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拍卖 瓷器拍卖市场火爆 古瓷器越拍越多

2018-03-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这几年,国内瓷器拍卖市场的温度也是越升越高.那么,瓷器拍卖到底火爆到什么程度,这种火爆原由又是什么呢?2008年,在北京各大拍卖公司的春季拍卖会上,中国嘉德推出的明永乐<青花暗刻龙纹碗>,以1041.6万元的成交价排在第5位;中国嘉德推出的清乾隆<釉里红团龙纹葫芦瓶>,以400万元起叫,经过数位买家的竞价,最终以1232万元的高价落槌排在第4位;北京长风推出的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以1344万元成交价排在第3位.排在本季成交第2高价的是中国嘉德拍出的南宋<官窑琮

这几年,国内瓷器拍卖市场的温度也是越升越高。那么,瓷器拍卖到底火爆到什么程度,这种火爆原由又是什么呢?

2008年,在北京各大拍卖公司的春季拍卖会上,中国嘉德推出的明永乐《青花暗刻龙纹碗》,以1041.6万元的成交价排在第5位;中国嘉德推出的清乾隆《釉里红团龙纹葫芦瓶》,以400万元起叫,经过数位买家的竞价,最终以1232万元的高价落槌排在第4位;北京长风推出的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以1344万元成交价排在第3位。

排在本季成交第2高价的是中国嘉德拍出的南宋《官窑琮式瓶》。这件官窑琮式瓶曾经两次出现在北京瀚海的拍卖会上;排在本季瓷器成交第1位的是在北京翰海的“古董珍玩”专场中以2133.

6万元成交的一件清乾隆《粉青釉描金镂空开光粉彩荷莲童子转心瓶》。这些中国古代瓷器的成交价跃升到千万以上,甚至超过两千万,让收藏界为之一震。

成立于1994年的翰海公司,是我国最早的拍卖公司之一。从该公司历年的瓷器拍卖记录中,记者也发现了一些特殊的现象:

以2008年国内春拍瓷器排行榜上排名第二的南宋《官窑琮式瓶》为例。这是该瓶第三次出现在拍卖场上。一次是1995年瀚海春拍的“古董珍玩”专场上,最终以902万元的高价成交;第二次是时隔11年后的2006年瀚海春拍,成交价提高到1650万元,增加了748万元。而今年这件琮式瓶再次亮相嘉德春拍,加上佣金的成交价为2016万元,在两年之内价格也再次增加了366万元。

北京市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张如兰对记者说:“你看过去像雍正粉彩吧,2005年以前,像一对碗就几十万,现在就上百万,像一个瓶子就上千万。所以,就是说这个东西升值要和我们2000年比,现在基本都上升十倍是最少的。那么可是呢,像一般的东西就没有这么大的上升的空间。”与文物打了一辈子交道,张如兰的说法进一步印证了当前古瓷器市场的现状。

2004年全年,北京瀚海共推出了646件瓷器拍卖。2008年仅春拍,北京瀚海就推出了301件瓷器拍卖。这几年,仅瀚海推出的上拍瓷器数量,每年都在500件以上。为什么经过这么多年的拍卖,还有不少古瓷器出现在市场上呢?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跃进认为:“海外回流的增加,瓷器的这个拍品的质量也在逐渐地增加,那么拍品质量的增加肯定它的价位就攀升得比较快,特别对于投资人士来讲,他们又把过去曾经买的价位比较低的瓷器,又拿出来,然后又拿到拍卖市场来拍卖。那么它价位就有一定地攀升,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不仅市场上的古瓷器没见少,拍卖瓷器的公司也是越来越多。俗话说,萝卜快了不洗泥。拍卖公司的大量增加,尤其是小型拍卖公司进入市场,也给市场带来了一些隐忧。张如兰表示:“你看2000年以前我们全北京市就是拍卖行拍,瓷器才3000件,一年拍几千件。现在一个拍卖行,一本书就两千件,那它一共弄了两本书,你说多少个拍卖行,拍多少件瓷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瓷器都是文物呢?不是,因为它是艺术品市场。”

目前,仅北京市场,现在就有60多家拍卖公司,外省市也大都有自己的拍卖公司。“所以这个艺术品市场本身就是你在这个艺术品当中来看,因为所有的拍卖行当中呢,你自己来看,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所以,我觉得还在自己,在看你的眼力,还是在看你的眼力,你能不能买到真的。”张如兰说。

能在拍卖行买古瓷器的收藏者毕竟是少数,没有上百万的资金,想去拍卖会收藏古瓷器,顶多也就是长长眼而已。更多的古瓷器爱好者,大多都喜欢逛古玩市场或者旧货市场,希望在那里淘到自己中意的宝贝。然而,在这些市场上想要找到真东西并不容易,买到假货,也就是行话说的“打眼”的事则经常发生。

