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坐镇高屋建瓴 课程发展切中肯綮

2019-11-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动手能力和学科素养,学校决定创建"青岛第五十三中学博士工作室".在前期的博士工作室主持人的招募中,收到了来自各高校和科研机构老师们的大力支持,现在我们的主持人和大家见面啦,欢迎围观(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笔画顺序).大咖坐镇高屋建瓴 课程发展切中肯綮李安龙,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硕导,山东省海洋地质库专家,农业农村部海洋牧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青岛市地质学会理事.从事海洋工程地质方向的教学与海洋地理信息数据获取.海底虚拟仿真.海洋探测技术.海洋防灾减灾关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动手能力和学科素养,学校决定创建“青岛第五十三中学博士工作室”。在前期的博士工作室主持人的招募中,收到了来自各高校和科研机构老师们的大力支持,现在我们的主持人和大家见面啦,欢迎围观(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笔画顺序)。

大咖坐镇高屋建瓴 课程发展切中肯綮

李安龙,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硕导,山东省海洋地质库专家,农业农村部海洋牧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青岛市地质学会理事。

从事海洋工程地质方向的教学与海洋地理信息数据获取、海底虚拟仿真、海洋探测技术、海洋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的研究及海洋科普知识的宣传。负责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教学项目多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合作出版《海洋工程地质导论》专著1部、主编出版蔚蓝海洋知识丛书《海洋地质》1部,主编《海洋工程地质学》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大咖坐镇高屋建瓴 课程发展切中肯綮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多项。指导5届大学生省级地质技能大赛、国家级地质技能竞赛,多次获优秀指导老师、优秀教练荣誉称号。

课程方向:地理与地貌

大咖坐镇高屋建瓴 课程发展切中肯綮

课程设计:与初中教材结合,介绍宇宙、地球的成因与演化,海洋潮汐与波浪、海岸带人类活动与环境效应。课程全面训练参研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和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课外实践:课外实践活动为中国海洋大学地质博物馆参观,青岛浮山野外实践、青岛石老人海滩地貌观测、室内颗粒分析等;面向参研学生,每学期至少组织二次实践活动。

刘眉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博士,任职于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

2017年、2019年,“高等教育杯”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10年,青岛大学实验教学大奖赛获一等奖;2017年,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实验教学大奖赛一等奖;2017年,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理论教学大奖赛一等奖;2010年至今,参与指导全国物理学术竞赛、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创新大赛、光电设计大赛等多种赛事,分获特、一、二、三等奖等;2010年、2017年,主持青岛大学理论教学改革类项目两项,主持青岛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类项目一项;2019年,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一项;2016年,主持国家海洋局海洋遥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年创新项目一项;发表SCI、EI论文等10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2项,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1项,并参与多项863课题及国家专项等科研项目工作,山东省博士基金一项,及其他地市级和纵向项目多项。

连年承担校级学生创新性实验,并有相关成果刊出。

课程方向:生活中的物理,掌上APP观测物理现象。

课程设计:基于初中物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生利用掌上APP观测这些物理现象,结合现有物理知识开展分析和研究,并对这些物理现象进行深入探究,提高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课外实践:课外实践活动为青岛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演示实验室以及力学、电学和光学实验室参观,并对牛顿力学、电子电路和几何光学等与初中物理和参研项目相关的实验进行现场操作。

刘文锋,二级教授、博导,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突出者、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中国图学学会BIM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理事、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咨询委员会委员、注册律师,是具有土木工程与法学跨学科知识结构的复合型教师。

从事智慧城市建筑数字建造和虚拟仿真、城市防灾减灾抗震关键技术和城市绿色建设工程法律的研究。负责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教学项目24项。授权发明专利11项、主参编规范3部、出版专著1部、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121篇。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指导学生获“互联网 ”、“挑战杯”、“创青春”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省级奖42项。

