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贺炳炎之子贺雷生:将军后代平民情怀

2017-12-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身经百战常忘我,一片丹心为人民!"这副挽联说的就是贺炳炎.这位"独臂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共和国57名开国上将之一,在战斗中

“身经百战常忘我,一片丹心为人民!”这副挽联说的就是贺炳炎。这位“独臂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共和国57名开国上将之一,在战斗中负伤截去右臂,在军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生前,贺炳炎长期与贺龙一起战斗,是贺龙元帅的一员爱将。1960年7月1日,长期艰苦的战争生涯使贺炳炎将军伤痕累累、积劳成疾,一颗耀眼的将星过早地陨落,年仅47岁。

“爸爸是几位独臂将军中唯一失去右臂的将军,毛主席亲自批准他不用敬军礼。他去世那年我才16岁,和当时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一样,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感谢大家始终没有忘记他……”将军一生,诸多传奇,由他的儿子贺雷生娓娓道来,更多几分亲切。

贺雷生是贺炳炎的长子,1944年生在延安,因出生时下雨打雷,故贺炳炎给他取名贺雷生。在贺雷生幼年的记忆里,父亲早已不复当年的威武。“战争年代,父亲11次负伤,不仅失去右臂,留下16处伤疤,而且积劳成疾,数病缠身。

”贺雷生说,“尤其是每次帮父亲洗澡的时候,20多年的南征北战给父亲身上留下的伤疤密密麻麻数都数不清楚,身上的皮肉也是皱巴巴的。但人前,父亲总是一身戎装,给人的印象是健康、硬朗、乐观的。”1929年春,贺龙率领红军转战宜都、松滋一带,16岁的贺炳炎和父亲一道参加了红军。

他作战勇敢,机智善战,当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贺炳炎骁勇善战,陆续升任红四军警卫中队队长、大队长,能征善战的名气越打越大,每次战斗都冲锋陷阵,以命相搏。

他的“猛悍”在军中也是出了名的,打起仗来不要命,有“万夫不挡之勇”。在战争中,凡遇到险仗、恶仗,不论贺炳炎是否在身边,贺龙都会大喊一声,“贺炳炎,上!”听到这样的口号,将士们仿佛有了“主心骨”。“父亲这样果敢的精神从何而来?凭借的是一种对党的信念和深厚的战友情。”贺雷生说。

在新中国成立后,贺炳炎先后担任四川省军区司令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将军虽是上将,但却是个特别俭朴的人。组织上为了照顾他的病体,拨了一笔专款给他盖宿舍。他却用来盖了军官宿舍,自己仍旧住在简陋的旧房子里。还常常利用休息时间种菜养猪。看起来是个大老粗,实际却比谁都心细,看到战士们有困难,二话不说就帮忙。军区大院里的花工、澡堂师傅、水电工、厨师等,都是他的座上宾。

“生活条件比战争年代好很多,但父亲对我们却非常严格。反对我们有‘闹特殊’的思想,而且一有空闲,就带我们种地。”

心中有坚韧的精神,脚下便有无尽的长路。作为将军后人,贺雷生深知自己要对祖国多一些担当,“父亲是为了这个国家有更好的未来而流血,我们更要将革命先辈的那种理想信念学习和传承下去!”上世纪90年代,贺雷生退休后,就把所有精力倾注到革命老区的教育事业上。

他一直在想,当年这块土地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回报这份情义,为老区人民做些事情。时隔九年,再来到兴县这块父辈战斗生活过的土地,看到以八路军120师冠名的“120师小学”落成,贺雷生相信,红军小学的孩子们会成为一颗颗火种,把追求崇高、不怕困难、不断进取的红军精神点亮,传递正能量,影响更多人。(实习记者 辛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