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东个人资料简介】徐海东大将两任妻子5个子女今何在?

2017-12-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55年,共和国为十大将军授衔,他们分别是: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此名单为当时授衔时的排列次序.徐海东大将位列第二名,仅次于粟裕.徐海东出生于湖北大悟县.湖北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根据地之一,仅大悟县就出了37位开国将军,成为中国第七大将军县.1900年6月17日,徐海东生于大悟县(原属黄陂县)夏店区徐家窑一个六代窑工家庭,1970年3月25日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下,含恨逝世于郑州.徐海东是由中央军委认定的解放军36个军事家之一,尤其擅

1955年,共和国为十大将军授衔,他们分别是: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此名单为当时授衔时的排列次序。徐海东大将位列第二名,仅次于粟裕。

徐海东出生于湖北大悟县。湖北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根据地之一,仅大悟县就出了37位开国将军,成为中国第七大将军县。1900年6月17日,徐海东生于大悟县(原属黄陂县)夏店区徐家窑一个六代窑工家庭,1970年3月25日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下,含恨逝世于郑州。

徐海东是由中央军委认定的解放军36个军事家之一,尤其擅长游击战。他身经百战,功勋卓著,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高超的指挥艺术,毛泽东高度赞扬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

但这些殊荣的背后,是徐海东亲属惨被被杀害的沉重代价。大革命期间,徐海东有66名亲属惨死于国民党反动派枪口之下。徐海东生前在他的回忆自传中说:“因为当时来到那里时,我无法用言语去表达一个失去亲人的人的痛苦,但我同时想到祖国的革命事业,是由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人们换回来,所以此刻我只有无尚的崇敬和缅怀之情,除此之外,我想不到任何的词语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

为此,现今他的家乡为他进行了多次纪念活动。包括:修复重建“徐海东大将亲属烈士陵园”。在那里,安葬着20多名为革命牺牲的徐海东亲属烈士遗骨,由徐向前亲手题写“光荣流血”的烈士纪念碑耸立在陵园内。不仅如此,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还特意摄制了5集文献电视纪录片《大将徐海东》。影片详细阐述了徐海东大将对中国革命立下的汗马功劳,描写了徐海东大将一心向党、无私奉献,为革命鞠躬尽瘁的光辉一生。

1936年的夏天,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秘密前往陕北苏区,要探寻“红色中国”。他采访了毛泽东和很多红军将领,在《西行漫记》是这样说的:“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

斯诺评价徐海东用了“大名鼎鼎”和“神秘”这两个词,显示出他对这位出身贫苦的将领的身世非常惊叹。有人叫他“泥巴人”,有人叫他“臭豆腐”“徐老虎”,甚至徐海东也不是他的本名。徐海东的家世,七代均是窑工,徐海东是第七代,做了十一年的大水缸。做水缸很累,要很有力气,累的时候总要喝点酒来解乏,所以徐海东的酒量是比较大的。徐海东兄弟姐妹14个,他是老幺。

他和大哥的孩子一起出世,那在农村是不光彩的,其父就准备把他淹死,母亲舍不得,就这样把他留下来了。上学的时候,徐海东就好打抱不平,看不惯就要讲,就要打,不管你是谁。后来,他打了一个大地主的儿子,私塾也不敢教他了,一共读了三年书,于是就开始了他的窑工生涯。

徐海东,原名徐元清,后来参加北伐改名为“少奎”,觉得“元清”不够革命的气魄。到1928年他搞暴动,家里人被杀,暴动没成功,为了表示决心,一定要把革命再搞起来,他改成“徐海动”,大海闹动,要像哪吒一样把大海闹动起来,后来人们听来听去,就听成“海东”了,都喊他“海东哥”,“海东哥回来了”,所以他就干脆改成了“徐海东”!

