新旧党争的夹缝里还受点闲气,奔走于各地时大约都是在抑郁不得志的情况之下,这使他的羁旅行役之词,笼罩着清幽凄冷的氛围。又如《绕佛阁》:

暗尘四敛,楼观迥出,高映孤馆。清漏将短。厌闻夜久签声动书幔。桂华又满。闲步露草,偏爱幽远。花气清婉,望中迤逦城阴度河岸。倦客最萧索。醉倚斜桥穿柳线,还似汴堤虹梁横水面。看浪颭春灯,舟下如箭。此行重见。叹故友难逢,羁思空乱。两眉愁、向谁舒展?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宦途失意、流落他乡所引起的倦客之悲与对故友的思念。入夜以后,飞尘静止下来,佛寺的影子与词人所寄居的孤馆轮廓分明地呈现出来。更漏声渐渐短了起来,长时间听诵经之声与书签掀动经页之声令人十分生厌。由于倦客思归,所以最后免不了要向远处遥望,心也随之飞向远方。《关河令》说: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季节之冷、环境之冷、心境之冷、孤灯之冷、长夜之冷,都与愁思乡情融而为一,行旅之愁莫过于此。“沉挚之思,而出之必浅近”(陈子龙语),正是此词特点。

元符元年,标榜新法的哲宗想起了周邦彦当年献赋之举,于六月十八日在崇政殿召见了他,命其重进《汴都赋》。邦彦大喜过望,修表奉赋以入。哲宗览后称善,把他擢为秘书省正字。徽宗即位后,迁校书郎。此后邦彦循资格以进,屡经升迁。

徽宗欲使完成礼书,留他继续秉笔。以后他出知隆德府(今山西长治),徙明州(今浙江鄞县),政和六年入拜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皇家最高音乐机关)。但周邦彦不善阿谀奉承,与徽宗年间朝廷中谄媚的风气格格不入。

据《浩然斋雅谈》载,徽宗当政期间,当时大臣们纷纷上报“祥瑞沓至”,圣上以为此乃是太平盛世之征兆,于是期待周邦彦填几首词来润色鸿业,“播之乐府”,传唱四海。不料,周邦彦意气用事,坚决不做这等阿谀奉承之事:“某老矣,颇悔少年时期的轻佻之作。

”此时,一个与周邦彦素不相能的同僚,打听到清真居士还在某王爷筵席上为歌妓赠词,并没有“颇悔少作”,于是忙给蔡京打小报告,蔡京又上奏圣上。圣上心里不痛快,就把周邦彦贬出京城了。

       这是周邦彦被贬出京师的另一说法。无论是小心眼,还是吃醋,总之,似乎都是徽宗皇帝的错。其实,史书记载,这位道君皇帝本来颇为欣赏周邦彦的才华,他们还曾一同探讨过音乐艺术方面的问题。

据说,周邦彦曾自创《六丑》曲调。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就向李师师打听作者的情况。李师师趁机推荐了周邦彦,徽宗皇帝召见周邦彦时不耻下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丑,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六丑·蔷薇谢后作》云: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绩;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甚高。清人在陈世焜《云韶集》中说:“如泣如诉,语极呜咽,而笔力沉雄,如闻孤鸿,如听江声。笔态飞舞,反复低徊,词中之圣也。结笔愈高。”夏敬观则说它一气贯注,转折处如天马行空,所用虚字,无一不与文情相合。其实,词人在京师期间还写过不少优秀的咏物之作。《苏幕遮》说: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词人在大晟府任职不到半年,没有任何作为即被调离大晟府,出知真定(今河北正定),改知顺昌府(今安徽阜阳)。周邦彦的晚景十分凄凉、窘迫。他六十五岁时被从顺昌调知处州(今浙江丽水)。未曾到任又被罢官,提举南京鸿庆宫(在今河南商丘)。

于是他去睦州(今浙江建德)居住。不久方腊起义爆发,他慌忙回杭州。才入钱塘门,义军已到,他只好北渡长江,暂居扬州。又听说义军已尽据两浙,将攻淮、泗,他只得挈家前往南京鸿庆宫定居。

宣和三年正月,他重过天长道中,回忆起四十多年前经此道上汴京求学的情景,不觉百感交集,吟成了绝笔词《西平乐》。词中哀吟道:“叹事逐孤鸿尽去,身与塘蒲共晚,争知向此征途,伫立尘沙!”到了南京后,他一病不起。

周邦彦的词,在南宋影响很大。南宋著名词人在吴文英《惜黄花慢》词序中说:“吴江夜泊惜别,邦人赵簿携妓侑尊,连歌数阕,皆清真词。”当时歌妓出场,都还是演唱周邦彦的词。南宋末年词人张炎在《国香》词序又说:他曾经认识一位沈梅娇,是杭州著名的歌妓。

后来在京都偶然见到她,非常诧异。在一起饮酒的时候,这位沈梅娇还能唱清真居士的《意难忘》、《台城路》这两首词。张炎还在《意难忘》词序中说:吴地有位歌妓名为秀卿,是乐部中之翘楚者。

她所唱的周邦彦的词曲,都能把握主其韵味。每次听到秀卿唱清真居士的词时,张炎都叹赏不能已,后来就写了一首《意难往》给她。而南宋晚年的大诗人兼词人刘辰翁,在《大圣乐》词中写道:“伤心处,斜阳巷陌,人唱《西河》。”这里的《西河》,也是周邦彦的名作,可见直至宋末元初,一些著名歌妓还非常喜欢或者擅长演唱周邦彦的词。后来有学者慎重指出,在演唱家那里,清真居士的词流传最久,最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