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的资料和故事 求关于李四光一生事迹的资料。

2017-10-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县农村的一个贫寒家庭.他勤奋好学,13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省城武昌高等学校,但当时他并未想到

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县农村的一个贫寒家庭。他勤奋好学,13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省城武昌高等学校,但当时他并未想到要学地质。离开家乡坐船到武昌去上学时,他看见帝国主义军舰在长江里横冲直撞,激起的大浪掀翻了中国的小木船,非常气愤,发誓一定要学造船,造出大兵舰,把洋人赶出长江,赶出中国!

后来,他果然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被保送去日本,学造船工业。可是,造船需要钢铁,钢铁又要矿石作原料,于是,李四光又远渡重洋,去英国考上了伯明翰大学预科学采矿。

学了两年,他又考虑到造船、造机器需要铁矿、燃料,可铁矿、燃料全都埋在地下。中国地大物博,矿藏一定很丰富。因此,第一重要的是要找到铁矿、煤矿、石油,而要掌握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就得学地质学,于是他进了地质系学习地质,同时还兼学物理系的课程。

这期间,他获得了学士、硕士的学位。 20年代,李四光在北京大学地质系担任教授。获得了伯明翰大学的科学博士学位。

解放后,李四光对我国的能源、地震、矿产资源等方面都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推动了我国地质工作的开展。他还非常精通于古生物学、第四纪冰川地质和地质力学。李四光另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打破了“中国贫油论”的错误论断,为中国人民找到了大油田。

长期以来,中外地质学家总是一致认为“中国贫油”,这是因为在当时世界上已经发现的大油田的地层在几亿年前大多是海洋形成的,因此认为只有海相地层才有生油的条件。而中国的地层在几亿年前大多是陆地,所以断定中国是个贫油的国家。

李四光不同意这个观点,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考察,认为不论是海相地层还是陆相地层,只要具备了生油的条件和储油的地质构造,就能找到大油田。在他的考察和研究下,陆续发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

李四光为我国的地质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创建同盟会,16岁的李四光加入了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孙中山勉励他说道:“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1919年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获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部部长、中科院地学部委员、中国科协主席,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李四光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

主张用力学研究地壳现象、探索地壳运动与矿产分布的规律,把各种构造形迹看作是地应力活动的结果,从而创立了“构造体系”的基本理论。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用此理论分析中国东部地质构造特点,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三个沉降带具有大面积储油层。

在地震地质工作方面,主张在研究地质构造活动性的基础上观测地应力的变化,为实现地震预报指明了方向。著有《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天文、地质、古生物》等。 李四光的研究涉猎广泛,在古生物学、冰川学研究上取得很大的成绩。他对第四纪冰川遗迹的研究推翻了过去的“中国无第四纪冰川”的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