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中白景琦的人物形象(邵正伟)

2017-05-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导读:如果说<大宅门>前四十集作为第一部着力描写了白景琦这个形象的青壮年时期,本书的三,与这个生机勃勃的新政权相比较,白景琦和他的<大宅门>显得那么封闭,那么陈腐,那么,于是敬畏.陌生.疑惑.不理解等等无时无刻不在笼罩着他,笼罩着封闭的<大宅门>,但作者并不是非要把他塑造成一个高大全式的人物,或许有人认为这些事件损害了白景琦的形象,更不想拔高这个人物,影射出了这位清末民初的商人艺术形象光辉的一生,小如果说<大宅门>前四十集作为第一部着力描写了白景琦这个形象的

导读:如果说《大宅门》前四十集作为第一部着力描写了白景琦这个形象的青壮年时期,本书的三,与这个生机勃勃的新政权相比较,白景琦和他的《大宅门》显得那么封闭,那么陈腐,那么,于是敬畏、陌生、疑惑、不理解等等无时无刻不在笼罩着他,笼罩着封闭的《大宅门》,但作者并不是非要把他塑造成一个高大全式的人物,或许有人认为这些事件损害了白景琦的形象,更不想拔高这个人物,影射出了这位清末民初的商人艺术形象光辉的一生,小

如果说《大宅门》前四十集作为第一部着力描写了白景琦这个形象的青壮年时期,本书的三十个章节作为《大宅门》的第二部,也同样遵循他的叛逆之路,着重刻画了中老年时期的白景琦,最终成功的塑造了这个艺术形象。

同时也有大量的笔墨留给了他的不肖子孙,并揭示了家族衰落的许多原因。

这时白景琦虽然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但是他仍然顶天立地,敢作敢为。

日本人多次邀请他出任商会会长,每一次都碰壁后,日本人恼羞成怒,将他抓进了宪兵队,他不肯服软,面对日本鬼子的威逼利诱,竟然将日本宪兵队长踢翻在地,接着又策划孙子占元在婚礼上逃跑,出了日本人的丑,他几乎被日本人打死。他一生多次坐牢,这一次更是胆大包天了。这看似匹夫之勇的做法,实际是叛逆和刚硬性格的真实表现。

解放后,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与这个生机勃勃的新政权相比较,白景琦和他的《大宅门》显得那么封闭,那么陈腐,那么落后于时代。新与旧的矛盾异常突出,冲突和对抗是难免的。我们读者大都会为白景琦担心,担心他的这种叛逆刚硬的性格不适应新政权的领导,担心他这个对官僚,对国民党、对日本人一贯强硬的主无法面对新政权及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政治运动。

令白景琦更没想到的是,他首先面对的共产党干部竟然是自己非常疼爱的长房长孙—-白占元。

白景琦是放着鞭炮迎接共产党进城的,他从骨子里是拥护共产党的,但从未近距离的接近。

于是敬畏、陌生、疑惑、不理解等等无时无刻不在笼罩着他,笼罩着封闭的《大宅门》。由于刚刚进城,万事缠身,白占元进城多日后才回家看望爷爷奶奶和父母,这在伦理上让白景琦不能接受。其后三反五反、镇压反革命、公私合营、反右,甚至白占元的婚姻,每一次差不多都是白占元以身作则,首当其冲,带头革自己的、自家的命,每一次白景琦似乎都经历了从不理解,抵触到慢慢地理解接受这样几个阶段。

白景琦的刚烈性情、他的叛逆、他的民族气节等,的确令人赞叹、令人难忘,但作者并不是非要把他塑造成一个高大全式的人物,他同时也是一身的匪气。

在日军宪兵队,宪兵队长威胁他,他就破口大骂,没等人家拔出刀来他就先出脚把对方踢翻,他绝不是共产党员许云峰,他是一个有不少缺点和毛病的好人。他的专断,他的一系列作为,常常让你感到他身上也同时拥有和流淌着封建专制的基因和血液。他的专制和一意孤行也制造着一个个悲剧。

