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谢有顺对话录(新人文对话录丛书)

2017-08-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读<贾平凹谢有顺对话录> 个人评分: 心情指数:  开心 阅读场所:  书桌旁 发表于 2008-08-14 10:38 在他们娓娓道来的叙述中,我的思绪也被牵着飞翔,对文学规律的探究也在不断地走向纵深处.我喜欢这样的状态,每当与优秀的作家进行心灵对话时,我就会发现自己的浅薄和孟浪,人也会变得沉稳而内敛,否则满口浮泛之言,不懂得敬畏和谦卑.聆听谢.贾二人的对话,他们睿智的思想语言廓清了我之前的许多知识迷点,感觉思维和视野都在不断地被打开,教会了我许多看待事物和思考世界的方法.      谢有顺

读《贾平凹谢有顺对话录》 个人评分: 心情指数:  开心 阅读场所:  书桌旁 发表于 2008-08-14 10:38 在他们娓娓道来的叙述中,我的思绪也被牵着飞翔,对文学规律的探究也在不断地走向纵深处。

我喜欢这样的状态,每当与优秀的作家进行心灵对话时,我就会发现自己的浅薄和孟浪,人也会变得沉稳而内敛,否则满口浮泛之言,不懂得敬畏和谦卑。聆听谢、贾二人的对话,他们睿智的思想语言廓清了我之前的许多知识迷点,感觉思维和视野都在不断地被打开,教会了我许多看待事物和思考世界的方法。

      谢有顺对《废都》走红的原因作了三点分析:一是贾平凹讲了一个非常好看、精彩的故事。

二是在《废都》里创造了一种非常有文气的中国化的小说语言,充满土味却又挣脱土味,变得极其文雅,是吸收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精华,并在语言的中国化过程中找到了一条道路,既使语言有民族味,又使语言具有强大的表现力。

三是《废都》所传达出来的精神特征,那种精神颓败的价值理念,准确地表达了当时一些知识分子的某种隐秘心态。他论述了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氛围,认为当时知识分子是在启蒙话语的支配下进行人文思索的,无论在政治学界,还是在文学界,激进话语都是主流,知识分子的激情里充满着理想主义色彩。

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知识分子当中普遍充满了彷徨感、虚无感,不知该往何处去。

过去那种理想主义好像无法成为可行的现实操作方案,从这种彷徨里就升腾起一种虚无主义的情绪。在《废都》中将知识分子的这种情绪极端化处理了,真正写出了中国文人的那种颓败、虚无和绝望感,从而在很多知识分子的内心激起了回应。他的分析很有道理,对我启发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