在这里,有一关于徐海东的民歌,“黄安有个赵次吾,麻城有个邱江埔,黄陂有个臭豆腐”。“黄陂有个臭豆腐”就指的是徐海东。参加革命以后,蒋介石就是不能消灭徐海东,打一仗败一仗,蒋介石就讲徐海东跟他的名字“臭豆腐”一样,粘了就甩不了。

而且这个“臭豆腐”弄的声名大振。在东北,解放军最初的王牌部队,一支是三十八军,一支是三十九军,三十九军就是由徐海东的十五军团(原红二十五军),与刘志丹的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合起来组成的。抗美援朝的时候,有一次,美军39辆重型坦克一下子冲到三十九军阵地,结果一辆都没回去。这个部队美国人没有见过,后来他们一调查,就报了:三十九军,徐海东旧部,后面加了一个括弧,里面写“臭豆腐部队”。

徐海东曾在北伐中担任少尉排长,大革命失败后,徐海东回到家乡成立了农民自卫军。鄂豫皖根据地逐渐发展为全国第二大苏区,红军创建初期,在国民党的缉拿名单中,徐海东和毛泽东、彭德怀是悬赏额最高的三个人。

徐海东一生负了九次重伤,八次枪伤,一次则是红枪会往屁股上戳了一枪。

所以他身上有十七个枪眼,十七个洞。尽管负伤多,但打完仗第一要慰问得却是伤兵。所以,颇得军心。

1932年,国民党对鄂豫皖根据地四次“围剿”,张国焘被迫率领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苏区开始长征,留下红二十五军一部和第七十五师、第二十七师在苏区坚持斗争,此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是20万国民党大军和满目疮痍、日渐缩小的根据地。张国焘只留下一封信,指示军事方面由徐海东负责。

提及此举,在张国焘后来的自传《我的回忆》中对徐海东的评价非常高,因为他最终把红二十五军带到延安,并且途中还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当时他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士兵均非常年轻。平均年龄17岁。包括徐海东夫人参加长征时才16周岁。所以,后来苏联也出过一本书就是《徐海东和他的童子军》。

徐海东这个部队人员尽管年轻,但很能打。二十五军有个传统,就是凡是来参加二十五军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问你怕不怕死,你要怕死就不要到我们二十五军来。

就这样,徐海东带领红二十五军,硬是突破层层堵截,一步步向陕北进军。

1935年9月,与陕北刘志丹会合。

说到这,该谈他家属悲剧了。

“死了66口人,近亲27人,远亲39人。斯诺采访徐海东的时候就问到这个问题,斯诺都不相信他的耳朵,就问:“什么?”徐海东所说66人,这件事情使斯诺理解了中国的阶级斗争。

这66人是多次杀的,有一次杀了20多人,其中参加革命的不少,徐海东的大哥、叔叔、舅舅他们后来都牺牲了。

在鄂豫皖打仗的时候,徐海东见过母亲,但是他也没办法,尽忠不能尽孝,当时已经死了不少了。最初没有想到闹革命的严重后果,但是随着他的名望越来越大,蒋介石就下令杀绝徐家。1930年,一开始是“杀绝徐族”,后来是捉到女的就卖,逮到姓徐的就杀,都不敢姓徐。徐海东离开鄂豫皖参加长征的时候,家里已经死了66人。解放后,在家乡已经没有跟他同辈的老人了。

“沉疴不起经三载,髀肉重生已白头”多次的死里逃生,使徐海东对自己的身体很自信。1939年,徐海东被派往华中担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在指挥并取得新四军抗击日伪军的第一次胜利后,他吐血病倒了。

事实上,徐海东的第一次吐血是在1932年,就是红四方面军走后,他23天没有睡觉,都穿着衣服,有时打个盹,结果把敌人打败了以后,他一连睡了三天,起来以后就吐血,那时他当了师长。

从那时起,这位驰骋沙场的战将永远离开了战场。那一年,抗日的烽火正在熊熊燃烧,他个人的军事生涯才刚刚到达顶峰。徐海东万万没有想到在以后几十年的岁月,他都要与病床为伴。

1942年,周恩来在重庆,毛主席给他发电报,能否让蒋介石同意,让徐海东到医疗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去,结果蒋介石不同意。当时陈毅、谭震林都派人到南京、上海买药,对徐海东是实报实销,这在当时是最特殊的。

”皖南事变“发生后,那一次,开始没有人敢跟他讲,后来跟他说,那对他简直是天大的耻辱,结果吐了一脸盆血,那次太危险了,已经是不行了。他的衣服准备好了,悼词也准备了,跟毛主席讲已经不行了。

徐海东的病越来越重,后来毛泽东亲自给他发了一封电报。徐海东后来回忆说电报有200多字,讲主席在延安不能来看望,听说你还在坚持工作,送你八个字:“静心养病,天塌不管”!

