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京城好人刘学军事迹所感动——

2017-09-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做好事受了委屈甚至遭诬陷怎么办?""新时期,社会还有没有雷锋式的人物?""当下应该如何传承学习雷锋精神?"    随着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的临近,雷锋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话题.2月29日下午,中国青年报社举行一场了关于"道德与责任"的座谈会.著名公益之星."京城好人"刘学军做客本报,畅谈自己数十年来学雷锋.做好事的感悟.报社领导.青年编辑记者.高校实习生以及来自北京市史家小学分校的师生代表共50多人参

   “做好事受了委屈甚至遭诬陷怎么办?”“新时期,社会还有没有雷锋式的人物?”“当下应该如何传承学习雷锋精神?”

    随着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的临近,雷锋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话题。2月29日下午,中国青年报社举行一场了关于“道德与责任”的座谈会。著名公益之星、“京城好人”刘学军做客本报,畅谈自己数十年来学雷锋、做好事的感悟。报社领导、青年编辑记者、高校实习生以及来自北京市史家小学分校的师生代表共50多人参加座谈会。

    今年54岁的刘学军是北京市一名退伍军人。几十年来,他坚持时时处处学雷锋、做好事,救过上百条生命,自己则满身伤痕。因为做好事,他的槽牙被人打掉过,小腿被钢筋穿破过,肋骨骨折过,救人后反被误解被人打过,甚至妻子离他而去,但这些并没有动摇他坚持做好事的信念。

    2月13日,本报以《做个好人真幸福》为题,报道了刘学军的感人事迹,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为了在新时期更好地传播雷锋精神,促进青年编辑、记者更多地弘扬社会的真善美,中国青年报社团委、总编室、新媒体发展中心共同主办了这场主题为“核心价值体系传播与公民责任”的座谈会。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把雷锋作为自己的榜样,做了一些‘雷锋传人’应该做的事,其中,有委屈,但更多的是快乐。”刘学军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好人生涯中的酸甜苦辣。一个个传奇而动人的故事,感染了在场的听众。他的讲话,数次被掌声打断。

    中国青年报法治社会部青年记者庄庆鸿含泪听完了刘学军的讲述。在表达敬意的同时,她也向刘学军表达了困惑:“我觉得社会还是有很多的阴暗面,有些事情很可气。您觉得自己像一个孤单的英雄吗?”

    刘学军说:“阴暗面是大家惯出来的。碰到坏人坏事,如果我们不理睬、不伸手,社会能好吗?我们做一件好事、帮一次别人,可能就为社会减少了一个坏人。你们年轻的记者,更要拿起手中的笔,传播真善美,用好人好事多影响社会。”

    从刘学军的故事中,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部青年编辑王聪聪体会到“不因积善方行善”的道理,但目前的社会环境还是让她充满疑虑:“现在的年轻人并不缺乏善心,他们可能就是怕麻烦,怕做了好事反遭诬陷,你对此有何建议?”

青年记者用手中的笔弘扬真善美" TITLE="被京城好人刘学军事迹所感动—— 青年记者用手中的笔弘扬真善美" />

    对刘学军来说,这样的事并非最近几年才有,40年前,他就遭遇过类似的委屈。有一次,他做好事反遭别人诋毁,备感憋屈的他非常想不通,在雷锋像前哭了一场。“我这样劝自己:做好事收获了快乐与满足,也要付出代价吧。”

    刘学军说:“我来这里参加座谈会,就是希望你们青年编辑记者多表扬做好事的人,为他们鼓掌,让他们像花一样,在社会四处开放。你们要通过自己的文章,呼吁让英雄不能流血又流泪,创造一个让好人敢做好事的环境。”

    在座谈会现场,史家小学分校六年级七班的学生杨文怡行了一个标准的队礼,向刘学军表达敬意。随后,这名小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好奇:“您这么多年做好事,就没想过放弃吗?”

    在小学生面前,刘学军透露了自己的一个“秘密”:当做好事遭遇不公平待遇时,他也有放弃的念头。但每每想起因为自己的一点付出,别人可能会走出困境、活得更好,他又会感到极大的快乐。看到别人有难处,他又忍不住不管,“要不然心里过不去”。

    听完刘学军的故事,正在本报实习的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彭春红没有向刘学军提问,她只是表达了一个愿望:“希望您为了家人,为了我们,为了社会,好好地保护自己,爱惜自己,以后不要再受伤。”

    此次座谈会经中青在线网络直播后,引起网友的注意和讨论。网民“莉茉”发帖说:“好多人看了您的事迹,第一反应是这人真了不起,接下来可能会觉得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个社会,利益最大化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您这样的好人也越来越少了。作为一个普通民众,我很想说,刘先生,非常感谢你,感谢你的坚持,你的善良……”

    还有网友发帖提问:“社会上现在有人质疑雷锋,甚至否定雷锋。您怎么看?”

    刘学军说:“我觉得雷锋是一种精神,不应该质疑。只要做好事帮助别人,每个人都是雷锋。我希望大家尊重那些做好事的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人也是表扬出来的,我们要多给好人一些表扬。雷锋没有走,他就活在我们身边。”

    听完刘学军的故事以及他对很多问题的见解,史家小学分校副校长韩云霞告诉记者,她不仅感到震撼,更感受到教书育人的沉甸甸的责任,因为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可能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琢磨如何担负起这种责任,让孩子们能够主动助人,并体会到助人的快乐。

    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何春龙在座谈会上表示,作为新闻工作者,有责任去弘扬社会的真善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使我们的社会能够多一些像刘学军这样的人,多一些温暖与关爱。

    中国青年报社常务副社长张坤主持座谈会。他说,今天下午的座谈会,是一次非常难忘的心灵之旅。在社会中,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是“微可足道”,可能就是一个善念、一个善行,就像是播了一颗爱的种子,真善美的火种点燃了,传递了,延续了,放大了,照亮了别人,同时也照亮了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