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小康熙叶禾 受康熙皇帝重用的两个于成龙

2017-07-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我国姓氏中,同姓同名的现象较为普遍,同一时代同一地域的著名人物也常见于史书之中.史书上常常还会同时出现一些姓名相同者有趣的故事,他们或是同朝重臣,或是朝野呼应,或是两国对垒,或是官匪交锋,或同被朝廷重用,或同遭朝廷猜忌,命运不同,千奇百怪.清代康熙王朝就出现了两个于成龙:两江总督于成龙和河道总督于成龙.康熙皇帝和他们之间都发生了一些既有趣又很有影响的事情.两个于成龙相差22岁,为便于表述,在容易混淆的时候,姑且以"老于成龙"和"小于成龙"来区分.    延伸阅读:

在我国姓氏中,同姓同名的现象较为普遍,同一时代同一地域的著名人物也常见于史书之中。史书上常常还会同时出现一些姓名相同者有趣的故事,他们或是同朝重臣,或是朝野呼应,或是两国对垒,或是官匪交锋,或同被朝廷重用,或同遭朝廷猜忌,命运不同,千奇百怪。

清代康熙王朝就出现了两个于成龙:两江总督于成龙和河道总督于成龙。康熙皇帝和他们之间都发生了一些既有趣又很有影响的事情。两个于成龙相差22岁,为便于表述,在容易混淆的时候,姑且以“老于成龙”和“小于成龙”来区分。

    延伸阅读:从芝麻官到封疆大吏:“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

“天下第一廉吏”两江总督于成龙

两江总督于成龙就是老于成龙,字北溟,别号子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离石)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四月,为清代名臣。顺治十八年(1661),他已45岁,被任命为广西罗城知县;康熙六年(1667),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又升任湖广黄冈的知州;康熙十三年(1674),代理武昌知府;康熙十七年(1678),迁官为福建按察使。

于成龙多次政绩“卓异”,康熙十九年(1680)在64岁时被提拔为直隶巡抚。

他在清廉、戒贪、减赋、赈灾等方面都有杰出表现。他写奏章弹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污,赵履谦被按律惩治。康熙二十年,他进京朝觐,回答皇帝垂问,皇上褒奖他为“清官第一”。皇上又问了剿抚、荐廉方面的一些情况,于成龙回答之后,皇上又提起他弹劾赵履谦的事,称赞他做得很对。

于成龙回答说:“赵履谦有过错却不改正,我不得已才弹劾他。”皇上勉励他说:“处理政务应知大体,小聪小察不值得推崇。当官做人贵在始终如一,大节上你一定要自勉呀!

”随着赏赐给他国库银一千两、皇帝自己乘坐过的骏马一匹,还作诗表达对他的褒扬和恩宠,并命令户部派官员协助于成龙赈济宣化等地的饥民。于成龙后又再次上疏奏事,都得到批准。

不久,于成龙升任江南江西总督(简称两江总督,清代江南省包括今江苏、上海和安徽的地域,两江总督所管辖的区域是今江苏、上海、安徽和江西)。他到了江南(总督府在江宁即今南京,民国时期南京总统府的前身就是清代的两江总督府),举贤荐能,革除积弊,微服私访体察民间疾苦,以身作则节俭衣食住行,江南有奢侈之风,他只吃粗米和蔬菜。

几个月后,政令教化在江南得到大力推行。有势力的人家害怕对自己不利,就编造出一些流言蜚语。

明珠在朝廷内当政,尤其与于成龙不和。康熙二十二年(1683),副都御史马世济监督修造漕运船只返回京城,弹劾于成龙(时67岁)年老体衰,被中军副将田万侯欺骗蒙蔽。皇帝命令于成龙就此事回奏,于成龙引咎请求严厉处罚自己,皇帝下诏书让于成龙继续任职,将田万侯降职调离。

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在两江总督的任上兼管江南江西两地巡抚的政事。就是这一年,于成龙在任上去世,时年68岁。于成龙历任各种官职从未带过家属,他去世的时候,将军、都统以及幕僚属吏入内检点遗物,只不过是竹箱内一身丝绸棉袍和床头盛盐盛豆豉的几件器物罢了。

百姓们听到噩耗,放下生意不做,聚在一起痛哭,都绘制他的画像供在家里祭祀他。皇帝赐予祭祀安葬的礼遇,将“清端”(“清廉最佳”之意)二字定为他的谥号。

内阁学士锡住勘察海疆回到京城,皇上询问于成龙做官的情况,锡住回奏说:“他很清廉,只因轻信别人,有时候被下属欺蒙”。皇上说:“于成龙在江南作总督,有人说他改变了朴素的行为。

直到他死后,才知道他始终是廉洁的,受到百姓的爱戴。大概因为他向来性情耿直,那些不肖之徒带着私仇以谗言陷害他,才编造出这样的话来了。当官能像于成龙这样的,能有几个人呢?”后来,皇上又对大学士等人说:“我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都说于成龙确实是天下廉吏第一。”又加赠给于成龙“太子太保”的称号,安排他的一个儿子进入太子监。再一次写诗褒奖他。

老于成龙提携小于成龙

老于成龙作为汉人,并非进士出身,也没有出色的文韬武略,最为可贵的是以清廉律身为官,大器晚成,为康熙所倚重。其举贤荐能,也以清廉为重要标准。由此还产生了康熙时代的一件趣事:老于成龙提携小于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