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熊十力生平简介

2018-02-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熊十力原名继智,又名升恒.定中,字子真.子贞,后来更名为十力,晚年自称漆园老人.逸翁.1885年农历正月初四,熊十力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上巴河张家湾.关于其家世,熊十力本人于1965年8月曾作<先世述要>(未完稿)[2],对此有过简单的回忆:"余家世穷困.所可闻知者,先曾祖光东公.先祖父敏容公.先父其相公,三世皆单丁,都无立锥地."[3]熊十力的曾祖父熊光东早年去世,曾祖母养育同族侄子熊敏容为嗣子.熊敏容以务农兼做木匠为生,其妻为曹氏,生一男,即熊其相.熊其相曾为县学生员,但无

熊十力原名继智,又名升恒、定中,字子真、子贞,后来更名为十力,晚年自称漆园老人、逸翁。1885年农历正月初四,熊十力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上巴河张家湾。关于其家世,熊十力本人于1965年8月曾作《先世述要》(未完稿)[2],对此有过简单的回忆:“余家世穷困。所可闻知者,先曾祖光东公、先祖父敏容公、先父其相公,三世皆单丁,都无立锥地。”[3]熊十力的曾祖父熊光东早年去世,曾祖母养育同族侄子熊敏容为嗣子。熊敏容以务农兼做木匠为生,其妻为曹氏,生一男,即熊其相。熊其相曾为县学生员,但无意于科举,后在乡塾执教兼务农;其妻为高氏,生六男三女,熊十力排行第三。熊十力之兄弟分别为:长兄熊仲甫、二兄熊履恒、四弟熊晋恒、五弟熊继刚、六弟熊继强。关于其家境,“都无立维地”已说明其三代“家世穷困”。

1892年,熊十力因家境贫困不能入学,开始为邻家放牛。[4]1894年,熊十力入父亲掌教的乡塾读书。“此为入校之第一年,乃幼年期最畅快之境。不肖常日夜手不释卷,睡时甚少。”[5]1896年,父亲熊其相因病去世,熊十力因家贫辍学。“先父毕生专治史学,持无君之论。厄于病,未及著书而弃世。”[6]1901年,熊十力先在父亲好友何柽(生卒不详)掌教的学校读书,半年后“因难耐约束而出走”[7];后从学于邻县圻水(今浠水)何焜阁(生卒不详)门下。受后者影响,熊十力喜读晚明诸先生尤其是王夫之(1619-1692年)之书。在“世界之变已亟,中国如在大梦中猝尔受惊”[8]之时,其“阅当时维新派论文与章奏,知世变日剧”,并常以范仲淹(989-1052年)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为警策。

[9]1902年,与王汉(1884-1905年)、何自新(1881-1910年)共游武汉。“时国事日非,余稍读船山、亭林诸老先生书,已有革命之志,遂不事科举”[10],于是入湖北新军第31标(又称“凯字营”)当兵。1904年,熊十力参与在武汉创建“科学补习所”,借研究科学为名,进行“革命排满”宣传。1905年,熊十力考入湖北陆军特别学堂“仁字斋”成为学兵。1906年,由何自新介绍,熊十力加入“日知会”。同年,熊十力与刘子通(1885-1925年)等联合军学界之士成立“黄冈军学界讲习社”。1907年,因密谋举事败露,熊十力躲过追捕后潜回湖北黄冈。

1908年,熊十力改名周定中,在家乡百福寺白石书院孔庙、马鞍山黄龙岩东岳庙教书。此间,阅读朱熹(1130-1200年)的《近思录》、程颐(1033-1107年)的《程氏易传》、王夫之的《周易内传》和《周易外传》,对阴阳、乾坤关系有了新的理解,萌生了“坤元”即是“乾元”、“动”乃“静”之主的思想。1909年,熊十力继续读《易经》,但颇嫌“宋易”虚浮、“汉易”繁琐,独欣赏王夫之的易学思想。1910年,熊十力读康有为(1858-1927年)的《人类公理》,认为其浅薄;初闻西方哲学之唯物论、唯心论,认为其“支离”;在如此对照之下,更加坚信《易经》之义理。1911年,武昌起义后熊十力参加光复黄州(即今黄冈)活动,后返回武昌任湖北都督府参议。

