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贝尔苏联】阿贝尔事件对苏联而言 不啻于自打耳光

2019-01-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苏联不仅从此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国际侦察员,而且赫鲁晓夫那时还对外宣称,说苏联从来不搞国际间谍活动,因此,阿贝尔在美国被捕,对苏联而言,不啻于自打耳光.1934年,阿贝尔服役的苏联政治委员会联合国家政治管理局,划归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1938年,贝利亚执掌苏联内务部大权,他平时最不信任的,就是那些与"人民的敌人"打交道的干部,其中就包括阿贝尔.1938年,阿贝尔被贝利亚除名.[阿贝尔苏联]阿贝尔事件对苏联而言 不啻于自打耳光失业后,阿贝尔为了养家糊口,先在全俄贸易局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去

苏联不仅从此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国际侦察员,而且赫鲁晓夫那时还对外宣称,说苏联从来不搞国际间谍活动,因此,阿贝尔在美国被捕,对苏联而言,不啻于自打耳光。

1934年,阿贝尔服役的苏联政治委员会联合国家政治管理局,划归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1938年,贝利亚执掌苏联内务部大权,他平时最不信任的,就是那些与“人民的敌人”打交道的干部,其中就包括阿贝尔。1938年,阿贝尔被贝利亚除名。

【阿贝尔苏联】阿贝尔事件对苏联而言 不啻于自打耳光

失业后,阿贝尔为了养家糊口,先在全俄贸易局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去了一家飞机制造厂上班。在此期间,他不间断地给苏共中央和内务部写上访信,希望恢复职务,因为他太想做侦察员了。恰在此时,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在敌后组织游击队抗击德军,阿贝尔重新成为侦察员,他的任务是为活跃在敌占区的游击队培训报务员。

【阿贝尔苏联】阿贝尔事件对苏联而言 不啻于自打耳光

战后,阿贝尔受内务部派遣,前往美国从事间谍活动,主要任务是获取美国核武器研发情报。阿贝尔于1948年11月前往美国,护照化名凯欧提斯,实际上是冒名顶替。凯欧提斯确有其人,是个立陶宛裔的美国人,1948年死于苏联。

【阿贝尔苏联】阿贝尔事件对苏联而言 不啻于自打耳光

阿贝尔进入美国后,直奔纽约,他对外号称画家格尔弗,并在布鲁克林开了一家照相馆作掩护,同时还担负纽约苏联间谍网的总负责人,他的下线是科恩夫妇等人。仅仅一年,阿贝尔在美国的工作即搞得有声有色,有关美国核武器研发的情报,源源不断地发往苏联。因为他在这个领域成绩卓著,1949年8月,他荣膺苏联红旗勋章。

阿贝尔在美国一住多年,直到1955年才返回苏联,小住数月,领受新任务。那时阿贝尔供职的机构,已经更名为克格勃。当时,克格勃领导鉴于阿贝尔成绩卓著,为他派去一名助理,以便他更好地完成任务。孰料,这名助理是个立场极不坚定的侦察员,他经不住美国生活方式的诱惑,在价值观上发生动摇。

克格勃很快得知所派助理的表现,决定让其返回莫斯科。可是,就在这位助理离职返国前夕,突然向美国国家安全机构自首,他供出了克格勃搜集美核武器研发的秘密情报计划,还将阿贝尔及其下线全部出卖。

阿贝尔于1957年在纽约拉撒姆酒店被美国联邦调查局便衣逮捕。苏联不仅从此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国际侦察员,而且赫鲁晓夫那时还对外宣称,苏联从来不搞国际间谍活动,因此,阿贝尔在美国被捕,对苏联而言,不啻于自打耳光。

再说阿贝尔被捕后,一直隐瞒其真名费舍尔,坚称他的本名就是阿贝尔,这是他与克格勃临行前的秘密约定,他想以此证明,尽管被捕入狱,也未出卖组织,背叛苏联。根据后来美国所披露的档案,阿贝尔被捕后,不仅拒绝承认其在美的间谍行为,而且还拒绝了美方间谍机构的利诱。

阿贝尔被捕,是美国反间系统取得的重大成果,美方一直将他关押在单人牢房,严加看管。在法庭宣布判处他32年监禁之后,才将其押解至亚特兰大联邦监狱看管。入狱服刑后的阿贝尔,不仅钻研数学问题和艺术理论,而且还从事油画创作。苏联前克格勃主席谢米恰斯特内曾经透露,阿贝尔所画的肯尼迪肖像,是这位美国总统的最爱,他向阿贝尔求画,阿贝尔欣然允诺,肯尼迪获赠后十分开心,并将此画悬挂在美国总统办公室。

1962年,美苏两国政府互换间谍,双方决定,以美国侦察机驾驶员鲍尔斯,与苏联克格勃上校阿贝尔互换。2月10日,人员互换在柏林与波茨坦分界处的格里尼克桥实施。苏联间谍巨头、后成为克格勃第一局局长的德罗兹多夫少将,化名乔装,到现场监督交换。又过两年,克格勃主席谢米恰斯特内在莫斯科亲自接见了阿贝尔,对他安抚备至,并鼓励他为苏联的谍报事业再立新功。

阿贝尔返回苏联后,立即被送去疗养,后在苏联克格勃继续留用,负责培训年轻一代侦察员。他忙里偷闲继续从事油画创作,但已经鲜少再画国际名人,转而热衷山水风景等自然主题。值得一提的是,1968年,苏联列宁电影制片厂导演古利什,根据阿贝尔事件,改编拍摄了上下集黑白故事片《死亡季节》,阿贝尔和其他苏联著名侦察员应邀参与了剧组的主创班子,为影片增色不少,使之成为苏联第一部也是最著名的一部冷战时期间谍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