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匠心独运 马培童.匠心独运的双焦山水

2019-12-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从敷色看,焦墨山水有一个"焦"字,焦彩山水即焦红或焦绿等原色的"焦"山"焦"水,也有一个"焦"字.我管马培童这两种"焦"山水叫双焦山水.一个"焦黑",已经严重限制了他"随类赋彩",再加一个"焦彩",更让他的敷彩手段陷入险绝的境地.天工开物匠心独运 马培童.匠心独运的双焦山水马培童.微山湿地是我家读马培童的双焦山水艺术,体味的就是这种匠心独运的险绝的

从敷色看,焦墨山水有一个“焦”字,焦彩山水即焦红或焦绿等原色的“焦”山“焦”水,也有一个“焦”字。我管马培童这两种“焦”山水叫双焦山水。一个“焦黑”,已经严重限制了他“随类赋彩”,再加一个“焦彩”,更让他的敷彩手段陷入险绝的境地。

天工开物匠心独运 马培童.匠心独运的双焦山水

马培童.微山湿地是我家

读马培童的双焦山水艺术,体味的就是这种匠心独运的险绝的双焦山水之美。

马培童的双焦山水画,题材以春秋、苍山、湖泊、湿地居多。如《春雨过万物生》《金秋》《溪山清韵》《微山湖》《千岛湖湿地》《微山湖湿地是我家》《蒙山幽居图》《苍山幽居图》。均以春秋之意、苍山云海、湖光湿地为题材。

天工开物匠心独运 马培童.匠心独运的双焦山水

仔细端倪这些山水画,皴擦中突出线条之美,用笔稳健、古拙、老到、流畅。皴法变化多端。长皴起伏转折,一波三折。形态各异的线条,起伏有致,丝丝点点,层次丰富。锥刀刻石皴之力渗入其中,山岩的结构、纹理、阴阳颇为精到。他的干笔皴擦,虬劲辛辣,力大沉雄。画面朴实无华却又苍润、浑厚,岁月钩沉发出的苍古低音,响在其中。

天工开物匠心独运 马培童.匠心独运的双焦山水

历史的看,清代四王之一的王原祁的笔墨语言与马培童有相似的地方。他们的共同点,一个是手中握有“笔端金刚杵”。一个手中握有锥刀“刻石皴”。他们用线,都有一股金石力量在笔端发力。马培童的山体厚重苍茫、风格古朴俊逸,稳健沉雄。显见其锥刀“刻石皴”的真力在宣纸上铿锵,如刀刻斧劈,丝毫不逊于王原祁的“笔端金刚杵”。

从师承看,虽然马培童师承张仃。但他的“孤寂”之旅注定有自己的艺术目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这种孤独之旅的必然结果。阅读马培童焦墨山水与其恩师张仃的焦墨山水,似曾相识,又有不同。给我的感觉是,张仃倚重传统,构图豪放,厚重苍茫,风格朴拙,别具一格。

马培童的焦墨山水,由于刻石皴法的渗入,化笔如锥刀,因而即还原了焦墨山水应有的苍劲、宏阔以及具有金属感的雄健画面。又由于刻石皴法的渗入,其画面隐隐有苍藤古柏,峻石屈铁,金石铿锵之意。而马培童将锥刀皴法移神到焦彩山水上,其作品似已没了张仃山水风格的影子。

在焦彩山水作品中,马培童的焦红演绎的“焦秋”,“万山焦遍,层林尽染”。焦绿演绎的“焦春”,生机勃勃,疏密有致。

从位置上看,他的双焦山水,房舍依山而置。山石、远树、缓坡,房舍,交相辉映。湖泊山湾间,渔船点点,岚气流动。

于常无中观其妙。于常有中观其徼。马培童焦墨山水一个更为精妙的敷色构思,是敷彩的智慧。比如他以一点焦红,点一山川焦黑之“睛”。堪称一绝。我每次读其焦黑中一点焦红,都会想到他的一幅佛造像,就是几个身穿大红袈裟的僧侣,在焦黑的庙宇间蹁跹行走,给人一种及其神秘的感觉。

《千岛湖湿地》《微山湖湿地》《蒙山幽居图》《苍山幽居图》,似乎还原了这种神秘的敷彩。在苍郁的焦墨山水中,总会有三两点焦红的房舍,让人感觉即醒目提神又十分超逸。

这绝不会是画家心血来潮,随意敷彩。思考良久,揣摩画意,那一点焦红似一股“纵使千古空寂摸,便艳一角也英雄”的气概,在画面中激荡。端倪这股英雄气,似乎与一个坚不可摧的孤寂力息息相关。马培童说:“在孤寂中孜孜不倦地学习和提高,在孤寂中积蓄成一代宗师”。

“要想出众者,无不是在孤独、寂寞中熬出来的”。“孤寂,是一种享受、一种修行、一种养生”!“孤寂,才能让我进入艺术妙境!最大的寂寞不是别人听不懂自己的心声,而是自己要听懂自己的心声”。

“我喜欢在孤寂中,走向思想和灵魂的高处”。岁月苍茫,几百年前的大痴、八大、陈老莲、倪云林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宗师,与他们那颗孤寂之心休戚相关。真英雄是寂寞的。

阅读马培童的双焦山水,感觉马培童身上也散发着一股寂寞的英雄之气。这股寂寞之气,就如同他笔下千里焦黑一焦红一样,弥漫着“纵使千古空寂寞,便艳一角也英雄”的笔墨情怀。我当年写这句诗,是读金庸的武侠传奇有感而发。想不到今天这句诗与马培童的双焦山水不期而遇。焦胆剑心,马培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器道双修。马培童的山水画之路,与一些传统名家和而不同。传统名家是轻器重道,注重直舒胸逸。比如苏轼、倪云林、郑變。但个别历史名家,也有重器轻道的,比如仇英。但马培童重器又重道。从他大量的焦墨焦彩山水日志中,笔者感触的是他在思想境界上的精修,绝不逊于在技法上的精修。

比如在不断实践焦墨焦彩、刻石皴技法的同时,不断的在佛学中积蓄智慧。他还反复强调道家的“中得心源”“道法自然”的山水精神。他曾意味深长的醉心体味恽南田的用笔之道: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了解马培童的,就我所知,他于笔墨技法的追求固然矢志不渝,但对释道的精研,丝毫不逊于技法的修养。这是马培童成功的重要因素。

马培童以一颗孤寂之心,锥刀一般的皴线,别具一格的敷彩和艺术家身上少有的一股英雄主义气概。以“独孤九剑”一般的笔墨情怀,创作出匠心独运的双焦山水,是当代中国画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