腊月,为庆贺光复,“黄冈四杰”——吴昆(1882-1942年)、刘子通、李四光(1889-1971年)和熊十力聚会于武昌雄楚楼,顺次挥毫。熊十力所书为“天上地下,唯我独尊”[11]。1912年,熊十力与同人发起成立“证人学会”,“以证明人道、立人极、振学风为宗旨”[12]。同年,对佛教表现出兴趣,曾在武汉拜访同乡的月霞法师(1857-1917年)。秋冬,鄂军都督府特设武昌“日知会调查记录所”,编修《日知会志》,熊十力任编辑。1913年,袁世凯(1859-1916年)解散***,“二次革命”爆发。讨袁失败后,熊十力退伍离开武昌到江西德安定居。之前,他的长兄熊仲甫率家族已迁此垦荒。同年,熊十力在《庸言》发表五篇笔札:《证人学会启》、《答何自新书》、《健庵随笔》(两则)、《翊经录绪言》。此为熊十力最早见诸报端的一组文章。其间,熊十力尤其推崇周敦颐(1017-1073年)、张载(1020-1078年)、王夫之三人对《易经》思想的阐发。他说:“濂溪、横渠、船山,实三代后圣人也。”[13]

1914年,熊十力与马鞍山傅晓榛(即韩樾,生卒不详)之幼女傅既光(?-1971年)在黄冈结婚。1915年,熊十力的长女熊幼光出生。1916年,熊十力作《船山学自记》、《某报序言》、《记梁君说鲁滂博士之学说》等。1918年,熊十力赴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同年,蔡元培(1868-1940年)在北京大学创立“进德会”,提倡不嫖、不赌、不娶妾等,熊十力赠书相助,自此与蔡元培结下文字之交。“护法运动”的失败给熊十力以沉重打击。他说:“三十左右,因奔走西南,念党人竞权争利,革命终无善果。”

他还说:“吾党人绝无在身心上做工夫者,如何拨乱返正?”[15]于是,他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反思:“又自察非事功之材,不足领人,又何可妄随人转?于是始决志学术一途。”

基于此,熊十力从此“不作革命行动”,而“探中、印两方之学”,以“专力于学术,导人群以正见”。[17]“自度非事功之才”,“遂决志学术”,这是熊十力一生中的重大转折。他说:“此为余一生之大转变,直是再生时期。”[18]同年,熊十力到江苏某中学任教。秋,他将此前之读书札记、书信、杂论及为友人所撰传记、序文共25篇合编为《心书》,自印出版。

1919年,熊十力执教于天津南开学校,讲授国文。1920年,熊十力由梁漱溟(1893-1988年)推荐入南京支那内学院[19],师从欧阳竟无(1871-1943年)学习佛学。次年,熊十力草撰《唯识学概论》初稿。然而,虽在支那内学院学习佛学,但熊十力对于佛学义理却终究不以为然。他说:“留宁一年余,深究内典,而与佛家思想终有所不能苟同者。”[20]1921年,熊十力之长子熊世菩(1921-1988年)出生。1922年,受梁漱溟等人的举荐,熊十力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特约讲师,接替梁漱溟主讲佛家唯识学。在讲学过程中,熊十力破除“师生蚁聚一堂”的学院式教学方式,而改为古代师生朝夕相处、自由随和的书院式教学方式。1923年,其唯识学讲稿由北京大学出版,名为《唯识学概论》。就在同时,熊十力开始怀疑所讲授之唯识学,于是开始草创“新唯识论”。1924年,熊十力更名为“十力”。“十力”一词为梵文Dasabala的意译,指佛或菩萨具有十种非凡的力用。[21]同年秋,熊十力随梁漱溟赴山东曹州省立第六中学和荷泽重华书院任教。1925年,应石瑛(1878-1943年)之邀,熊十力赴武昌大学[22]执教。秋,熊十力返回北京大学任教。期间,为讲授因明学之需,开始删注窥基(632-682年)之《因明入正理论疏》。12月,在支那内学院年刊《内学》发表《境相章》并附《带质境说》。

