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建俊雪域高原 来自雪域高原的心灵震撼

2017-12-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对西藏题材美术创作进行系统的梳理,也是以青藏高原为创作背景的最大规模的美术作品展,更是一部有文献资料.有个案研究.

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对西藏题材美术创作进行系统的梳理,也是以青藏高原为创作背景的最大规模的美术作品展,更是一部有文献资料、有个案研究、有恢弘叙述和历史深度的当代西藏美术史。

11月13日至11月30日,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和首都师范大学共同举办的“灵感高原——中国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出的500多件作品中,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多个门类,既有20世纪40年代吴作人、孙宗慰等画家的写生作品,又有建国以来以董希文、叶浅予等为代表的各族画家以青藏高原和藏族为创作题材的精品力作,还有西藏本土画家的最新作品,艺术化地再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西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几代画家的西藏之旅

吴作人的《藏女负水》、董希文的《春到西藏》、潘世勋的《我们走在大路上》、李焕民的《攻读》、朱乃正的《金色季节》、靳尚谊的《文工团员》、詹建俊的《柴木措》、冯远的《雪山祥云》、刘大为的《雪线》、吴长江的《藏族青年》、计美赤烈的《骑射图》……“灵感高原”展览汇集了上世纪40年代至今中国美术在不同历史时期以西藏为主题的优秀作品。

这些扛鼎力作不仅反映了西藏的历史面貌,更为西藏的社会发展提供了文化见证,同时是一段中国美术史的缩影。

上世纪40年代首开中国美术西部之旅后,孙宗慰、韩乐然、吴作人等是最早在美术作品中表现藏区的油画家。吴作人于1943年、1944年两次的康藏之行,促成了他画风的巨大转变。也可以说,藏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触发了早期油画家的创作激情,他们通过画笔为中国现代美术史留下了最早的藏族人文形象。

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美术史上掀起了第一次藏族主题美术创作的高潮。黄胄、牛文、叶浅予、董希文、吴冠中、李焕民、潘世勋、方增先等以随军、工作、慰问及写生等方式进入西藏。作为西藏解放与民主改革的亲历者与见证人,他们用饱蘸激情的画笔描绘了新西藏的社会变化,表现了藏族同胞对于新生活的积极参与和对新社会制度的满怀信心。

80年代初期,徐匡、陈丹青、张晓刚、周春芽、艾轩、吴长江、陈逸飞、尼玛泽仁等画家对藏族风情的描绘,引发了新中国美术史上第二次藏族主题美术创作的高潮。此后,大批青年美术家把西藏作为自己艺术朝圣的麦加,他们背负画具、行囊奔赴青藏高原,接受高原风情所带来的审美涤荡。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马书林深有感慨地说:“浏览‘灵感高原’展览,宛如翻阅一本精美的西藏画册,绚丽多彩的展品唤起我10年前去西藏的美好回忆。展览不仅是对60年来以西藏高原为题材的美术作品的梳理,而且充分体现出广大美术家们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共呼吸、与时代同脉搏的情怀。”

画不尽的西藏魅力

究竟是什么吸引着众多艺术家持久地关注西藏?“他们有好刀、好马,血气方刚、威武彪悍。作为画家,必须把藏民族的这股劲儿和那种神气表现出来,但达到这一点很难,即使很成功的艺术家一生满意的作品也极少,这是西藏为什么吸引一代又一代人去画它的原因。”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说。

在中国美术馆副研究员裔萼看来,西藏之所以吸引人、藏族题材之所以能产生大量的优秀作品,主要在于历史原因和艺术家的人文情怀。《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认为,雄伟壮丽的雪域冰川、气候恶劣的生存环境所形成的藏族人所特有的民族性格、宗教情怀、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以及仍然在藏族现实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藏传佛教美术,都是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创作的重要审美资源。

“这些资源数十年来一直吸引着大批美术家从事藏族主题的美术创作,他们中的许多人终生创作该题材,藏族的人文形象已经成为这些艺术家追求的鲜明符号。藏族的人文形象和西部的审美意蕴激发着艺术家们的创造力,也促进了中国美术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藏族主题为中国当代美术史的演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审美动力。”尚辉说。

西藏人文的精髓不能丢

如今,画家进入西藏越来越便捷,人们对于西藏的了解也越来越全面。但遗憾的是,尽管当代表现西藏题材的美术作品依然层出不穷,真正能给人以深刻印象和情感冲击的却寥寥无几,无论从艺术内涵还是画面质量上,都远远不及老一辈艺术家。

“董希文、潘世勋等前辈艺术家在西藏长期生活,与藏民同吃同住,他们所经历的艰辛,当代艺术家已经很难体会到,但正是这种艰辛加深了艺术家们对于西藏题材、西藏人文和西藏民族的理解。”中国美术馆研究员陈履生说,“从《初踏黄金路》、《我们走在大路上》等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当年群情振奋的精神,是那个时代艺术家的创造性智慧。

西藏人文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不是观光就能感悟到的,今天的艺术家如果不深入生活,仅仅局限于表现藏、汉文化的差异,很难探究到西藏人文的本质,也很难表达出西藏题材的特别意义。”

谈及本次展览对少数民族美术题材创作和学术研究的意义,吴长江说:“青藏高原和藏族题材提供的不仅是绘画对象,还有艺术价值、生活方式和社会态度的选择。中国美术应以怎样的方式展示在世界面前,如何将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是当代美术理论和实践的基本问题。

”吴长江说,无论是在青藏高原数十年如一日地锻造“中国气派”的美术家,还是其他少数民族艺术家对本民族资源的挖掘与展现,都是在为繁荣中华文明贡献力量,也都鲜活地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个成员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源源不断的艺术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