“这个就是永乐那压手杯。永乐压手杯就是世间非常少有,一个就价值几千万,这东西。而现在咱们这呢,也就二百块钱。”宣德青蛙,网络上知名的收藏爱好者之一。收藏古瓷器已经5年了。业余时间,他都会去北京的潘家园、北京古玩城等市场逛逛。

在开始收藏的时候,他就曾买过一个雍正时期的金银彩,本以为是拣了一个便宜,没想到最后却被打了眼。“这个碗当时花了大概是八千多块钱。当然我当时呢,不太了解这个东西。然后通过跟一些大拍卖公司的一些人咨询,人家说这个东西也是不错的,也是民国初仿的。”

当作清雍正时期的金银彩买进来的东西,却是民国时期的仿制品,而这已经算是万幸了,他在入门之初还买过一些现代制作的仿制品。“因为这个当时嘛,都不懂,有些知识啊,不是特别扎实,基本上都是按图索骥。一看见那个,比如说看见那个,买本书是吧,比如说是这个,看那个耿宝昌的书,看着书,这上面有这个瓷器,这一模一样的,拿着这个,就这不是跟那一样吗?其实不是那么回事。仔细一看,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在买古瓷器方面,宣德青蛙已经花了7、8万的学费。按照藏友自己的说法,收藏瓷器没交过学费几乎是不可能的。下面我们要讲到的这个地产商,她交的学费更多。

“她一共买了是103件元青花,可能花了1600多万吧。当时我们都过去了。因为她是一个搞房地产的,肯定也需用资金吧。后来跟她说,都是假的,没有一件是真的。当时就看这大姐就浑身这汗就出来了,是吧,就跟得了一场大病似的。

坐在沙发上,连话都说不出来了,那汗那么多,其实挺吓人的。”李广福,北京润古斋文物收藏品鉴定中心总经理,人送外号DD来福,经营并收藏了近30年的瓷器。因为在业内小有名气,总有一些人找他鉴定瓷器。在他的瓷器生涯中,见到过好几次打眼的事。刚才提到的地产商被打眼的事,发生在2004年。

打眼,就是看走眼,买瓷器的时候没看准被人蒙了。打眼是收藏者的必修课。

1979年,李广福开始了他的瓷器生意。因为在他的经营生涯中有几次震惊业内的经历,所以得了个来福的名号。让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发生在1982年。“当初也有一个朋友,等于是,他不是给我送去的,给我一个别的朋友送去的。五件,三件官窑,两件民窑细路,才要2000人民币。我那朋友就给300人民币,人家没卖就走了。”

官窑,广义而言,官窑是有别民窑而专为官办的瓷窑,其烧出的瓷器,“千中选十,百中选一”,为宫廷所垄断。

在宋代瓷器中,官窑是一种专称,指北宋和南宋时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瓷。官窑是中国古时五大瓷窑:柴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之一。

“这种事还就亏了我太太了。她说在你书里我看到有这么一个东西,后来一看呢,我们俩一直追到夜里一点多钟上人家去,骑着自行车。后来那时候给了他300美金,就这么卖给我了。”来福花大价钱买的这五件东西里,有一件儿他最欣赏。

“当时一个小凤尾瓶这么高,是残的。它那整个缺了一块肉。我拿回来,那底下是大明宣德年制,那也算是一件宣德官窑吧。后来拿来以后,我就再也不问人了,就拿书对。对完之后啊,因为那个东西啊,社会上造假也根本就没有,基本上都是老东西。”

连来福都没想到,接下来这个小小的凤尾瓶,引发了一连串故事。“我当时卖了1.2万美元,对,还卖给我的朋友了。我那朋友呢,从虎坊桥走到金鱼池,他卖了3.5万美元。我不知道这钱应该是谁挣的呢?”

让来福更想不到的是,这个凤尾瓶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他后来听说,从他朋友那里以三万五千美元买走这个凤尾瓶的人,把这个瓶子拿到香港,拍了几百万港币。这么一个花了不到100美元的瓶子,最后居然卖到了近百万美元。这是来福始料未及的。这一连串的捡漏也成了圈子里的一段佳话。

捡漏,指以较低的价格,慧眼识宝,买进了很昂贵的古瓷器。

来福承认,像这种捡漏的事,现如今是难上加难了。“那种巧合,那种一口吃一胖子的人容易撑死的。不要抱这种侥幸心里,真的永远是真的,它永远假不了,假的变成真的那确实太难了。”