课程设计:将数字技术与建筑设计技术融合,以参数化建模为手段,设计三维可视化数字建筑。课程全面训练参研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数字建模能力和建筑设计能力。组织参研学生参加国家、省、市中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比赛。

课外实践:课外实践活动为科普基地参观,备选方案为青岛理工大学BIM中心、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城乡建设研究院等;面向参研学生,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实践活动。

刘泽,2006年就读河海大学理学院基础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9年就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物理海洋专业博士研究生。

2012年博士毕业参加工作,现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主要科研方向为数学物理方法研究及其在地球流体力学中的应用。至今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主持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面上项目1项;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评审专家,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Ocean、Deep Sea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等国际学术期刊以及《海洋与湖沼》、《海洋学报》等中文核心期刊的审稿人;曾多次作为首席科学家,组织和实施中国近海和西北太平洋的科学考察航次。

课程设计:以科普为主,借鉴中小学数学、地理和生物教材内容,适当向大洋环流格局、海洋生物分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等内容拓展,给学生更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针对全球变暖的热点问题,设置“海洋表层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课题,使用中学掌握的数学方法(代数运算、平面几何、概率统计等),初步探索海洋环境变化的规律,建立参研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课外实践:课外实践活动为科普基地参观,备选方案为中科院海洋科研中心、中科院海洋科考船基地、山东科技大学阿里云大数据中心等;面向参研学生,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实践活动。

潘家敬,天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工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特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高等学校对接产业项目及山东省智能绿色制造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学术骨干,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优势特色专业核心授课教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等期刊审稿人。

主要从事焊接及增材制造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及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4项。发表Acta Materiali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Applied Surface Science等一区、二区以上SCI论文十余篇。

课程方向:3D打印增材制造

课程设计:基于3D打印在生活、艺术、航空航天、生物医学、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及视频介绍,激发学生对3D打印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的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对3D打印过程中的材料、软件、装备、机理等问题深入分析探究,提高对物理、生物、材料、计算机编程等多学科交叉知识的灵活掌握和运用能力。

鞍山路校区3D打印实验操作、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实验室参观。

万延岚,2016年6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就任于青岛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硕士生导师。

目前主要从事化学课程与教学研究,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Science & Education》、《比较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教育学报》、《教育科学研究》、《当代教育科学》、《化学教学》、《化学教育》等正式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有6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

获东亚科学教育会议“优秀青年学者论文奖”(The Young Scholar Award of EASE2016 TOKYO)(独立);获“山东省第三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2位次);获青岛市第三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2位次)。

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年度课题。

课程设计:以化学科普为主,从化学向人类提供各种合理使用能源的方法、化学使人类丰衣足食、化学能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化学使人类使用新材料的源泉、化学使人类世界五彩缤纷、生命在于化学等方面,介绍化学学科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和作用。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认识到化学科学强大的力量,形成对化学科学正确而积极的认识。

张廷婷,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青岛大学生物学博士后,现任青岛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主持青岛市博士后基金1项,青岛市源头创新计划项目1项,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3项。获得科研成果30项,其中包括:指导学生第十届山东省大学生生物学大赛获一等奖1项,指导学生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优胜奖1项,参与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等。发表论文著作31篇,其中: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0篇;参编著作1部。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分子生物学。

课程设计:以科普为主,借鉴中小学生物学教材内容,适当向社会热点问题、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内容拓展,给学生更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对于“观察草履虫”实验,开设拓展实验“草履虫应激性观察实验”及“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开设“比较生活中常用肥皂、洗涤剂等物质的抑菌效果”及“自酿米酒和果酒,制作腐乳”等拓展实验。

并开设如“转基因食品安全吗?”“基因编辑是什么?”等讲座和讨论。

课外实践:课外实践活动为调查和认识校园内的植物、鸟类。备选方案为青岛市植物园、动物园实习考察等。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各学科的专家情系教育,爱洒五三,相信在他们的引领下,我们的博士工作室会带给孩子们更多不一样的体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