1926年,熊十力开始改写《唯识学概论》,后由北京大学印刷发行。同年,其《因明大疏删注》先由北京大学印成讲义,后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期间,熊十力因用思过劳,患上神经衰弱、胃下垂等病。同年,其小女熊再光(1925-)出生。1927年,熊十力赴南京短期休养,后由弟子陪侍赴杭州养病,再转赴广州、上海会友。1928年,应汤用彤(1893-1964年)之邀,熊十力赴南京中央大学哲学系讲学。此时,在此就读的唐君毅(1909-1978年)开始从游于熊十力。1929年,熊十力到武昌养病。1930年,熊十力在杭州广化寺疗养。其间,经浙江省图书馆馆长单不庵(1877-1930年)和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生乌以风(1901-1989年)介绍,熊十力结识马一浮(1883-1967年)。同年,其《唯识学概论》经重新修订,易名《唯识论》,由公孚印刷所出版,署“黄冈熊十力造”。“造”字在佛教中乃“菩萨”才可使用之词。在此书中,熊十力不仅打破“内心”“外境”之别,而且直接诉诸《易经》“生生不已”之本体,其“体用不二”的思想已现端倪。同年,弟子将1924-1928年间熊十力与朋友、学生论学之语及书札编辑成册,名为《尊闻录》自印出版。

1932年,熊十力历时10年之久的《新唯识论》(文言文本)由浙江省立图书馆出版,此书标志着“新唯识论”哲学体系的形成。马一浮在《新唯识论》序言中将熊十力与王弼(226-249年)、龙树(活跃于约公元2-3世纪)并提,称其学识创见超越于道生(355-434年)、玄奘(602-664年)、窥基等佛学大师。[23]蔡元培也说,熊十力乃2000年来以哲学家立场阐扬佛学最精深之人。[24]同年秋,熊十力返回北京大学继续教授唯识学。其间,在北京大学就读的牟宗三(1909-1995年)开始从学于熊十力。《新唯识论》的出版,受到佛学界人士尤其是支那内学院师生的群起攻击,并因此形成为现代佛学史上的一桩“公案”。12月,支那内学院年刊《内学》刊登刘衡如(原名刘定权,1900-1987年)的《破新唯识论》一文,批评熊十力“杂取中土儒道两家之义,又旁采印度外道之谈。

悬揣佛法,臆当亦尔”[25],“于唯识学几于全无知晓”[26]。乃师欧阳竟无为此文作序,更对熊十力进行了严厉批评:“六十年来阅人多矣,愈聪明者愈呈才智,愈弃道远,过犹不及贤者昧之。而过之至于灭弃圣言量者,唯子真为尤。”[27]1933年,太虚法师(1890-1947年)于《海潮音》发表《略评新唯识论》,认为“新唯识论”为一新的华严宗。[28]2月,熊十力撰成《破〈破新唯识论〉》,由北平斌兴印书局代印,北京大学出版部发行。他在此文中为自己辩护说,《新唯识论》“义既远离唯物,旨亦上符般若”[29];其思想非但没有离经叛道,反而是对佛学的维护和发展。同年,熊十力所编《新唯识论参考资料》由北京大学出版部出版;并先后在《独立评论》发表《要在根本上注意》、在《大公报》发表《循环与进步》等文。秋,周叔迦(1899-1970年)的《新唯识三论判》一书由北平直隶书局出版,对《新唯识论》、《破新唯识论》、《破〈破新唯识论〉》提出批评。[30]

1934年,熊十力在《独立评论》发表《无吃无教》和《英雄造时势》。后在《大公报》发表《易佛儒》和《答谢石麟》。1935年1月,在《史学》发表《请诰授奉直归州学正传雨卿先生传》。4月,就中国哲学会[31]成立和哲学年会之召开,熊十力在《大公报》发表《文化与哲学——为哲学年会讲一言》,认为儒者之学不能以西方唯物、唯心论加以衡量,提出中国急需一种新哲学的主张。6月,熊十力于《安雅学刊》发表《读经》一文。10月,于《大公报》发表《答伍庸伯》一文。同时,熊十力辑录1932-1935年与友人论学语录及笔札于一册,名为《十力论学语辑略》,由北京出版社出版。1936年2月,熊十力在《中心评论》发表《答朱进之》,后发表《论不朽书》。

