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思奇父亲 大众的哲人:我的父亲艾思奇

2018-03-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父亲原名李生萱,出身于哲学世家.我的曾祖父李德润,是滇西华侨儒商.我的祖父李日垓,是同盟会会员,也是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的功臣.父亲的义父蔡锷临终前曾嘱托祖父,请他襄助四川督军罗佩金的工作,为革命多作贡献.父亲15岁就随大哥阅读马哲经典<反杜林论>,并能在学运中学以致用,曾以<什么是唯物史观>为题给学生演讲.在日本留学期间,父亲又广泛涉猎各种学科的知识,但最吸引他的还是哲学.从古希腊的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到伏尔泰.卢梭.培根.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他们的著作他都尝试用日文

父亲原名李生萱,出身于哲学世家。我的曾祖父李德润,是滇西华侨儒商。我的祖父李日垓,是同盟会会员,也是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的功臣。父亲的义父蔡锷临终前曾嘱托祖父,请他襄助四川督军罗佩金的工作,为革命多作贡献。

父亲15岁就随大哥阅读马哲经典《反杜林论》,并能在学运中学以致用,曾以《什么是唯物史观》为题给学生演讲。在日本留学期间,父亲又广泛涉猎各种学科的知识,但最吸引他的还是哲学。从古希腊的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到伏尔泰、卢梭、培根、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他们的著作他都尝试用日文、德文对照着看。

对于当时能找到的马克思主义原著和英、日文译本,他更是悉心研读。除此之外,父亲在中国先秦哲学方面也有较深的造诣,早在私塾启蒙时期就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他以东方思维的宏观视角,反复研读黑格尔的《小逻辑》直至其破损不堪。这是《大众哲学》日后能扬名于西学东渐之路的开悟之举。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抗日热潮。当时父亲正在日本留学。他和其他留日爱国学生,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毅然弃学,随廖承志等人于同年年底回国。他来到上海,在著名共产党人、哲学家杜国庠的介绍下,加入了“社联”(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

父亲到社联后,主要从事哲学研究工作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曾担任“社联”的研究部长。1934年6月,在社联的安排下,父亲进入《申报))流通读书指导部工作。其间,父亲用了1年的时间,在《哲学讲话》栏目中写成24篇讲稿,从1934年11月至1935年10月在《读书生活》上连载,这就是后来的《大众哲学》。

父亲在文章中使用人们熟悉的事例和口语来讲解辩证唯物主义,并结合当时老百姓所面临的生活困境、失业等现实问题,讲述不同的世界观,帮助人们选择人生道路。该书出版后,迅速风靡全国,从1936年到1948年这12年的时间内,共发行了32版,被广大青年称为“救命的书”。

许多人读了这本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走上了革命道路。当时有《大众哲学》动员10万青年参加革命的说法,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惧和仇视,当局曾多次禁止出版。

1935年10月,父亲在周扬、周立波的介绍下,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矢志不渝的共产主义战士。也因此上了国民党军统局长戴笠的黑名单,多次险遭杀害。

1937年10月,父亲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从上海调往延安。

父亲刚到延安时,延安举行欢迎大会,毛主席亲自出席,并让每位同志都先作一个自我介绍。当父亲介绍到自己时,毛主席满面笑容地对父亲说:“噢!搞《大众哲学》的艾思奇来了!”大家都笑了。

“艾教员是九品官”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被分配到中央党校做了一名普通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