经营了20年古瓷器的来福,鼎盛的时候曾经在琉璃厂开了4家店。2000年,他出人意料地为自己的古瓷器经营生涯画了一个句号。“后来觉得这个瓷器市场,慢慢地真东西越来越少了,是吧,就是复制品也越来越多了。本身我也卖货,后来呢就彻底地不经营这个旧的东西了。自己的就收藏一点,收藏一些。”

来福把原来不好卖的,有瑕疵的瓷器,也就是少人问津的产品,自己收藏了起来。“当时有可能说,越来真东西越少了呢。您看我现在存的这些,都是那时候卖剩下的,那时候叫垃圾,是吧,就没人要,它有毛病没人要。那现在都成文物了。”

在与古瓷器接触的这近30年里,来福也接触了很多古瓷器的爱好者。他觉得现在捡漏的事是越来越少,打眼的事是越来越多,瓷器爱好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才能买到老东西。有些人认为造成这种现象,还另有原因。

北京古玩城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建文认为:“到90年代下半期,实际呢,半路出家的也比较多了,经营瓷器的。有些人可能原来就是比如说做那个饭馆的,甚至有这个,做那个小型房地产的。由于大量的人介入这个古董市场,我觉得呢,古董市场有这么多高的需求,所以呢,也有一部分,就出现了复制品,假的东西啊,就开始出现的这种情况。”

宋建文的另一个身份是全国工商联古玩业商会会长。他认为,其它资本的介入是大部分行业都必经的一个阶段。但古瓷器这个行业的水太深,呛两口水甚至溺水而亡对于新介入的资本来说,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在我国,古瓷器收藏,一旦行家们看走了眼,收藏者根本没有办法追究任何人的责任,只能自认倒霉。因此专家也提醒收藏者,古瓷器这个行当水很深,下水前,一定先学学游泳。为了规避风险,一些瓷器爱好者就从瓷片入手,先学习古瓷器的知识,然后再收藏整件的瓷器。这导致原本名不见经传的瓷片一时间价格飞涨。

宣德青蛙:“这应该是明早期的。”记者:“这多少钱一片啊?”小贩:“300。”一块看上去并不起眼的瓷片,能卖到300块,这多少让记者感到吃惊。但更吃惊的还在后面。“瓷器爱好者那精美一点的瓷片就几千块钱,好一点的修复件就上万块钱。这就是市场的行情。可是前几年呢,一个完整件也就是几十块钱,甚至几块钱。”宣德青蛙告诉记者。

在瓷器收藏中,一般人为了认识和研究古瓷的各种特征,以提高“眼力”,往往从收藏瓷片开始。同为瓷器收藏者的白明说:“现在人们要想收藏一件品相非常高,价值又这么完美的、完整的瓷器的机会越来越少。所以呢,也不是现在,多少年前人们就开始把目光逐渐地投向了所谓的碎瓷烂瓦,就是碎片这样的。”

白明是北京收藏界小有名气的瓷片收藏者,人送外号DD片儿白。他告诉记者,原来稍有损伤的瓷器都不值钱。但随着收藏人数的猛增,完整古瓷器又非常有限,就连古瓷片都成了好东西。“所有的瓷片标本就在陶瓷收藏领域,慢慢地有它一席之地。而且近些年来开始显现出它的收藏的空间和价值。”

20多年前,片儿白开始收藏瓷片。现在他的瓷片已经有好几万片。“前些年,古陶瓷碎片应当说还是比较好找,价格也相对比较便宜。但是随着现在的这个窑址被发掘,有些窑址在消失,当然还有更多的、重要的窑址被国家保护了之后,在窑址上出土的这些碎片的价值,这个升得非常快。”

一片小瓷片,就算升值快,它能快到哪儿去呢?又能值几个钱呢?“可能有一些观众,或者收藏爱好者呢,看了之后还觉得不以为然。这么破的一个东西,你还用这么好的盒子放起来。但是行家可能一看了之后,我说句开玩笑话啊,可能会垂涎欲滴啊。这是一个非常名贵的瓷片标本。这是我们说叫大宋汝窑。”

汝窑,是我国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一。史料记载,汝为魁眼,也就是第一名。全世界范围内,汝瓷不足70件。

收藏了20年的瓷片,白明也照样有看走眼的时候。“几个月以前,我在潘家园就是,我说了,我也是一个,就是个爱好者。有个人开个玩笑话,打了一辈子雁,还让雁给叼了眼呢。我还买了一块假的元青花瓷片。”

就是因为有价值,造假就有了意义,也就有了造假。这也给您提了个醒,以后收藏瓷片也得多个心眼,现如今这瓷片也是真假难辨了。说起瓷片收藏,一个天津收藏者的疯狂经历是不能不提。

