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安太极拳八式 陈式太极拳王西安拳法(前言)

2017-08-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八二年,河南省体委在新乡市举办陈氏太极拳表演,推手比赛.其中王西安老师的推手比赛惹人注目,特别是他用一只胳膊来对付对方的双手,而且取得胜利.他那舒展中正的拳架,推手时的自信,给我,也给在场所有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像,也赢得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从此,我决心把陈氏太极拳学到底.八三年六月,经程志民师傅推存.联系,我终于来到向往已久的武学圣地--陈家沟,见到了王西安大师.王老师非常平易近人,他当时是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校长,陈素英老师是学校总教练.王老师了解到我曾学过一段陈氏太极拳,有一定的基础,随即让我

八二年,河南省体委在新乡市举办陈氏太极拳表演,推手比赛。其中王西安老师的推手比赛惹人注目,特别是他用一只胳膊来对付对方的双手,而且取得胜利。他那舒展中正的拳架,推手时的自信,给我,也给在场所有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像,也赢得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从此,我决心把陈氏太极拳学到底。

八三年六月,经程志民师傅推存、联系,我终于来到向往已久的武学圣地——陈家沟,见到了王西安大师。王老师非常平易近人,他当时是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校长,陈素英老师是学校总教练。王老师了解到我曾学过一段陈氏太极拳,有一定的基础,随即让我演练了一遍,给我指出不足之处,讲解太极拳的技术要领,要求我再从头开始学。

由于王老师日常事务繁多,经常外出参加比赛、讲学,所以就安排我跟陈素英老师学拳,王老师每天晚上给我纠正动作、改拳、讲解拳理。

在短短的两个多月里,自己有了很大进步。当时,太极拳学校的一帮队员每天都到王老师家练拳,王老师坐在老式太师椅子上,静默不语,观看队员练拳,他一会叫集体练,一会叫个人单独练,看练的不对,马上喊“停”,起身纠正动作,指出毛病,这也使我长了知识;当时王老师年龄不到四十岁,年富力强,等小队员们走后,他就在他家老院南屋里打老架一、二路,其动作难度之大,是今天练拳的人看不到的,他的许多动作仍然按祖辈传下的方法训练,像撇身拳中的七寸靠,还有朝天蹬,单鞭中手揉丹田动作,今天许多练陈拳的人不知道,特别是他打出的掩手拳,其内劲,其气势,令人心惊胆寒,但正是这第一印像,给我今后练拳做了一个定格,留下了难忘的印像,从此,就照着这种感觉练拳。

当时我最大的精神享受就是听王老师讲拳,摆龙门阵,由于经常听他的话,就深深印在脑海里了。他的话就是经典,就是拳论。不!比经典还要深刻,因为他连说带做,把拳论在拳架中体现出来,使学生过目不忘。当时,我是以华北石油局报刊通讯员的名义去的,一直想给王老师写点东西,可是机缘不成熟,这个心愿没能完成,一拖就是二十多年,今天总算如愿,为宣传陈氏太极拳尽绵薄之力。

写此份讲义,对我本人来说实在是一种挑战,难度很大,因为我不是给一般人写拳评、整理讲义,而是给一代宗师王西安大师先生,确实不自量力,但是,开拓性工作总得有人去做,去冒险。写讲义首先要具备以下知识:

(1)练拳、懂拳、有一定的武术理论知识。

(2)学养广博深厚,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五经四书即儒家经典,道家学说佛教知识,懂得周易与中医学的关系。

(3)学过现代体育,具有运动医学、运动力学、运动解部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等方面。

(4)了解陈家沟的历史变迁,当地方言、习俗;了解陈氏太极拳的起源、发展、传承;了解温县当地各派太极拳历史一陈拳的关系。

(5)了解王老师的成长史;了解他的师承、学拳经历和文革历史背景。

(6)有一定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

(7)武术评论要内行、真懂;有一定的鉴赏力;有独特的视角;并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看清问题,做出正确的评价。

由于我的特殊经历,学过工科、学过中文专业、上过河师大体育学校、教过历史、读过研究生,进修班,练过陈氏太极拳,喜爱写作,挖掘整理工作,做为自己的业余爱好。所以,历史选择了我只能做王老师的学生,而不能做王老师的入门弟子,这也成全了我,只有这样我才能冒着风险,傻大胆给王老师写拳评、整理讲义。

此份讲义的特色:

(1)要领、王老师讲解、拳评,三者角度不同,互相补充。

(2)结合拳势讲理论,突出王老师对拳法深刻独到的见解。

(3)每势讲解不同,理论突破点不同,展示了王老师对每个拳势的体悟和他新。

(4)每个势子都有不同的内涵,都有亮点,闪光点。

(5)讲解简洁,高度凝练,尽量保持王老师的原话,尊重历史真实。

(6)点评是从历史、民俗、力学、中西医、心理学、兵法、云动学、武术史等诸多角度揭示挖掘其内涵上升为理论,起提练、概括、点晴作用。

(7)把王老师心中想说而又没说出的潜台词和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话,变成文字表达出来,补充上,使其能完整全面准确的表达王西安大师的武学思想,还历史以真实。至于效果如何,有待读者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