3月,其在《文哲月刊》发表《关于宋明理学之性质》。同年秋,熊十力的《佛学名词释要》由北京大学印行;12月,在《哲学评论》发表《佛学名词释要》中的28条词释。1937年,其《佛家名相通释》由北京大学出版部出版。同年,熊十力于湖南郴县创办“十力中学”,由弟子燕大明(生平不详)主持。在北京大学期间,熊十力与林宰平(1879-1960年)、梁漱溟二人交往甚密。对此,熊十力回忆说:“无有睽违三日不相晤者,每晤,宰平辄诘难横生,余亦纵横酬对,时或啸声出户外,漱溟默然寡言,间解纷难,片言扼要。余尝衡论古今述作,得失之判,确乎其严,宰平戏谓曰:老熊眼在天上。余亦戏曰:我有法限,一切如量。”[32]

抗日战争爆发后,熊十力没有随北京大学南迁,而是逃回到原籍湖北黄冈避难,后转赴四川。1938年春,熊十力为从学弟子讲授中国历史及民族精神;后弟子将其讲义整理成册,名为《中国历史讲话》,由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石印出版。同年冬,熊十力指导钱学熙(生平不详)翻译《新唯识论》文言文为语体文,为译成英文作准备。1939年7月,欧阳竟无作《答陈真如论学书》,再次严厉批评熊十力。8月,马一浮主持的“复性书院”于乐山创办,熊十力应邀担任讲席。不久,乐山遇日机轰炸,熊十力居所被毁,左膝受伤,文稿全部焚毁。9月,熊十力撰《复性书院开讲示诸生》。不久,熊十力离开复性书院,并应朱光潜(1897-1986年)之邀,赴西迁乐山的武汉大学作短期讲学。同年冬,韩裕文(生平不详)续接钱学熙翻译《新唯识论》,完成《新唯识论》(语体文本)上卷。12月,欧阳竟无作《与熊子真书》,又严厉批评熊十力。1940年,《新唯识论》(语体文本)上卷由吕汉财(生平不详)资助印行200部。1941年,周封歧(生平不详)资助印行《十力语要》卷二400部。同年秋,熊十力自己翻译的《新唯识论》(语体文本)中卷脱稿。10月,熊十力赴梁漱溟创办的重庆北碚“勉仁书院”担任主讲。

1942年,《新唯识论》(语体文本)上、中两卷由“勉仁书院”哲学组出版。6月,熊十力在《图书季刊》发表《论周官成书年代》一文。同年,在《思想与时代》连续发表《论体相》、《论玄学方法》、《儒家与墨法》、《谈生灭》、《答谢幼伟论玄学方法》等文。1943年2月,欧阳竟无在江津逝世,熊十力专程前往吊唁。同年春,先后在《思想与时代》发表《哲学与史学——悼张荫麟》,在《孔学》发表《研究孔学宜注春秋周礼三经》;《新唯识论》(语体文本)下卷完成。同年,能十力接到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1886-1964年)聘他为文学院教授的聘书,并被特准可暂时不到校上课。1944年1月,熊十力在《哲学评论》发表《新唯识论问答》、《说易》、《论性》、《论文》、《情感与理性》等文。2月,熊十力开始撰写《读经示要》,11月完稿。3月,《新唯识论》(语体文本)上、中、下三卷由重庆商务印书馆作为“中国哲学会”“中国哲学丛书”甲集之第一部著作出版。此书是熊十力最主要的哲学著作,它标志着熊十力哲学思想体系的成熟。如果依据《新唯识论》(文言文本),尚可把熊十力看成“新佛家”的话,那么,以《新唯识论》(语体文本)为界,则应当视其为“新儒家”。此书与《十力语要》、《十力语要初续》等共同构成了熊十力哲学思想的主要文本。

1945年,熊十力在抗战胜利后离开四川抵达武汉。9月,在《中国文化》发表《论汉学》。12月,在《三民主义》发表《说食》。同月,其《读经示要》由重庆南方印书馆作为“中国哲学丛书”甲集之第三部印行。1946年春,蒋介石令湖北省***万耀煌(1891-1977年)送100万元给熊十力办哲学研究所;熊十力认为自己对抗战无功,拒绝接受款项。4月,熊十力回北京大学执教。6月,蒋介石令何应钦(1889-1987年)拨200万元资助熊十力办哲学研究所,熊十力将此款转赠支那内学院。同年夏,孙学悟(1888-1952年)主持“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熊十力应邀负责“哲学研究部”工作。8月,熊十力在《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附设哲学研究部特辑》刊发《中国哲学与西洋科学》讲词。

