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儒的学生 一般考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学生年龄有多大?有几战的?

2017-09-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年龄:最小的有十九岁(武玄宇),最长的有三十岁左右(众多,具体不说了) 几战:一战成状元(武玄宇440裴晓微446),这一级本科就是清北和央财人大,或者帝都之外那几所金融经济直系.智商加资源加努力方向精准拼. 三战李少华(西部二本,只身帝都,每天近乎18个小时学习)四战厉金鑫(中科大数系,中间有工作,每次都是差几分-_-),这一级学习方法.对专业课的方向把握等存在不足(特别清华经院老师负责出卷子以来),毕竟远离帝都非直系,但是信念足够坚定! 五道口对考研学子还是比较偏爱的,实行阶梯奖学金制度,只

年龄:最小的有十九岁(武玄宇),最长的有三十岁左右(众多,具体不说了) 几战:一战成状元(武玄宇440裴晓微446),这一级本科就是清北和央财人大,或者帝都之外那几所金融经济直系。智商加资源加努力方向精准拼。 三战李少华(西部二本,只身帝都,每天近乎18个小时学习)四战厉金鑫(中科大数系,中间有工作,每次都是差几分-_-

),这一级学习方法、对专业课的方向把握等存在不足(特别清华经院老师负责出卷子以来),毕竟远离帝都非直系,但是信念足够坚定! 五道口对考研学子还是比较偏爱的,实行阶梯奖学金制度,只要是考进的都有奖学金,并且一等奖学金十几万。

而保送进去的,十几万学费则全部要自己出>﹏<。 下面是自己的一些窝在心里好久好久的话。 五道口金融学院,那是我的初恋。也不知道怎么知晓他的,对了,初见他时,他还叫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半官半学术性质的独立金融学院。

也正是他的办学特点满足了我即可以学术为国贡献,又可以获取经济独立的美好愿景。作为南方一个普通院校,很荣幸出了石寄华学长拼进五道口,带着这样的希冀,我献出了最纯真美好的青春年华。

大二上半学期,莫名的想成为五道口一分子,从那时起,五道口和一本本的书就占据了我整个大学时光,心甘情愿地和他开启了一段虐恋。 我不够勇敢和自信,忘记了归根结底,与他的距离仅仅是一场中国式刷题应试,并入清华更是如此◑︿◐。

总觉得他好高大上(周小川、刘鸿儒、吴晓灵等行长级导师,甘培根、巴曙松等这样的学术大牛兼国家智库学者直接闪瞎小众眼睛),自己这么渺小,为了更好的成为他的学子,很早就开始关注,努力提升自己每一方面的能力和修养(学长说有人虽然考进去了,找导师带很困难),无奈这些占用了太多本应用来尽可能备战拉分的时间。

[脑洞略大,对什么都好奇]。 他的学子低调内敛踏实有才华,有民族责任心,有浪潮儿的使命感。

“犯其至难,图其至远”“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都是他教会我的。 电脑不知不觉,好几十G的五道口相关资料,从老道口到并入清华的点点滴滴记录。

他的每一位导师履历与变动;离校校友的每一份发言与著作;学院的每一篇新闻稿和学生节活动,甚至女生节的全体男生祝愿;学院里的每一位大牛(考研的,保研的,学术的,实践的);考研中的每一位追梦历程(视频和经验贴);当然还有凯诚(^_-)。

每每看到与其相关的消息就感觉很开心很安心。 这么多年过去了,本以为其他的地方可以代替他,就像有人说“安慰失恋最好的解药——替换文件总比删除文件来的快”。可是,我发现绝不是这样的。

实践证明,无论我取得什么,在什么地方工作,条件多么诱惑人,五道口都是心中的一块瘾症,无法忘记无法介怀,总会时不时冒出来刺痛自己。 无所谓了,我想这一生是与他绑定了。想的很清楚很清楚,我可以没有婚姻,没有伴侣,没有荣华富贵,可是就是不能缺了他。

弯弯折折,走了很多错路,但是最后归于他就好∩﹏∩。 因为不自信,觉得分数被抬到自己能力以外,特别归入清华后,觉得题目数理风格不那么适合自己。就尝试把自己往别的地方引,可是根本不行。

我想有的人天生就是——如果没有完成初心,其他任何位置都不会留给她。或许是极端,是偏执,可是世界就是这么奇怪,这样的人或许使命就是在最难的地方一路走到黑,才会觉得自己真正活过!

记得有人说自己断断续续追了六年,当时觉得好傻啊。觉得只是学历刷金而已,何必那么认真,可是逐渐的我明白了厉金鑫的四年不放弃,李少华的三载追梦孤身帝都,陈玉倩、甘源、余梁即使那么美的名校女孩子还坚持二战,王晓恒、屠环宇、武玄宇、叶子……这些都是激励过我的五道口大神,品格追求与智商活活虐杀众人,真的很感谢生命中曾经有过他们。

对的,你也看出来了,我是一个偏执的情怀党,初心执念甚重,又笨又不自信死坚持,还缺乏应试技巧的傻白甜(第一次裸考350 ;第二次考了380 ;第三次换南方某985经济学硕,战绩不如裸考,虽遇到一些狗血事情,但最最重要的是自己根本就不喜欢,一点都不喜欢,窝心,看那学校的参考书,打心底里就不舒服。

并且如果是备考五道口,那些事情也根本就不可能允许发生!)。 追了那么久了,都忘记了别人眼中关于他的光环与背后的财富效应,只记得最初小红楼里“不怕苦、敢为先、讲团结、重贡献”的老五道口精神。

~~~~~~~~~~~~~~~~~~~~ 1、没并入清华前,每年统招名额为60,考试参考书为十本多,专业课题目偏国家层面的宏观论述,比较适合文科生(比如我)。并且没有保送生,面试时也不看学校,招生应是全国最公平的了(其他学院都有背景分-_-

),因为半官性质,讲求的是公平和社会主义国家角度,当时报考者达到三千多人! 2、归清华后,清华经院老师出题,选择和计算题占据主流,专业课工科简单化,参考书主要四本。开始遵从清华经院风格,实行保研和部分歧视制度,倾向于名985和政治觉悟高的学生。

个人觉得比较适合理工科和跨专业报考(从有学体育专业考上,便可看出)。这也是我第三次听从家里不自信放弃的主要原因。 3、怎么说,五道口不是最好的,但在我心里就是最好的。

想起最开始是因为高考不甘心,追随好友考光华,就跑北京玩一趟,然,好友带着我去看小院,真的是惊鸿一瞥,就再也无法忘记。 每一个优秀金融学院都有很多追梦故事,只不过五道口最开始对外统招名额众多,乘数效应,所以故事就更加的多吧。

个人觉得,对五道口的故事收集整理,完全可以写成小说,改编成剧本,投资拍一部电影。←_← 无论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可以成为自己放弃的借口。好好工作,踏踏实实备考。反思,总结,实践,如此循环! 谁又知道命运会把自己拉到哪里,一切都是反复无常,加油,开心面对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