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姚学垠 姚雪垠的《李自成》

2019-07-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李自成>是姚雪垠著长篇历史小说,共有五卷,出版于1963-1999年.<李自成>讲述李自成率起义军转战各地,受到明朝总督洪承畴的围剿,在潼关南原突围到商洛山中重整旗鼓,制止了石门谷哗变,粉碎了官军围剿.李自成要求与张献忠联合未果,张反欲火并李自成.为保存实力,李自成分兵潜伏于郧阳山中积极经营;冬天,乘中原官兵空虚,疾驰河南,饥民从之如流,又拜宋献策为军师,收杞县举人李岩,随即破洛阳,杀福王,声势大振.李自成姚学垠 姚雪垠的<李自成>起义军领袖罗如才亦离开张献忠与李自成

《李自成》是姚雪垠著长篇历史小说,共有五卷,出版于1963—1999年。

《李自成》讲述李自成率起义军转战各地,受到明朝总督洪承畴的围剿,在潼关南原突围到商洛山中重整旗鼓,制止了石门谷哗变,粉碎了官军围剿。李自成要求与张献忠联合未果,张反欲火并李自成。为保存实力,李自成分兵潜伏于郧阳山中积极经营;冬天,乘中原官兵空虚,疾驰河南,饥民从之如流,又拜宋献策为军师,收杞县举人李岩,随即破洛阳,杀福王,声势大振。

李自成姚学垠 姚雪垠的《李自成》

起义军领袖罗如才亦离开张献忠与李自成合营,奉李为盟主。他们在河南击溃明军主力,三次进攻开封;战绩辉煌,但也暴露不少弱点,孕育了最终失败的因素。作品细腻地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成功地刻画了李自成、张献忠、崇祯等一系列人物形象。

李自成姚学垠 姚雪垠的《李自成》

姚雪垠的长篇巨著《李自成》,主要成书于七十年代后期,也就是文革时期,自然有那个时代的产物。

7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书场播放,中国青年出版社,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前三卷10余册小说以及连环画,其第一卷第二册还获得了首届“茅盾文学奖,当然还有其他版本,以及戏剧,电视剧,电影等等其他改编的艺术形式,新世纪以后姚雪垠的学生及儿子又根据老人口述补全出版了后两册卷,一共5卷近20册,字数篇幅可谓空前。

李自成姚学垠 姚雪垠的《李自成》

在三卷之后,剩下两卷停顿了好长时间,根本的原因,是当时对已经成书的三卷的评价产生了变化。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姚雪垠最终还是完成了后两卷,但恕我直言,后两卷写的很潦草,所要表达的东西也越来越模糊。

对于《李自成》这部巨著 ,相信姚雪垠注入了他的全部心血,而前三卷也配得上他的心血。

但是,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姚雪垠给《李自成》这部小说注入太多的“政治含义”。这样,李自成这个人物就被他塑造成为一个“高大上”般的人物,光环过于耀眼。

但是,到了第四卷开始,李自成的形象开始中性化,并且可能是由于对后两卷究竟如何收场,姚雪垠先生也没有太大的把握,但从后两卷的脉络和情节发展的逻辑来看,姚雪垠对后两卷已经没有了前三卷的激情。

当然这部小说作为一部历史传记小说,有其主客观的不足之处。

首先,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不可避免的对李自成起义极力美化,塑造一个高大全的“共产主义”战士,且其蛰伏商洛山之前及起义前的描写一笔带过或语焉不详,考虑是在文革特殊时期写的作品,这个人们都了解也应该理解当时处境,你懂得。

其实,作者作为一个旧时代出身的知识分子,不可能对流寇有什么好印象,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三卷开始,姚先生已经开始或多或少的对李自成加以批判,比如围攻开封时候,一度要将俘获的明朝民工几百人每人斩去一条手臂,不可谓不歹毒,为了政治利益牺牲养女婚姻幸福,卸磨杀驴除掉“曹操”“老回回”等农民军首领;同时对明朝方面的君臣有限度的报以同情。

第三,有传统的反满情节,后两卷描写较多的满洲入关方面,更是体现了明显的民族主义情绪,对满洲人极为仇视,反而惋惜起腐败的明王朝的覆没,这是因为写作这些的时候,这些基本是文革结束,可以自由写作,表达出作者内心的反满情节。

然而可惜,姚企图产生一部空前绝后的大手笔大部头历史小说,以至于前几卷过于冗长,随着年纪增大,身体精力毕竟不成,以至于后两卷草草收场,而且是口述由学生儿子代笔,文笔及艺术性大打折扣。

因为时代气息过于浓重,这部长篇巨著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慢慢被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