此间,王星贤(生平不详)整理熊十力抗战期间的信函、短札成《十力语要》(卷三)。1947年3月,上海商务印书馆重印《新唯识论》(语体文本)。4月,熊十力由重庆返回北京大学,并接受美国康乃尔大学柏特(E. A. Butee,生平不详)教授的访问。6月,《学原》发表《答牟宗三问格物致知书》,在《哲学评论》发表《与柏特教授论哲学之综合书》,在《龙门》发表《论关老之学书》。8月,在《学原》发表《略说中西文化》,在《哲学评论》发表《论本体书与说理书》,在《世间解》连续发表《读智论钞》等。同年秋,熊十力由北平经上海返汉口。10 月,湖北省***万耀煌拨款印行“十力丛书”,《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和《十力语要》(四卷本)作为“丛书”先后印行。

1948年2月,熊十力应邀到浙江大学讲学半年。5月,在《学原》发表《论事物之理与天理:答徐复观》,后发表《略谈新论旨要(答牟宗三)》。同年夏,收池师周(生卒不详)的遗孤池际安为嗣女,并为其改名为熊池生、字仲光(生平不详)。秋,熊十力为躲避战祸离开杭州赴广州。同年,印顺法师(1906-2005年)发表《评熊十力的新唯识论》。1949年2月,熊十力的《读经示要》由上海正中书局再版发行。同年春,给熊仲光讲授佛学,并改定熊仲光的学佛札记《困学记》。此间,因政局变化彷徨不安,曾动念去美国、印度或香港、台湾。10月,***(1886-1975年)、郭沫若(1892-1978年)电邀熊十力北上。为此,熊十力提出到北京的三个条件:不做官、能讲学、要坐北朝南的房子。

[33]12月,熊仲光辑成《十力语要初续》,由香港东升印务局印行。同年末,熊十力所著《韩非子评论》由香港人文出版社出版。1950年1月,熊十力离开广州北上,经武汉后,于3月抵京,政务院秘书长齐燕铭(1907-1978年)到车站迎接。其间,郭沫若希望熊十力到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工作,但熊十力坚持回北京大学任教,并坚持在家中授课。[34]4月,他写信给***(1893-1976年),呼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建议政府继续办好南京支那内学院,由吕澂(1896-1989年)主持;恢复浙江智林图书馆,由马一浮主持;恢复勉仁书院,由梁漱溟主持;筹建中国哲学研究所,由他牵头。同年秋,熊十力撰成《与友人论张江陵》一书,并自印出版。11月,熊十力改写黄良庸(生平不详)《申述新论旨要平章儒佛摧惑显宗记》,并由大众书店印行。

1951年5月,熊十力《论六经》一书由大众书店出版。1952年秋,熊十力作《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壬辰删定记》。1953年冬,《新唯识论》(壬辰删定本)印行。同年,陈荣捷(1901-1994年)的英文著作《现代中国的宗教趋势》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其中详述了熊十力的《新唯识论》,首次把熊十力的哲学介绍到西方。1954年春,熊十力开始起草《原儒》上卷,至中秋脱稿。此时,熊十力居京四年后,虽倍受礼遇,但内心却非常惆怅:复兴中国文化、重振儒学的建言被搁置,对自己哲学的理会者日渐稀少,门生故旧聚首也越来越少。由于倍感孤独,加上北方冬季寒冷干燥,熊十力于10月离开北京大学,从北京移居上海。此后,熊十力便没有再讲学。

12月,熊十力致书郭沫若,提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并重、正确评价中国传统哲学、马克思主义宜中国化、正确对待西方唯心论以及中国哲学没有唯物论与唯心论之形态等意见。1956年,熊十力当选为第二届全国***委员,继而又连任第三、四届委员。在京开会时,熊十力保证“三到”:开幕到、闭幕到、照像到,其余大小会都不参加,只是住在宾馆与友生及家人晤谈。1955年5月,《原儒》上卷印行100部。同年夏,作《六经是孔子晚年定论》。10月,开始写作《原儒》下卷。1956年夏,《原儒》下卷脱稿。同年秋,熊十力开始写作《体用论》,期间心血管病复发。该年,在《哲学研究》发表《说“百家争鸣”》。12月,《原儒》上、下两卷由上海龙门书局出版发行。国家文化部门曾将此书作为礼品送给外国友人。[35]