看到这个电报,徐海东流泪了。

潘汉年探望徐海东后写下七言绝句:“劲绿成荫曲径幽,门前一湾小溪流。沉疴不起经三载,髀肉重生已白头。”

1935年,徐海东与红军战士周东屏结婚。他们相识在战火中,相爱在战火中,几十年的患难生死,他们的感情真切而深沉。

徐海东大将共有5个孩子,大女儿徐文金当了一辈子农民,去年因病辞世。央视曾采访报道了她默默无闻、全家扎根大悟这方红土地的事迹,其清贫的生活现状,几乎让所有的人难以置信,很多人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1925年,25岁的徐海东生了大女儿徐文金,1927年大革命失败,遭到国民党通缉的徐海东离开家乡,徐家共有66名亲人被杀害,身为地下党的原配妻子田得斋被关进大牢,面对家破人亡的惨景,徐文金被三伯父用箩筐挑着连夜逃走,事后,徐文金隐姓埋名,成为一个乡村人家的“童养媳”。

1931年田得斋才出狱,后来听到传言说徐海东早就牺牲了,为了生存被迫改嫁。

徐海东的第二任妻子周东屏为他生了三子一女。1936年西安事变时,大儿子徐文伯在西安出生,他从小爱读书成绩好,曾任职文化部副部长。

二女儿徐文惠至今提起父亲当初的话就热泪盈眶,“父亲说过,战争年代徐家有66人为革命而惨遭杀害,但徐家子女不能因此向政府提要求、添麻烦”。徐文惠的弟弟1997年瘫痪了,这些年她一直与弟弟生活在一起,悉心照料,不离不弃。

徐文惠1939年在延安出生。“那年9月,父亲随刘少奇调往华东新四军。路上,刘少奇改用化名,扮成父亲的秘书,抱着4个月大的我,前往华东。此后的行军中,我和哥哥就是被用筐子挑着,一头是我,一头是他,随着部队转移的。”

徐文惠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是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

这些年来,她一直积极为父亲搜寻史料,出版纪念文集,为了纪念参加长征的女红军,她还主编了《巾帼英雄——长征女红军》大型邮册。

如前所述。其实,徐海东能多年重病缠身,却无比坚强,我觉得还是有某种军人的尊严和荣誉在支撑着他。疾病几乎是在瞬间彻底改变了徐海东的人生轨迹,在经历过辉煌后他面对的是人生突然的寂静,而比他早年传奇更令人敬服的是他面对淡泊的平静。

逝去的岁月和往日的荣耀已经成为共和国一段永远难忘的历史,这位战斗不已的战士仍旧顽强地前行,他敬献的是一位军人对祖国的赤诚

为此,现今他的家乡为他进行了多次纪念活动。包括:修复重建“徐海东大将亲属烈士陵园”。在那里,安葬着20多名为革命牺牲的徐海东亲属烈士遗骨,由***亲手题写“光荣流血”的烈士纪念碑耸立在陵园内。

不仅如此,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还特意摄制了5集文献电视纪录片《大将徐海东》。影片详细阐述了徐海东大将对中国革命立下的汗马功劳,描写了徐海东大将一心向党、无私奉献,为革命鞠躬尽瘁的光辉一生。

1936年的夏天,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秘密前往陕北苏区,要探寻“红色中国”。他采访了***和很多红军将领,在《西行漫记》是这样说的:“中国***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

” 斯诺评价徐海东用了“大名鼎鼎”和“神秘”这两个词,显示出他对这位出身贫苦的将领的身世非常惊叹。有人叫他“泥巴人”,有人叫他“臭豆腐”“徐老虎”,甚至徐海东也不是他的本名。

徐海东的家世,七代均是窑工,徐海东是第七代,做了十一年的大水缸。做水缸很累,要很有力气,累的时候总要喝点酒来解乏,所以徐海东的酒量是比较大的。徐海东兄弟姐妹14个,他是老幺。他和大哥的孩子一起出世,那在农村是不光彩的,其父就准备把他淹死,母亲舍不得,就这样把他留下来了。

上学的时候,徐海东就好打抱不平,看不惯就要讲,就要打,不管你是谁。后来,他打了一个大地主的儿子,私塾也不敢教他了,一共读了三年书,于是就开始了他的窑工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