金二这个让人觉得异常丑陋、异常恐怖的白福花匠,他的婚姻悲剧不能不说是白景琦一手造成的。

他为了给金二张罗个媳妇,不惜钱财,也不惜叫人坑蒙拐骗,将个如花似玉的姑娘骗来。洞房之夜,新娘子恐怖的光着身子从洞房逃了出来。可不久,当金二得知媳妇生下的一对双胞胎不是自己的血肉时便将媳妇毒死,自己也喝下毒药。

白景琦从小就坏,他的童年时代就是在他的坏事中度过的。

他把鱼缸里的金鱼弄死;上学时把老师的烟壶里装上臭豆腐;引诱自己的兄弟喝自己的尿。为此他的母亲不知揍了他多少回,直至找到了一个老师季宗布依照他的叛逆因材施教,才把他引上正途。长大后他做的坏事也不少,趁着门人睡着偷偷剪掉了门房老头的辫子,老头为此气得哇哇大哭。

被母亲赶出家门,独自闯荡济南,他又做坏事,身无分文时用自己的屎假称“祖传秘方”骗了当铺的几千两银子,才得以东山再起。把偷他秘方的老孙骗的是倾家荡产,日本人打入北京后,他又唆使日本人田本使坏,保住了自己家的产业。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家族人用地做挡箭牌时,他又使坏,结果实现了公私合营。最精彩的坏是他用关静山开的路条,把关静山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中,这种“坏”就需要一种艺术了,当关静山有意揭露白景琦在日本人的眼皮底下偷偷地向根据地运药材时,白景琦说:“我出了事,就拉你做垫背的,咱们两人是一条绳上拴的蚂蚱。

”从而吓得关静山魂飞魄散。和关静山的斗争实际上是白景琦爱国的表现,而坏的悲凉的是,他明明知道自己的家产大都是被自己长子白敬业偷走而他不是去制止,却是趁白敬业又去偷时,大声喊有鬼,从而活活的吓死自己的长子,这一切的“坏’实际上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叛逆。

或许有人认为这些事件损害了白景琦的形象,要是删去也许更好,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以为作者原本就不想塑造一个十全十美的白景琦,更不想拔高这个人物。

金二的婚姻让人看了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悲哀,中国民间在形容这种美与丑的巨大反差时,常说“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那背后实在是一幕幕悲天叹地的婚姻悲剧。但那如花似玉的小媳妇刚一露面,读者就明白了作者是在用“把最美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的悲剧手法。面对这样的婚姻悲剧,难道你不去谴责这一悲剧的制造者—-白景琦和滋生这一悲剧的土壤么?于是,这一事件就具有了批判意味。

四、事业的成功

纵观白景琦的一生,商场是他成功人生的一面镜子,影射出了这位清末民初的商人艺术形象光辉的一生。

自从齐桓公与管仲把商人列于 “士、农、工、商”之末,商人就从此失去了参与政治的机会。秦始皇采用商鞍之法,重农抑商。汉代更将贱商法律化、措施化。中国商人被压制、和贱视的地位一直持续了两千多年,贱商成为亘古不变的观念。

明、清科举的艰难与困惑,商人生活的富庶,从根本上动摇了一些儒士坚持走传统科举进身道路的信心。一方面因举业困顿,大量儒士 “弃儒就贾”,另一方面,商人之子有坚实的经济基础,而静心于科举进身之路。这就使儒与商得到有机的结合,成为儒商。小说《大宅门》主人公白景

琦就有明显的弃儒就道的文化趋向。

白景琦的爷爷白萌堂最恨一个 “忍”字,他这种品格显然不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白景琦的父亲白颖轩,是个一生淡泊功利,与世无争的人,这是一种无为的人生选择。季先生教景琦读《庄子》,他赞叹季先生不俗。这些都对白景琦人生形成了最初的影响。

而对白景琦一生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则是他的老师季宗布。白景琦则是个天质聪慧,生命力高度旺盛的孩子:顽皮,好恶作剧,桀骜不驯,骨子里透着一种傲气和霸气,闹学堂,毁老师,赶走一位又一位先生。

