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丑奴儿》与蒋捷《虞美人-听雨》赏读

2018-02-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nbsp&nbsp&nbsp 同为南宋爱国诗人的辛弃疾和蒋捷都各把对人生的感悟,写在了"丑奴儿"和"虞美人-听雨"两首词中,二词意境相同,但神韵各悠,细细品读起来,感觉有些东西是那么的相近,形同一首,好像可以互为解释.是不是在南宋的某一天,把栏杆拍遍的稼轩诗人与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的竹山诗人相遇,想想身世飘零家国的遭遇,依此情相约各赋词一首,所以这两首词的内涵才那么的惊人的相似.当然什么情况下而作,我们现在不得而知!&nbsp&am

    同为南宋爱国诗人的辛弃疾和蒋捷都各把对人生的感悟,写在了“丑奴儿”和“虞美人-听雨”两首词中,二词意境相同,但神韵各悠,细细品读起来,感觉有些东西是那么的相近,形同一首,好像可以互为解释。是不是在南宋的某一天,把栏杆拍遍的稼轩诗人与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的竹山诗人相遇,想想身世飘零家国的遭遇,依此情相约各赋词一首,所以这两首词的内涵才那么的惊人的相似。当然什么情况下而作,我们现在不得而知!

    首先品读一下“丑奴儿”这首词: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估计此词是稼轩被贬后闲居带湖那二十年中所作,开篇就清新上口,把一个不知愁而上高楼寻愁,又怕别人说,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为写新诗才这样的憨态少年形象,一下展现读者面前。但也看出稼轩诗人对少年时光的留恋难忘,诗人少年早慧志存高远,勃勃雄心踌躇满志,登高而临远希望能建功立业指点江山当也在情理之中。接着急转直下,“而今识尽愁滋味”从不识到识尽,虽一字之差,但这一字如虎,有千钧的力量。那识尽以后的愁的滋味是什么样的呢?作者又用了两个叠韵,“欲说还休,欲说还休”话到了嘴边又犹豫,再想说又踌躇。心里有而又几次想说又不能说的愁是什么样的愁呢?应该是浓愁,是深深的痛苦!遭弹劾归隐在家,此时的南宋的江山也已是水中之舟即将倾覆,而一生信奉“功名本是真儒事”以“整顿乾坤”为己任的诗人,内心是何等的痛苦啊?这时就如李清照所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时节痛苦锥心真的说不出来,因为神州即将陆沉,而身边到处都是“夷甫”清谈之人,如朱熹,陆九渊,陆九龄等人却以迂腐的“独善其身”的理学观念主和,稼轩诗人北伐抗金的爱国主张无人会意。像岳武穆一样:“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时诗人就无奈的说出了,“天凉好个秋”。到底是秋天凉了还是南宋凉了呢?寓意双关,让人玩味。

    再品读一下竹山诗人《虞美人-听雨》这首词:

    少年听雨阁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此词可能受到稼轩词<<丑奴儿>>的启发,因为稼轩词是今昔愁的对比,而《听雨》是少年,壮年,老年对雨的不同感受,同时竹山诗词风格也是传承苏辛,对手法和意境的模仿当属自然,古人对雨描写的诗词有很多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何日共剪窗前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欧阳修》”,“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而像这样对雨以次递进反复咀嚼,唐诗宋词里也仅此一首。在这首词里,诗人好像把雨作一个实验品,把雨放在:“少年,壮年,老年”三个容器里,在加上不同条件,少年加上“阁楼”“红烛”“罗帐”,壮年加上“客舟”“江阔”“云低”“断雁”“西风”,老年加上“僧庐”“鬓已星星"“悲欢离合”。

这时的雨就各自出现了不同效果,少年之雨欢乐,壮年之雨悲凉,老年之雨空明。诗人在这首词开始就说,:“少年听雨阁楼上”少年阁楼听雨,你看这与稼轩词,少年登楼寻愁,是多么的相近。可以看出这里的少年就是不知愁滋味的少年,“红烛昏罗帐”仅仅五个字让人浮想联翩!这里的红烛应该与“洞房昨夜停红烛”里一样的红烛,同时根据弗洛伊德分析学诠释,蜡烛有性的暗示成份。红烛有了肯定这里面有佳人,与佳人在红烛旁的罗帐里干什么呢?一个“昏”字把男欢女爱畅快淋漓的表现出来了,但又不着痕迹,古人用词真是端的了得!这时的雨是什么呢?是不期而来的嘉宾,是美好爱情的见证使者!

接着就是壮年听雨,这里的壮年就是中年,“生死中年两不堪”的中年,中年在哪里听雨呢?诗人说了在客舟中,一个“客”字说明是在异乡,客舟中,就是在异乡的船上,“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江阔从而显的人孤单渺小,云低指天空昏暗压的人透不过气来,这时诗人感觉自己就像一只离群之雁鸣叫在凄咧的西风之中。这一段映现出了诗人寄居他乡的落魄愁苦困境和感情上压抑痛苦的悲凉心情。接着诗人说如今听雨僧庐下,僧庐就是在野外,作者又表现了在什么年龄段听雨,“鬓已星星也”岁月催人老白了双鬓发,是接近老年了,这时候又是什么心境呢?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到了这把年纪已阅尽世间沧桑,人生的悲欢离合,好多话“欲说还休”。就放任那雨滴滴下到天明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心已如止水,不起涟漪。定力到了很高境界,但要从思想修为上来说还不完美,没有达到“菩提本无树”的最高境界,心里还有牵挂,还在彻夜听雨!诗人一夜无眠,心里在想着什么呢,是自己深爱着但现已灭亡的南宋王朝,还是少年时在阁楼上陪自己听雨狂欢的美女佳人?我们无法猜度!整个一首《虞美人-听雨》诗人把自己,少年时的放荡不羁,拥红押翠。中年时的颠沛流离,老年时隐居竹山过着于世无争闲云野鹤如高僧的情形。写的意情交融,情尽意未了!

    把稼轩词《丑奴儿》和竹山词《虞美人-听雨》两相比较,稼轩词是写虚,没有把愁说出来,竹山词是写实,把自己的一生境况都如实的表现了出来。手法到是相似,都是对比,一个是不识愁和识尽愁的对比,而另一个是少年,中年,老年三阶段听雨不同感受的对比。意境上两词统一,都是表现愁和忧,但稼轩词辛辣老成一些而竹山词则直白简单一些。     时间无情地暗淡了南宋王朝,诗人也早已不在高楼寻愁,彻夜听雨,我们也无法跨越时间的长河,去当面聆听诗人那写在诗里深层的意想,这纷纷人间万事,看淡了,不过是一夜秋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