1957年冬,《体用论》脱稿,次年4月由上海龙门联合书局影印出版。在《体用论》印行时,熊十力特加《赘语》说:“此书实据旧撰《新唯识论》而改作。……此书既成,《新论》两本俱毁弃,无保存之必要。”[36]并解释说:“《新论》语体本草于流亡中,太不精检。前所以印存者,则以体用不二之根本义存于其间耳。今得成此小册,故《新论》宜废。余之学宗主《易经》,以体用不二立宗。”[37]5月,熊十力开始起草《明心篇》,初冬完稿。同年,辞去北京大学教授职务。1959年4月,《明心篇》由龙门书局印行200部。同年,开始撰写《乾坤衍》,由于体弱多病,写作艰难。1960年2月,熊十力煤气中毒,经抢救脱险,但神经衰弱的症状加重。[38]同年,《读经示要》由台北广文书局再版。1961年1月,《乾坤衍》完稿,同年秋熊十力自费由中国科学院印刷厂印存。同年夏,梁漱溟编成《熊著选粹》一册。11月,梁漱溟著《读熊著各书书后》,系统地梳理并批评熊十力哲学思想。1963年,熊十力完成《存斋随笔》,拟出版发行而未果。1964年,春夏之交熊十力大病。1965年,***(1898-1976年)通过***转赠熊十力《实践论》、《矛盾论》、《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向他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8月,熊十力作《先世述要》,未完稿。

1966年,“***”爆发,熊十力被当做“反动学术权威”,家被查抄,人被批斗,书稿被损毁。在万般悲苦中,他曾作一联寄与友人:“衰年心事如雪窖,姜斋千载是同窗。”[39]他还不断地给中央领导人写信,以表达对“***”的抗议。1967年,熊十力常独自走在街上或公园,泪流满面,口中却念念有词:“中国文化亡了”、中国文化亡了!”[40]1968年,熊十力曾绝食,后改为减食,以求速死。不过,此时他仍不停地写作,但写了又毁,毁了又写。同年春夏之交,熊十力患肺炎,但不肯服药,后经治疗好转。5月23日,熊十力因心力衰竭在上海虹口医院病逝。7月14日,香港东方人文学会及哲学会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礼堂召开追悼大会。1971年5月,熊十力夫人傅既光逝世。同年9月,熊十力和夫人的骨灰被送回湖北黄冈故里安葬。1979年4月,上海各界在龙华革命公墓举行追悼大会。1985年,湖北黄冈县人民政府修筑熊十力墓园,墓碑刻梁漱溟题“熊十力先生韩既光夫人之墓”。

纵观熊十力一生,其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从事革命行动”时期,时间为1918年以前。熊十力1902年奔赴江汉,投身反清革命,先是参与创办讲习所,后又参加“日知会”;“辛亥首义”后,又参加“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其“从事革命行动”历时达16年之久。第二个时期为“放弃革命行动”“决志学术”时期,时间1918年至1932年之间。“护法运动”失败后,因念“革命终无善果”,怆然有人世之悲,遂转向学术一途。他说:“默察人心风会,益知来日大难,于是始悟我生来一大事,实有在政治革命之外者,痛悔以往随俗浮沉无真志,誓绝世缘,而为求己之学。”

由“革命行动”到“决志学术”,乃熊十力人生之重大转折。自此,熊十力开始问学于欧阳竟无,深叩内典,专攻唯识,并讲学于北京大学。然而,在此过程当中,他终不能“苟同”于佛教唯识论,而渐渐背离佛家宗旨。第三个时期为归本于儒家《易经》、创立“新唯识论”哲学体系时期,时间为1932年前后。1932年,熊十力由旧学出发自创体系,出版《新唯识论》(文言文本),标志其“新唯识论”哲学体系的形成。1944年,《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出版,标志“新唯识论”哲学体系的成熟。之后,“新唯识论”渐渐立足于中国哲学界,成为现代新儒学的开山之论。若比较这三个时期的话,熊十力一生的成就主要在“新唯识论”哲学体系的建构,即第三个时期。当然,“从事革命行动”和“决志学术”两个时期对于熊十力思想的形成亦有重要作用,并不能一笔抹杀。

[1] 此节内容参考了宋志明《熊十力学术行年简表》(载《熊十力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下同))和郭齐勇《熊十力年表》(载《回忆熊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