但最终诚服、潜修在他的门下,是因为季师父有过人的能力和超越世俗的处世方式,由此可见,小说显然有意贬儒,意在反衬季宗布的高超与不俗,意在强调道家。在书本知识方面,白景琦接受最多的还是《庄子》。因此,白景琦一生的哲学根基在于庄子哲学。庄子哲学加上他天生那种狂放不羁的个性,就形成一种我行我素,不苟世俗,不拘形骸,率性而为的处世方式。所以,白景琦这位知识商人从主流上看不是儒商,而是道“商”,

他第一次参与商务活动是跟随百草厅采办涂二爷和许先生去安国采购药材,为人诚实厚道的涂、许二位师父,在商场上的多谋善变与其说是在牟取暴利,不如说是在玩一场商业智力游戏,是药材知识、药市经验、人生智慧和商战心理的一次炫耀。

正是这一课,使得白景琦在济南独闯天下的时候,白手起家,在与对手的竞争中,把盘子一步步做大,兼并28家胶庄,独创一份家业,成为一个出色的商人。在济南白景琦与孙万田的明争暗斗,当商战白热化时,双方都利用了非常手段,但最终被他“赶尽杀绝”。

景琦的隐姓埋名、贷款手段、与孙万田的耍贫嘴以及得势后那种孙猴子般得意忘形的嘴脸等情形看,白景琦不是在贪得金钱财富,而是在玩—场商战游戏,这是一种连他自己也未意识到的孩童游戏。在他的潜意识里,他喜欢那种惊心动魄的刺激感和玩赢之后的得意劲儿。而且他喜欢玩大手笔,他要吞掉沿河所有胶庄,像他儿时当孩子头儿一样他要成为行业的霸主。

当然白景琦因叛逆而成功,我认为与一个人密不可分,那就是他的老师——季宗布,我认为如果没有季宗布,白景琦的性格不会使其事业有所成功,反而会使其成为纨绔子弟,所幸的是他遇到了季宗布,我不管季老师用什么办法制服了他,但季老师的出现确实给了白景琦成功的机会。

我想作为一个有叛逆性格的男人,能有白景琦身上那种不服输、好强的性格,加上一个有勇有谋、能文能武的好老师,那他离成功肯定不会太远。白景琦的济南之行就证明了这一点,他是被母亲赶出家门的,但却给了他走向成功和证明自己实力的机会。

我们不妨试想一下白景琦是少爷出身,到济南不投奔自己的堂姐,应凭着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一片天地,白景琦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十分精彩,这是他第一次成功,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一次成功。

结语

综上所述,白景琦是一个具有多重品格的形象,他既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又不失为一个爱国主义者,既是浪子又是孝子,既是情种又是硬汉。我喜欢白景琦这个人物形象,读了小说之后,我觉得不能单纯的评论一个人好或是不好,只要此人的性格能帮助他造就一番事业,取得一些成绩,就是好的,白景琦是一个有骨气、有胆识、有头脑、不畏强暴的人。

他的精神值得我学习,但是他也有缺点错误,这是他身上的一点点瑕疵,我觉得他是一位有不少缺点的好人,但现在社会不可锋芒毕露,我觉得做人还应该低调,学会低调是一门学问。

注释

①申彦霞、蒋挺,《<大宅门>白景琦与《飘》瑞德人物性格比较》,《学苑撷英》2010年第4期,125页。

②王黑特,《电视剧<大宅门>白景琦形象文化解读》,《当代电影》2002年第2期,第96页。 ③郑积梅,《半张脸的神话-----<大宅门>女性形象的文化批判》,《中国网络文学联盟》2010年12月3日。

参考文献格式不对!可把注释改下

①郭宝昌,《大宅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4月1日版 。

②俞胜利,《大宅门.序》,《中国电视》,2001年第8期。

③张耀杰,《<大宅门>中的神圣道学》,《天涯》,2005年第5期。

修改意见:1、文责自负,抄袭痕迹务必抹掉!拿来主义的期刊相似内容必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