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恩斯世界史 北漂读书记22 后现代作家巴恩斯与《10 1/2章世界史》

2019-09-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读朱利安·巴恩斯 是今年夏天才开始的事,起先并不知道他,一个作家老师推荐的,他说,朱利安·巴恩斯和马丁·艾米斯(Martin Amis).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现在成了当代英国文坛的"文坛三巨头".更关键的,他的写作有其独特的史观:历史无所谓"客观",历史既然由人来书写,则必然受限于人的视阈.心理与动机--巴恩斯世界史 北漂读书记22 后现代作家巴恩斯与<10 1/2章世界史>朱利安·巴恩斯(1946- ),这个我今年才有缘见识的英国当代

读朱利安·巴恩斯 是今年夏天才开始的事,起先并不知道他,一个作家老师推荐的,他说,朱利安·巴恩斯和马丁·艾米斯(Martin Amis)、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现在成了当代英国文坛的“文坛三巨头”。更关键的,他的写作有其独特的史观:历史无所谓“客观”,历史既然由人来书写,则必然受限于人的视阈、心理与动机……

巴恩斯世界史 北漂读书记22 后现代作家巴恩斯与《10 1/2章世界史》

朱利安·巴恩斯(1946- ),这个我今年才有缘见识的英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生于英格兰,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参与《牛津英语词典》的编纂工作,做过多年的文学编辑和评论家。他著有十余部长篇小说,其中《福楼拜的鹦鹉》最为脍灸人口,也奠定了他在英国文坛的地位。他曾获毛姆奖、杰弗里·费伯纪念奖、E.M.福斯特奖,布克奖等。

巴恩斯世界史 北漂读书记22 后现代作家巴恩斯与《10 1/2章世界史》

日前,终于读到了他的《10 1/2章世界史》,开头就令人拍案,巴恩斯以诺亚方舟上一只木蠹的视角,颠覆了传统关于方舟故事的讲法:原来上帝以及人类与上帝的契约,完全是“老暴君”诺亚一手捏造……事实也只是作家臆想的,但写法确实有趣,读着也让人欢快,我有一种读《故事新编》的感觉,嬉笑怒骂,老辣或无厘头,质疑或戏说,笔下于是有了作家独特的以对历史、真实、真理和爱情的思考……这种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打破了传统的小说创作模式,确实富于创见!

巴恩斯世界史 北漂读书记22 后现代作家巴恩斯与《10 1/2章世界史》

有网友说,对每一个活在当下的人来说,历史都是个头疼的问题。头疼在于你无法确认历史的真相,你读到的历史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记述;很多时候,同一件事情、同一个人,会有不同的历史记述,在正史、野史、稗史,官修的、私人记录或者在被解读的令人目不暇接的有关读物中——这一大堆书里,如果你是一个不满足的人,最好还是互读——我也认为这种意见,巴恩斯的这种小说或许也是一个很好的关于历史互读的种类!

历史小说的有趣之处就在于记录的不确定性,它丰富了我们对历史的意外发现!

朱利安·巴恩斯访谈录:

乔:你觉得艺术家有责任关注政治事件吗?  巴:我认为艺术家有责任忠于艺术。艺术因艺术家而有所不同。某些情况下,他们不应该变成政治作家;某些情况下,他们为政治而创作,但我不赞同削足适履。总体上,我认为艺术大于政治,艺术涵盖政治,而不可逆推。

我的工作不是去告诉人们如何生活,提供给他们一整套道德规范或建议,或者鼓励他们与当局争斗,而是要如实地反映生活,并且用读者喜欢的方式把它讲出来。但有时不可避免地会和现实细节有出入,这时候作家就不必跟从政治导向而折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比如描写男人购物这么简单的事情就会有很大的不同:他生活在相对自由的美国,有足够的钱,他去一家大型超市;或者他生活在极端缺乏自由的东欧,由于经济滑坡,他尽全力凑够买同样东西的钱。同样的事情却折射出不同的政治影响力。 

乔:为了写《福楼拜的鹦鹉》你肯定读过相关日记和书信,写《亚瑟与乔治》时也这样做吗?要想读这些第一手却属于个人隐私的材料,你有何感想?  巴:事实上,我几乎找不到任何柯南·道尔的私人资料。只看过几封信,柯南的后人似乎很不可思议。

他们更热衷于尽可能多地赚钱,而且操作很神秘,回绝任何作家借阅资料的请求。我曾通过柯南的一个传记作者和柯南的主要受益人约定好借用资料的事,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后来,我索性抛开那些材料,自己创作出一个柯南·道尔来。

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人授予我该人物的创作权,这本书没有被授权。毕竟,它是小说。我知道,实际上柯南写给他母亲的信还保留着,但尚未公开,其实,那时候有人正在编辑准备出版。后来,我读过部分内容,并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乔:你经常说你很推崇福楼拜。为什么说《包法利夫人》是第一部现代小说,你如何定义“现代主义”?  巴:事实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是由巴尔扎克创作的,尽管还有人说《堂吉诃德》是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这些说法都有漏洞。粗略地说,《包法利夫人》将现实主义小说推进到完美境界。不仅如此,此前的小说创作都是边创作边发表,以小说连载形式创作的。而福楼拜是第一个主张小说语言的每个句子能够而且应该像诗一样优美,流传百世,这正是小说的语言标准;其次,在结构上,他主张作家应该有全盘的创作计划,全部的次主题要与主题相呼应。

它必须是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统一体,一台机械,不仅仅是反映生活,而是一台各零部件协调运转的精密机械。更重要的是,他只是如实地描写现代生活的原貌,而不去充当道德教育的角色,所有这一切使《包法利夫人》成为第一部现代主义小说。 

乔:你的解释真有说服力!几位当代作家的小说我很喜欢,当然也包括你的,像马丁·艾米斯、伊恩·麦克伊万甚至还有稍年轻些的石黑一雄。还有一些英国作家的作品,我觉得是受你的同时代作家的影响,比如乔纳森·科埃(Jonathan Coe)、鲁珀特·汤姆生(Rupert Thomson)。

哪些作家影响了你?你认为你的同辈也受到了那些作家的影响了吗?  巴:这个问题难回答。我可以罗列出我成长中读过的作品作家名单,包括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伊夫林·沃(Evelyn Waugh)、阿道司·赫胥利(Aldous Huxley)、乔治·奥韦尔(George Orwell)等,但我总是不很清楚他们对我的创作具体影响在哪里。

莎士比亚和福楼拜的确影响了我。你还可以列出一长串有名作家的名字,但作家本人是最后一个看出哪些是从别人那里套用来的。我们这代英国作家的特征是他们关注不同的方向,而且和前辈们关注的方向不同,尽管也有例外,如安东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或威廉姆·戈尔丁(William Golding)和其他独树一帜者。

马丁·艾米斯坚定地注视美国,而我则锁定欧洲大陆,我的作品充满着法、俄和英国元素。

另外,还有拉什迪、石黑一雄和其他一些年少时就移民英国的作家,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并把本土文化带进来。拉什迪曾开玩笑地说:“英帝国文学创作在退步。”但很多人信以为真。我觉得当代英国作家过多地关注其他国家,同时又有些移民作家走进来,因此,英国文学现在相当混杂,我们各自为营搞创作,不属于同一个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