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屯溪区区长胡黎明就民生工作接受专访

2017-07-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人民网黄山4月21日电 (本网报道组)日前,人民网安徽万里行报道组走进黄山屯溪区,就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专访了屯溪区委副书记.区长胡黎明.人民网安徽频道:请介绍一下屯溪区近几年民生工作的整体情况.胡黎明:屯溪区高度重视民生工作,不仅围绕"民生工程"抓民生,而且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2010年以来,我区共滚动实施39项民生工程项目(含重复),累计投入资金7.38亿元,惠及群众18.6万人,人均受益近4000元.人

人民网黄山4月21日电 (本网报道组)日前,人民网安徽万里行报道组走进黄山屯溪区,就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专访了屯溪区委副书记、区长胡黎明。

人民网安徽频道:请介绍一下屯溪区近几年民生工作的整体情况。

胡黎明:屯溪区高度重视民生工作,不仅围绕“民生工程”抓民生,而且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2010年以来,我区共滚动实施39项民生工程项目(含重复),累计投入资金7.38亿元,惠及群众18.6万人,人均受益近4000元。

人民网安徽频道:屯溪区民生工作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胡黎明:我区这几年主要围绕“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困有所帮”、“娱有所乐”、“需有所求”等方面排定了一批民生项目,做了一些实事,着力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人民网安徽频道: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主要体现在住房、入学、就医、养老等方面,屯溪区在这些方面有哪些好的举措和成效?

胡黎明:在“住有所居”方面。2010年以来,屯溪区投资8.3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6162套;投资17.09亿元,建设安置小区23个,建成安置房6545套、94.88万平方米,有效改善了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同时,2011年以来,我们共投资3600万元实施72项“三小改造”工程,覆盖面积13平方公里,受益人口10万余人,改善了群众出行、居住环境。

在“学有所教”方面。我区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一是在资金上优先保障。投资8000万元新建、改建4所小学和7所公办幼儿园,从根本上改善了我区的教育硬件设施,解决了孩子“入园贵、上学难”问题。补助学校义务教育公用经费1659万元, 为47770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2014年,又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价值约300余万元的教学用书和簿本费用。新建14个农村留守儿童之家。二是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行“上挂下派”模式,促进城区教师和乡村教师有序流动。招聘38名新教师和“三支一扶”教师充实农村学校教师队伍。三是加强素质教育。我区利用学校少年宫不断推进“一校一品”特色建设,已有11所小学建成“学校少年宫”。龙山实验小学“抖空竹”、“黎阳仗鼓”、大位小学的“珠心算”、东城实验学校的“太极拳”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校园文化开展得有声有色。

在“病有所医”方面。围绕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不断完善基层医疗设施,投资2145万元,新建3000平方米的区计划生育服务站、改建1600平方米区妇幼保健所,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市居民医疗等民生工程,对医后救助实施“提标扩面”;实施农村孕产妇分娩补助和新生儿疫苗补助,免费提供婚前医学检查;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了计生、卫生、保健网络“全覆盖”。

在“老有所养”方面。投资1500万元新建一所9013平方米的社会福利大楼,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将老年康复、活动中心建设纳入精品社区统一施工建设,现已全部投入使用;同时,积极做好农村五老户补助发放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工作,2010年以来,累计为157人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资金58.6万元,为10437人支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1964.7万元。

人民网安徽频道:就业和再就业,是帮助群众脱贫解困的一个好办法,屯溪区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胡黎明:我们构建了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计生补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覆盖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着重帮助没有劳动能力、就业能力弱的困难群体。2010年以来,累计为39.22万人次发放城市低保金9017.9万元,为8.6万人次发放农村低保金1279.7万元,发放被征地农民保险金4151万元。对“4050”人员、新型农民、下岗再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我们开展针对性就业技能培训和指导,鼓励扶持自主创业,截止目前,全区新增城镇就业19880人,下岗失业再就业10893人,就业困难再就业305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2%以内。

人民网安徽频道: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对文化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在屯溪区大民生工作里面,这一块有没有具体的体现?

胡黎明:我们一是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投入950万元对区图书馆、文化馆、老街社区博物馆、戴震纪念馆进行了改造和扩建;投入138万元新建了69个农家书屋,实现了城镇全覆盖;同时,新建了阳湖公园、南山公园、稽灵山公园、忆江南公园、屯溪人民广场等文化场所,新开发螺蛳顶百佳摄影点、鬲山景区等公益文化设施。二是积极扶持群众文艺团体。2010年以来,全区共成立书法协会、腰鼓队、合唱团、秧歌队等基层文化组织70多个,群众文化正蓬勃发展。三是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人民网安徽频道:民生工作还有很重要的一块,就是在便民利民上,屯溪区有没有好的做法?

胡黎明:我们把服务群众当成最大的实事来做。投入7000万元打造10个精品社区服务中心,并全部按照“1 9 特色”模式进行功能布局,实现“办公场所面积最小化,服务功能面积最大化”,服务居民57400户16万人。每个社区均设立了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综治维稳服务站、法律援助中心、城市生活e站、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卫生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绿色超市。此外,各社区还立足自身特色,创新打造了“民情绿色通道”、“七心工程”、“党群连心站”、“唐老聊吧”、“邻里聊吧”等一批为民服务载体,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同时,我区还投资1300万元建设了全市唯一的标准化社区信息服务中心,建立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社区信息服务网络,打造社区“五分钟服务圈”,居民足不出户,通过拨打便民热线2581890,便可及时获得“便民生活、政策咨询、投诉建议”等多项服务内容,社区服务更加便民利民。

人民网安徽频道:通过您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这几年屯溪区在民生工作方面大手笔投入、规范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效。请问,你们在推进的过程中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胡黎明:一是重规范。科学合理规划设计,依法依规招投标、施工、监理、验收,实施质量追究制,打造“满意工程”;并完善各项民生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资金调度、监管,确保及时拨付、专款专用,打造“廉洁工程”。建立区、镇(街)、村(居)三级管护机制,对历年来的工程建设类民生项目进行管理养护,明确管护责任主体、标准和措施,打造“精品工程”,确保工程持续发生效益、群众长久受益,我区民生工程一直位于全市前列。二是快推进。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做到建设类、培训类项目早部署、早建设、早培训;对资金发放类、保险类项目做到早统筹、早拨付、早发放,同时建立健全区四套班子领导联系重点民生工程制度,构建责任落实机制、“八个一”调度推进机制、督促检查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宣传引导机制和考核奖励机制,确保各项工程规范推进。三是严考核。将民生项目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督查组每周实行“插旗亮牌”督查,对完成序时进度的插红旗,对未完成任务的亮黄牌。同时,将民生项目建设列入全区重点工作考核,安排重点工作专项奖励资金300万元,其中民生工程奖励资金优先安排,兑现到位。四是广宣传。通过发放宣传册、悬挂标语条幅、上门走访、“民生下乡”等形式 ,广泛宣传各项民生工程政策措施、实施成效等,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达95%。

人民网安徽频道:对于下一步民生工作,屯溪区有哪些打算?

胡黎明: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秉承“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状况是最大的政绩”的理念,在壮大经济实力、为民生项目实施提供有力支撑的同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社会管理上,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公共服务上,把更多的财力倾斜到改善民生上。精心组织实施好今年的31项民生工程,努力使基本生活保障更加充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等、社会管理和服务机制更加健全,推进民生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