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适对联 【金陵四家作品赏析】高二适行草书五言联赏析

2018-03-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高二适行草书"读书养气"联释文:"读书多节概,养气在吟哦.甲寅孟秋缀句,舒父老人".款下钤两印:"高二适印"(白)."钟灵孱客"(朱).高二适先生一生视诗书为性命,博览群书读破万卷.他谆谆告诫青年作者:"墨冢笔池均细事,古人交道在文章"(<赠萧平>)."作书习画均雅事,惟欲精研书画,尤在能先识字攻书.今之从事六法,只求其一,而不知其二者,必无成也--"(<致张尔宾>

高二适行草书“读书养气”联释文:“读书多节概,养气在吟哦。甲寅孟秋缀句,舒父老人”。款下钤两印:“高二适印”(白)、“钟灵孱客”(朱)。高二适先生一生视诗书为性命,博览群书读破万卷。他谆谆告诫青年作者:“墨冢笔池均细事,古人交道在文章”(《赠萧平》)、“作书习画均雅事,惟欲精研书画,尤在能先识字攻书。

今之从事六法,只求其一,而不知其二者,必无成也……”(《致张尔宾》)。上世纪七十年代书画家应邀为莫愁湖景点题额,钱松岩题:“入画”,高二适题:“读书”。

可见高先生认为读书是立身治学之本。读书能变化气质,提升品格,开拓胸襟,使有限人生得到无限拓展。概,节操、风度。《晋书·桓温传》:“温豪爽有风概。”左思《咏史》:“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节概,志节度量。《汉书·杨恽传》:“溧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中国自古有屈原、司马迁、范滂、文天祥、方孝孺、杨继盛、顾宪成、谭嗣同这样正气浩然的先贤。二适先生在震动朝野的“兰亭论辩”中,以“一时得失为轻”,“为书艺兴废,不甘作寒蝉”(《致章士创函》),以深厚书学功底和非凡胆识翼翼撰文亢论直言。

二适先生“为书艺兴废”不畏权威,不顾个人安危,这也正是中国文士一脉相承的节概。

下联“养气”,是孟子提出的修养方法。“我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认为养气须先“持其志,无暴其气”,坚定信念与目标,同时“配义与道”,遵循道德规范,以达到“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吟哦”犹吟咏,声调抑扬地念诵吟咏。

白居易《和寄问刘白》:“吟哦不能散,自午将及酉。”《诗周南·关睢序》:“吟咏情性,以风其上。”孔颖达疏:“动声曰吟,长言曰咏,作诗必歌,故言吟咏情性也。”后用为歌咏或作诗的意思。

“读书养气联”为高二适先生们甲寅(1974年)自撰,时已年逾古稀(71岁)。“庾信文章老更成”,二适先生吟诗临池功力精深,学养醇厚,其书艺已达高峰。“言为心声。”此联语平实自然,直抒胸臆,不标新立异作惊人语,且对偶工整,平仄交错。

语句虽简,但抒情寓意言简意赅。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言之无味,面目可憎”。高先生身体力行,一生与书相濡以沫,刻苦研读,自号“麻铁道人”。他“出入于数百年,纵横于百数十家”的治学精神,令人感佩!

二适先生书法初习钟繇《宣示表》《戎路表》,及唐代行书名碑《明征君碑》、王羲之《兰亭序》、小楷《曹娥碑》、汉隶中《张迁碑》《西狭颂》也常摹习。中岁尤嗜光照千古的大家王羲之、献之行草。于隋代独喜《龙藏寺》,高先生认为此碑“虚和高穆,风度峻整”为隋碑上品。

高老于唐代笃嗜太宗,高宗父子,太宗的《屏风帖》《温泉铭》他临习尤勤,他认为“学书由唐太宗、高宗入手,便可上窥二王,无事李(邕)赵(孟頫)以下矣”。(题《晋祠铭》)五十岁以后他专攻章草,认为“章草为今草之祖,学之善,则笔法亦与之变化入古,斯不落于俗矣。

”他除了醉心于《急就章》外,还服膺五代杨凝式,元代康里巎巎,对明初宋仲温尤为倾倒,兼及张芝、索靖、羊欣、薄绍之等。

65岁以后诸体贯通,蝉蜕龙变,草书突破前人窠臼,兼众家之美自创一格。将章草严谨朴厚,今草典雅隽逸、狂草飞动纵逸融为一炉。高二适先生自信地赋诗:“我兹泼墨满江南,章今草狂夙所谙”。“书为心画”,书艺是作者思想,情操在书品上曲折含蓄的表现。

“读书养气”联为二适先生晚岁佳作,由其家属捐赠南京高二适纪念馆珍藏。书此联时二适先生已届暮年,“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书谱》)。二适先生此联取纵势,中锋圆笔为主,行笔有风扫落叶之势。上联“读书”下联“养气”两字均紧劲连绵。

“多节概”、“在吟哦”三字虽字字独立,但笔断意连。全幅首尾一气贯注,予人气捲风云的振撼力量。其用笔刚柔兼济纵而能敛,自然奔放而不率滑。用墨浓淡自然,浓墨与渴墨相间,极变幻之能事。

布白繁简大小一任自然,打破大小均匀平板格局。此联书写似毫不经意挥洒自如。书风苍劲老辣,实由胸中诗书醖酿而出,故书卷气溢于字里行间。是诗人之书,学者之书。高老作书常不择纸,此联书写在新闻纸上,此类纸吸墨性差,但高老应付裕如,与明清文人书写蜡笺趣味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