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评书】长篇电视评书第一人 从《杨家将》开始

2019-04-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回顾田连元的艺术生涯,<杨家将>都是无法避开的一部重要作品.从1985年开始,电视评书火了20年,而田连元作为长篇电视评书第一人,目睹了整个过程的兴衰起落.故事还要从1985年说起.当时辽宁电视台的领导看到电台广播评书火爆,电视刚刚开始普及,就希望能够在辽台推出电视评书.辽台找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当时已经颇有名气的田连元.[杨家将评书]长篇电视评书第一人 从<杨家将>开始田连元当时不到40岁,正是体力和精力的巅峰,也是评书技艺趋于圆熟的节点,他接下了这个当时业内人士都觉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回顾田连元的艺术生涯,《杨家将》都是无法避开的一部重要作品。

从1985年开始,电视评书火了20年,而田连元作为长篇电视评书第一人,目睹了整个过程的兴衰起落。

故事还要从1985年说起。当时辽宁电视台的领导看到电台广播评书火爆,电视刚刚开始普及,就希望能够在辽台推出电视评书。辽台找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当时已经颇有名气的田连元。

【杨家将评书】长篇电视评书第一人 从《杨家将》开始

田连元当时不到40岁,正是体力和精力的巅峰,也是评书技艺趋于圆熟的节点,他接下了这个当时业内人士都觉得不太敢碰的活。

"当年我之所以录《杨家将》,一是因为《杨家将》里边的人物老百姓都比较熟悉,什么杨继业、杨六郎、穆桂英、佘太君,杨家将的事迹老百姓也知道,但又有发挥的空间。"根据田连元的研究,从北宋末期到南宋时期就有说书人在酒馆茶肆说杨家将的故事,宋朝是说书人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杨家将的故事》逐渐完整,结构缜密起来,也被称为"万年不过时的杨家将"。

题材选定后,田连元面临的另外一个大难题是电视书场节目时间长度。

按照电视台的想法,最好是先播五分钟,观众喜欢再延长到十分钟。但田连元认为这完全违背了评书的艺术规律。"我当时就说,评书是讲故事的艺术,得有一个叙述的过程,给我五分钟我的故事还没展开就结束了,老百姓哪有那功夫看五分钟的你?"就是这样讨价还价,田连元硬是争取到了20分钟的黄金时间。当时田连元还经常参加本溪歌舞团的演出,他会加演一段20分钟的评书,通过反复试验,确定了20分钟的确能做到故事的起承转合。

他也暗下决心,如果20分钟的节目长度都保证不了,那干脆就放弃吧。最终,电视台还是同意按照他的要求录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