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疯语到底谁有病 《暴疯语》:片子和角色一样有病

2019-02-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桩凶杀案,带出一位精神病人,然后引出一名精神病医生,病人和医生玩起了"到底谁有病"的猜谜游戏.是的,<暴疯语>又是一部以精神病为题材的片子.分裂一下,搞一下悬疑;双重分裂,就搞双重悬疑;躁郁一下,又可搞点惊悚.由此,惊悚与悬疑,特别热爱精神病与精神病人.<暴疯语>的问题是,它讲的是病人,但和片中人物一样,它自己也像个病人.暴疯语到底谁有病 <暴疯语>:片子和角色一样有病自负弃疗症.病人的第一反应,一般是抗拒,还会说:我没病.该片同样如此,打的是&q

一桩凶杀案,带出一位精神病人,然后引出一名精神病医生,病人和医生玩起了“到底谁有病”的猜谜游戏。是的,《暴疯语》又是一部以精神病为题材的片子。分裂一下,搞一下悬疑;双重分裂,就搞双重悬疑;躁郁一下,又可搞点惊悚。由此,惊悚与悬疑,特别热爱精神病与精神病人。《暴疯语》的问题是,它讲的是病人,但和片中人物一样,它自己也像个病人。

暴疯语到底谁有病 《暴疯语》:片子和角色一样有病

自负弃疗症。病人的第一反应,一般是抗拒,还会说:我没病。该片同样如此,打的是“悬疑烧脑”的旗号,实际上一点儿也不烧脑,不喜复杂情节的观众大可放心观看。故事看上去给抡圆了,情节回头想想也算正常,但怎么抡圆的呢?全靠人物对白补的,讲述过程一团糟,所以观影全程一直很难受。

暴疯语到底谁有病 《暴疯语》:片子和角色一样有病

刘青云和黄晓明的角色反转,硬得跟生米粒一样。一场戏到下一场戏的过渡,多半是硬转。正常的故事,不正常的叙述,病的是要命的里子。可笑的是,香港电影金像奖还给了它4项提名:男主(刘青云)、女配(鲍起静)、原创歌曲和新晋导演,这种鼓励,只能加重类似电影的自负弃疗症。

暴疯语到底谁有病 《暴疯语》:片子和角色一样有病

不过,比其更次的《黄飞鸿之英雄有梦》,竟入围了10项提名。大家一起病吧,直到天荒地老。

类型分裂症。这等同于精神分裂。看过片的观众,可能会忘了所有情节,但一定会记得鲍起静狰狞的表情和吓人的眼神,还有夜晚躲在车场的刘青云。在这些时刻,《暴疯语》的类型身份,是恐怖片。当然,惊悚恐怖一向可以不分家,硬性拆分似是不合理诊断。

但是,这片没有柔性嫁接,从惊到恐没有软着陆,鲍阿姨的脸不定期突然出现,且喧宾夺主,游离于情节主线之外,恐得莫名其妙。一惊一乍的设计,一惊一乍的音效,更准确一点来看,它分裂出来的子类型,是颇具特色的国产恐怖片。

镜头多动症。这是病么?《谍影重重》晃晕了全球动作片,娄烨、李玉等导演也是手持晃动死忠粉。相比之下,《暴疯语》的镜头堪称稳重。问题来了,它只是喜欢微晃,可为什么令人不适呢?因为它的微晃,没有充足的合理性,像多动患者一样,无意识的多动行为,让人不适却不自知。在黄晓明和刘青云的许多对话里,微晃的镜头,没有起到调节氛围的作用,更多是导演对构图概念不足、对镜头缺乏掌控能力的表现。

审美失调症。红、黄、绿,三种主色系后期一调,画面风格就定调了。《扫毒》、《窃听风云3》也是这德行,《暴疯语》更糙、更难看一些。这种症状,在我泱泱大国,蔚为壮观,主打色系各有不同,结果则有神似之处。长期观看此类海报、视频、影视,会对美产生免疫力,对什么是合理、什么是专业失去判断力。在此需要表扬一下,关于《暴疯语》最正常、最好的配件,是它的海报。

精神病患者需要关爱,而精神病般的电影,不应该宽容。有病,就得治。作为编剧和导演的李光耀,该把情节捋清,将风格统一。解决了基本问题,谈论刘青云、黄晓明或鲍起静等演员的表演好坏,才是有意义的。

当里子败坏到一定程度,好如刘青云也拯救不了,差如黄晓明也不会破坏多少。而黄晓明在《暴疯语》中的表现,算不上差,刘青云的表现,也谈不上好。他们的好或不好,无法改变这不是一部好电影的事实,所以就变得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