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李多奎 李派创立人李多奎大师简介 (笨鸟飞入林)

2017-10-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下半句"何等安好"的"好"字唱得起伏多变,悲怆凄楚,好比江河荡漾,波涛翻滚. 第二句"到如今我身居在破瓦寒窑"的"身"字继承了"龚(云甫)派

下半句“何等安好”的“好”字唱得起伏多变,悲怆凄楚,好比江河荡漾,波涛翻滚。 第二句“到如今我身居在破瓦寒窑”的“身”字继承了“龚(云甫)派”唱法,又经李先生稍加变化,使其不再是原来平铺直叙的唱法。 《遇皇后》中的[摇板]“含悲泪我且上阻关路道”。

这一长腔在“路”字唱足之后,深深缓上一口气,一气唱足“道”字的腔。此腔,玲珑巧妙,有张有弛,唱得如泣如诉,有刚有柔,把李后含冤已久,即将昭雪的心情唱得淋漓尽致。

李先生严格遵守每个字的发、放、收的规律,强调声声入耳,反对囫囵吞枣。为了唱得美,听来悦耳,他又不赞成枯燥刺耳的咬文嚼字。 李先生在唱《打龙袍》时,早年与金少山和中、晚年与裘盛戎的唱法又不尽相同。

中晚年[西皮导板]的唱法与早年稍有变化,前半部的演唱速度有所加快:“进皇城”三字减去了大腔。李先生说:李后沉冤得雪、心情急迫,免去大腔可突出人物,表达人物心情--唱腔是为人物服务的。 “花花美景”、“叫皇儿”等处亦有所变化,其中有年龄、气力、嗓音诸因素,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演唱技巧;突出人物心情.

至于“一见皇儿跪埃尘”的大段唱腔,李先生不仅唱得铿锵有力,而且有起伏、有抑扬,如泣如诉,引人入胜…… 李先生不仅主演老旦挑梁戏具有极大的号召力,就是在群戏中扮演一个主要配角同样能为全剧锦上添花。

他所演的《四郎探母》、《辕门斩子》、《大登殿》等戏都有独到的风格。他总以绿叶自居,衬托红花,而绝不喧宾夺主,但又不同一般。

(摘自 《戏曲艺术》杂志) 德高望重的李多奎先生 梁小鸾 在京剧老旦行当中,李多奎先生的影响最为深远。在京剧界,一致称他的表演艺术为“李派”。“李派”老旦在京剧老旦行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突出作用,李先生本人更不愧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表演艺术家。

李多奎先生,原名李万选,河北河间县人,1898年出生,1974年去世。他初学老生,“倒仓”后,从程春禄先生学京胡。此间,李先生从不放弃吊嗓儿练唱,终于练出了一条“铁嗓子”。

更有利的条件是,他同老旦名宿龚云甫先生是邻居,龚先生不仅倾囊相授,还请自己的琴师陆五(彦庭)先生为其操琴,使李先生在艺术上突飞猛进。李先生1921年改唱老旦后,在北京前门外中和戏院首演《钓金龟》,一炮打红;后来又在上海大舞台与金少山先生合演《打龙袍》,被观众称为"双绝"。

此后,曾长期同高庆奎、马连良、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张君秋、裘盛戎等名家合作,红遍大江南北. 早在20世纪40年代,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在舞台上能赢得一席之地,我曾自己挑班,不止一次自组"梁小鸾京剧团",其中的老旦演员就是请李多奎、何盛清先生担任的。

李先生经常上演的剧目有《遇后·龙袍》、《钓金龟·行路·哭灵》、《望儿楼》等。

他嗓音洪亮宽厚、音质饱满纯净,高低音俱佳,气力极其充沛。有人说,李先生不大讲究身段和步法,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因为他不仅在唱腔方面吐字真切、喷口有力,而且在扮相和念、做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我曾看过李先生的《滑油山》,其中的跪磋、甩发,都很有功夫。

当然,在唱工方面更充分显示了他高超的演唱技巧,这是不言而喻的。 新中国诞生后,我参加了太平京剧社。谭富英、裘盛戎、陈永玲、杨盛春、张洪祥、储金鹏和李世琦等先生都是这个团的主要演员,其中老旦演员就是由李多奎先生应工的。

有一段时间,我们在北京连续上演了多场京剧晚会,其中有一场的戏码我还略有印象。这天共上演了四出戏:头一出是周云鹤、李萍青、王庆星的《鸿鸾喜》;二出是赵永泉、王正屏、李世琦的《白马坡》;最后由我和裘盛戎、李鸣盛演《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压轴就是李多奎和马富禄先生的《钓金龟》。

李先生一上场,剧场的气氛可活跃了。

他在“叫张义我的儿……”这组[二黄原板]中,后半部都用了“垛句”,突出地表现了主人公康氏苦口婆心地训子之情;他在这组唱腔中,还巧妙地把“雌音”和“衰音”结合起来,把老旦唱腔的“苍、润、脆、柔”四种音色发挥得余味无穷。

当年,梨园界曾有人把李先生演唱的《钓金龟》中的三段著名唱腔称为“三做鲤鱼”(“三做鲤鱼”是山东菜系里的一道名看,高明的厨师,能用一条欢蹦乱跳的活鲤鱼的头、腹、尾分别做成三道鲜美的名菜)。

人们用“三做鲤鱼”比喻《钓金龟》里的三段唱腔,可见“李派”艺术的群众基础是多么雄厚了。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李先生在大红特红之后,不但主演老旦挑梁的单折戏具有极大的号召力,就是在群戏中扮演一个主要配角同样能为全剧锦上添花。

1949年前后,我们在太平京剧社演出时,曾多次合演《龙凤呈祥》,剧中由李世琦、储金鹏、裘盛戎、杨盛春、谭富英先生分别饰演鲁肃、周瑜、张飞、赵云和刘备,由我和李多奎先生分别饰演孙尚香和国太,李先生扮演的国太为全剧增色不少,确实有口皆碑。

李多奎先生平易近人,幽默诙谐,他从不挑戏,也不抢戏,只要进了后台就认真备戏,从未误过场,出过差错。他确实是一位"认认真真演戏,老老实实做人"的典范。 后来,我去了吉林省京剧团,就再未与李先生见过面。 (摘自 《戏曲艺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