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和汪潮涌 汪潮涌:朱镕基点拨学金融 免费和巴菲特吃午餐

2019-06-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凤凰财经讯 11月9日消息,信中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潮涌在参加"金融博物馆书院读书会"时详细回忆了当年在朱镕基的点拨下怀揣30美金赴美读书的经历.汪潮涌15岁考上华中理工大学,被称为"神童",20岁在读清华大学研究生时由时任清华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的朱镕基帮助,赴美留学.先后任职摩根大通.标准普尔.摩根士丹利等著名金融机构,并成为信中利创始人及总裁.周鸿祎和汪潮涌 汪潮涌:朱镕基点拨学金融 免费和巴菲特吃午餐95年股神巴菲特首次来华,因为无人认识而受冷遇,汪潮涌被

凤凰财经讯 11月9日消息,信中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潮涌在参加“金融博物馆书院读书会”时详细回忆了当年在朱镕基的点拨下怀揣30美金赴美读书的经历。

汪潮涌15岁考上华中理工大学,被称为“神童”,20岁在读清华大学研究生时由时任清华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的朱镕基帮助,赴美留学。先后任职摩根大通、标准普尔、摩根士丹利等著名金融机构,并成为信中利创始人及总裁。

周鸿祎和汪潮涌 汪潮涌:朱镕基点拨学金融 免费和巴菲特吃午餐

95年股神巴菲特首次来华,因为无人认识而受冷遇,汪潮涌被拉去救场同巴菲特夫妇一起吃饭,相比后来的巴菲特午餐,他表示吃的太值了。

以下为发言节选:

朱镕基点拨汪潮涌学金融

汪潮涌:今年是我从事金融行业投融资这个领域25年,我是1985年在清学上大学上研究生的时候,当时因为朱镕基院长从美国找了个奖学金要送我出去留学,走之前他说你选专业就选金融,我说我有点想不通,清华学生是学理工科出身,学金融这不是财贸院校嘛,那个时候对金融没有概念,认为金融就是算算帐、记记帐。

周鸿祎和汪潮涌 汪潮涌:朱镕基点拨学金融 免费和巴菲特吃午餐

他说不对,你出去以后你就知道,金融在美国是一个很大一个专业,结果稀里糊涂拿了30美金,那时候国家只允许换50美金,我宿舍一个同学要考托福跟我借了20美金。

拿了30美金就上了飞机,机票是对方学校寄来的,下了飞机以后,问出租车机场到领馆出租车要45块钱,不够怎么办?后来就看其他的留学生这一块说我们两个人一起,后来找了另外一个同学留学生一块坐了一辆车去了曼哈顿,从此开始了美国金融之旅。

周鸿祎和汪潮涌 汪潮涌:朱镕基点拨学金融 免费和巴菲特吃午餐

到了美国之后先是学金融,念了一个MBA,金融博士没有念完。发现金融行业在美国商学院MBA里面60%都学金融,因为金融就业面很宽,毕业以后可以到华尔街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经济公司、基金公司、房地产投资公司、PE、创投,还可以到公司所谓的公司融资部,还可以去有的愿意考一个CPA拿一个金融和会计双学位,还可以将来当CFO,所以就业非常宽。

后来以后念完了以后,听这些同学说,我们MBA很多同学在华尔街上班,有的是兼职,什么摩根、高盛、美林这些公司,我们刚开始听不懂这些名字,1985年中国根本没有金融,证券交易所也没有开,咱们证券交易所1992年才开。

股权、债券、可转债、期货都没有什么概念,所以学的就很辛苦。后来我就跟清学学院写了一封信,我希望到华尔街去工作一段时间,掌握一点实践经验再回来,学校就同意,朱院长到上海当市长没人管我们。所以现在就在国内开始金融了。

后来1987年进了华尔街。整个华尔街大概三到四个中国人在投行里面,一个是美林的,后来美林中国区主席刘二飞,他在高盛。所以人很少,很幸运,在华尔街六年了,后来到香港、北京,最后创办自己的投资公司,这样的话从摩根大通银行到标准普尔证券评级,到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到国家开发银行,到信中利做风投、PE一晃25年,25年走过了一个非常丰富的一个人生之旅,也是一个金融之旅。

在这个过程中读书也成了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

免费和巴菲特吃午餐

汪潮涌:1995年9月18号,我记得很清楚那一天,巴菲特和盖茨结伴到中国游玩,第一次巴菲特到中国,他们当时走丝绸之路,租了火车包厢,在北京钓鱼台9月18号,刚好“9.18”所以我记得很清楚,盖茨在微软中国老总安排下,宴请中国电子工业部长、科技部长这个行业一帮人,把巴菲特和他夫人冷落在那儿没人管,我们那帮人谁也不知道巴菲特干什么的,他在中国区老总杜家滨给我打电话说你赶紧救场,我就去了到了钓鱼台养元斋,主桌谈笑非凡,大家在那热闹非凡,巴菲特和他太太坐在角落没有人理,赶紧支了一个小桌,我们三个人在旁边吃饭,吃了差不多三个小时。

有眼不识泰山是吧。对啊。那时候国内根本不知道巴菲特何许人也,因为1995年,巴菲特已经是世界第二富,当时盖茨是160亿美金,我记得很清楚,他是150亿美金,他们俩差10亿美金。

他们是很好的朋友的国内没有人知道他。这顿饭我后来想想吃的太值,后来好几百万美金赵丹阳八个人一块吃,还没有吃那么久,还不能跟他夫人一起吃,苏珊是2005年去世了,这个很难的,再也没有机会了,这是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