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山少林寺 我眼中的四面山 —— 西少林寺

2019-05-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野果香,山花俏--"耳熟能详的"牧羊曲"总是会让人想起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当年,少林功夫可是风靡全球.北少林寺在河南,南少林寺在福建;一南一北,一拳一腿,曾经享誉海内外.而今西少林寺在沉寂多年后,晨钟暮鼓再响,练武声声不绝,昔日雄威再现.四面山少林寺 我眼中的四面山 -- 西少林寺西少林寺又称四面山少林寺,它的前身就是双峰寺.寺内有碑文记载:该寺大约建于唐末,时人按照佛教禅宗祖庭少林寺的格局在此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野果香,山花俏……”

耳熟能详的“牧羊曲”总是会让人想起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当年,少林功夫可是风靡全球。北少林寺在河南,南少林寺在福建;一南一北,一拳一腿,曾经享誉海内外。而今西少林寺在沉寂多年后,晨钟暮鼓再响,练武声声不绝,昔日雄威再现。

四面山少林寺 我眼中的四面山 —— 西少林寺

西少林寺又称四面山少林寺,它的前身就是双峰寺。寺内有碑文记载:该寺大约建于唐末,时人按照佛教禅宗祖庭少林寺的格局在此新建寺庙,时名“景德寺”,后改称双峰寺。明清时,一度毁于兵乱和火灾。清康熙和光绪年间曾两度维修。据传,清嘉庆年间,少林寺僧游方来此,传法授功。可见它与少林寺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从规模和格局上看,它应该是继河南嵩山少林寺、福建泉州少林寺、天津少林寺后国内第四大少林禅宗寺院。

四面山少林寺 我眼中的四面山 —— 西少林寺

自古名山僧占多。一座山,一座庙,就诠释了江津作为西南面向滇黔屹立的屏障意义。选址在中山古镇常乐古村的双峰寺背后是插旗山,它是由黔北高原娄山蜿蜒而来的山脉进入江津地界的一道高标。苍山走来,气势如虹,断崖如削。而双峰寺背靠如斩如削的高山,脚踏如线如缕的溪河,细腻而雄浑。精致处纤细入微,苍茫处乱云飞渡,灵动在苍天白云之下。一幅自然漫卷,愧煞人间妙笔。仍一方风水宝地也!

四面山少林寺 我眼中的四面山 —— 西少林寺

双峰寺前,500级巨型石板阶梯直通河岸边的留心石。这些石板均长一米二,宽七八十厘米,厚二十厘米。据说,要出家到寺内当和尚,就得背起这样一块石板,修上一级石梯,才能入寺受戒。

据悉,双峰寺最后一个住持刘兴华人称幺和尚,他自幼失双亲在双峰寺内做僧童,法号为月光,他苦修佛法禅心,留下了弘善法德的种子。就在他做了住持不久,迎来了解放,依当时政策,寺僧解散,各自归家,月光无家可归,继续留在寺内,所以俗称幺和尚。

后来,幺和尚参加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立功受奖,转业后继续守护双峰寺,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虽然幺和尚已去世多年,但他的仁慈佛心尚有口皆碑。而今,独守古双峰寺内侍奉香客的是一位古稀老妪,她就是幺和尚的遗孀。读者何许会问刘兴华不是和尚么,咋结婚了呢?

据光绪年《江津县志》记载:明朝嘉靖年,云南大户人家“张积善”在江津双峰寺求嗣,成功后取名“张宗载”。二十四岁那年,中举成进士,为官任江津知县。而民间传说就在“张积善”求嗣那晚梦一僧人入室,告知托梦转世。

宗载到任江津便前往寺庙拜访,见堂前题诗一首:“斗室年余忆昔曾,登山劲骨最凭凌,于今未入双峰顶,虚梦前身是苦僧。”明白自己乃僧人转世投胎,回到官府后,恳请皇上辞官回寺隐居,因其已有妻妾子女,皇上体恤,恩准双峰寺所有和尚可结婚生子。

话分两头说,就在宗载出生那一刻,寺内长老突然召集僧众聚于大殿,肃然说道:“老纳功德已满,即将升天。老纳升天后,吾体无需下葬,置于室内锁好即可。当寺内鼓擂自鸣,钟不敲自响时,老纳会自行回寺处理遗体。”说完即圆寂。

二十四年后,张宗载被委派到江津代理县官。下车伊始,便马不停蹄视察辖邑。刚走到双峰寺山下,便听到钟鼓齐鸣。寺僧自知原长老之话应验,便以隆重的仪式迎接张宗载进寺。张宗载径直走到存放长老遗体的禅房,但见前世的自己红光满面,仿佛正在酣睡。

随即,张宗载亲自将其火化,把骨灰放在一个瓦罐中,在附近的牵强山丘上修建一座塔,将骨灰罐置于塔顶。该塔一直存留到上个世纪60年代,后被一顽皮的割草孩童给砸毁了。这个故事听起来虽然有些附会,甚至有些天方夜谭,但世间万物因缘固在,张宗载的肉身附着长老的禅心与佛灵,总是被百姓拥戴和赞颂的。

如今,依托古双峰寺造建的四面山西少林寺,在完整保留双峰寺的前提下,增加了天王殿、大雄宝殿、准提殿、藏经楼、文殊阁、普贤阁、观音阁、钟楼、鼓楼等,泉州少林寺还派了众僧进行事务管理。新建的少林寺占地800亩,延伸保护区域近2000亩,跻身于中国第四大少林禅宗寺院。

沉寂多年的古刹——双峰寺与新建的少林寺相依相承,交相辉映,成为大西南的一大佛教圣地。西少林寺在不久的将来名扬中外,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记忆也随着千年古刹的钟声,在香客的虔诚膜拜中再现中华武功的辉煌。

黄英,笔名:晓河黄莺,黄莺,小河,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西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获中华文学(2016)年度作家(散文)奖。其作品散见于《西南作家》《重庆文化研究》《作家视野》《重庆日报》《重庆晚报》《三峡晚报》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