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华为什么不是少将 为什么古代将军有兵权就可以造反 士兵不是直接效忠天子吗?

2017-07-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并非如此,大多数时候将军是很难造反的,即使有机会实施造反的行为也很容易被立即剿灭. 楼主的两个问题其实可以合起来回答--士兵到底是向谁效忠?什么情况下将军会造反? 第一个问题其实很好概括,谁给钱花给饭吃,就向谁效忠.如果士兵的钱粮来自统领自己的将军,那么就向将军效忠;如果是国家财政拨付,那么就向国家效忠(在皇权最大的帝制国家就等同于向皇帝效忠). 这也就引出第二个问题,将军什么时候能造反.这里不探讨一个具体将军的人品,有条件造反的将军当然也有选择不造反的,这里只谈什么情况下将军会有条件造反.首先

并非如此,大多数时候将军是很难造反的,即使有机会实施造反的行为也很容易被立即剿灭。 楼主的两个问题其实可以合起来回答——士兵到底是向谁效忠?什么情况下将军会造反? 第一个问题其实很好概括,谁给钱花给饭吃,就向谁效忠。

如果士兵的钱粮来自统领自己的将军,那么就向将军效忠;如果是国家财政拨付,那么就向国家效忠(在皇权最大的帝制国家就等同于向皇帝效忠)。 这也就引出第二个问题,将军什么时候能造反。这里不探讨一个具体将军的人品,有条件造反的将军当然也有选择不造反的,这里只谈什么情况下将军会有条件造反。

首先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士兵只对自己效忠,而为了达到这个条件,不但要求将军在军队里有绝对的权威,在地方上也要具备相当的人事与财政权限。

一支军粮与军饷仍然靠中央财政支付的军队里,理智的将军是不会造反的,国家掐断你的粮饷士兵直接就哗变了,将军的结局基本就是死于乱军还被安上了罪名。你要说将军提前筹措粮饷或者募兵?这事是需要很长的准备时间的,大家都不是傻子,作战任务不需要这么多资源有这类异动肯定有问题啊,抓起来或者调走或者出于尊重给个比较高的官位但不给军权了,不是很难控制的。

所以为什么汉有七国之乱,晋有八王之乱,藩王本身是有地方上人事、财政和军事大权的,完全有能力不受中央节制。

我们说古罗马将军马略敲响共和国的丧钟,不是说马略本人有很大的政治野心,而是马略对军事制度的改革导致士兵的收入完全取决于将军,直接导致士兵的效忠对象从国家转为将军,虽然马略本人从没有利用这个漏洞牟取政治利益。

我国古代很长时间没有军政分离的观念,又出于提高效率的考虑,地方文武职一人兼任,这客观上确实增加了将军叛乱的几率,不过政治稳定的时候不同的将军都是互相节制的,每个将军掌握不了足以对抗天下的资源,所以第一个条件并不够。

将军若想造反,除了上一段之外,至少还要有足够长的时间经营出稳定的势力,至少需要稳定的后方以及充足的资源,而任职之处没有哪个将军会直接掌握足以对抗天下的资源。

安禄山起兵造反时已经身兼三镇节度使,掌握精兵,单论战斗力已经足以与唐军对决,但进军中原后仍然无法与唐朝巨大的资源抗衡。有资源才能不断地补充损失的军队,不然起兵后军队只会越打越少。

当然这一条件不具备的话,如果自身是皇族具有称帝的合法性,并且有能力短时间内拿下首都,也可以选择起兵,显然朱棣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而安禄山不行。 另外一点就是时机选择,太平盛世除非将军已经掌握大部分军政大权,否则造反很困难,即便打下首都也可能无法久守,何况太平盛世根本也没有机会如此集权。

但赶上乱世上一段就可以放宽一些了,乱世中大家都在打打杀杀,即便掌握的资源不是很多,只要据守一块根据地,逐渐向外扩张,慢慢就有进取天下的本钱了。

当然严格意义上这可能不叫造反,只叫做军阀割据,但性质上与造反没啥区别,地方军阀论实际权力哪个不跟皇帝相当,即便表面上尊重皇帝也不会受到皇帝的约束。 另外一类可能与楼主说的造反性质不同。

我觉得楼主是想说用作战部队,通过战争的方式实现政权更迭的造反。另外一类就是掌握内卫部队的将军通过军事政变实现权力更替(不一定直接完成政权更迭),这种一般难度较大,如果只掌握内卫部队,外军一介入政变基本就失败了,至少需要作战部队不反对。

满足上面的条件,将军有机会造反成功。但是有一些特殊情况,本来造反是没什么成功机会的,但是皇帝或者执政者逼得太急不得不反了,算是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