“过去这是法租界,那这个门啊,所有的这种建筑都是原来的建筑,只有平安墙是新做的,过去的墙都倒了。”“当时您为什么想用瓷片来把它给贴起来呢?”“我从1980年就开始存,所以说呢,你看,包括这个,用瓷片啊,用了6亿多片。古瓷瓶、古瓷碗呢,用了13000多个。建的时间太长了,这样的工程啊,因为太难了,到今年啊,已经7年多了。”

大手笔的收藏家在中国并不罕见,但像张连志这样用古董来装修一座价值连城、举世罕见的瓷房子的收藏家,可就是前无古人了。“我收藏瓷片啊,是我父亲就喜欢,因为什么呢,只有收藏瓷片,才能成为专家,因为你这么大的瓷,你不知道里边的胎,不知道它的肉色,不知道它里边是怎么回事,我觉得啊,很难成为专家。”

张连志是天津市粤唯鲜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出身于天津的一个收藏世家,他从小就对古瓷器情有独钟。80年代初,张连志下海经商。而在此之间,他从来没有停止过收藏古瓷器和瓷片。“八几年的时候,基本上,没人要(瓷片)。那时候,要是10块钱的话,能买这么一下子,10块钱啊。慢慢慢慢现在增得太多啦,现在你看,都上万啦,上万一片。”

张连志说,现在北京市场上,有窑变的瓷片,一片的价格就要上万元。普通的古瓷片,价格也要在几百元一片。

窑变,瓷胎入窑时,经1350度高温的煅烧,其色彩产生的不可预测的变异,“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没人能够预知它的发生,也没人能够复制这种过程,所以发生窑变后的陶瓷就显得格外珍贵。

用这么贵重的瓷片装修房子,有人说老张疯了!“瓷是易碎的,如果不镶墙上,更传承不下去。这跟浇铸一样,打上眼的话,它只要保护好了,它能延续下去。收藏最重要的还是阳光化,不能形成老鼠的文化。收藏偷偷摸摸,我觉得这不好玩,我觉得既然收藏啊,实际上是你一个责任。”

说着容易,干起来难。7年的时间,没有图纸,只有想法,老张和工人一道,愣是把6亿多瓷片,13000多个古瓷瓶、古瓷碗按照一个想法,贴成了一座孤品。“香港给估了50多个亿。我觉得只有文化才是战无不胜的。”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对老张的作品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是他利用了中国古代的那个陶瓷独有的那个气质,比如青花,是吧。比如像中国这些斗彩,这些东西国外没有的。这是传统的一种美,他把这个美呢,跟那些现代的,一些具有现代意味的一些图案结合起来,装饰在一个建筑上。我觉得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一个创造,会引起中国人对中国自己古代陶瓷的热爱。因为你平常也看不到那么些瓷片,是吧。这个我觉得是一个创造吧。”

从古瓷器到古瓷片,瓷器市场是热点不断。而仿制品似乎是瓷器市场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市场上的高仿品,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按说,传世的官窑古瓷器是有数的。烧出高仿品其实有助于更多爱好者欣赏,把玩。精美的高仿品,本身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当有些别有用心的人,用仿制品来冒充古瓷器,这些本可以摆在桌面欣赏的仿品,就成了造假者获利的工具。

2006年,做了20多年古瓷器经营的来福,放弃了原来的老营生,开始在友谊商店经营日用瓷器。在他经营的瓷器中,一些仿古瓷器也被堂而皇之地摆在了显要位置。“我觉得仿古瓷器比工艺品的瓷器好卖一些。因为它带着一种这是仿古的一种韵味。”

仿造的东西也能登堂入室,这听起来多少有些费解,但在另一家专门经营景德镇瓷器的商店北京景德镇艺术瓷器服务部,记者也碰到了同样的情况。经营者郝喜文告诉记者:“因为它的原作太少了。比如说我们明清官窑的东西现在保存下来非常少,非常少。

只有可能故宫博物院我们才有可能看到原作。但是我们为了满足大家的欣赏需求,所以就是现在生产厂家把这些我们根据原来的这么一件东西,我们做出一个就是根据它的器型,根据它的花色,根据它的画面做一样的东西来,我们称之为仿制品。”

一般说,仿制品都不敢明目张胆地卖,更别说登堂入室了。这瓷器行当还真是独树一帜。但更让人惊讶的还在后面。“自从瓷器出现的那一时候就开始有高仿品,因为瓷器自古以来一直到明清,可以说真正的瓷器都是官家,就是皇家御用的东西。我们就是说民窑可以仿制官窑,这是一种仿法。另外一种是就是说,比如说,我们说民国的,民国的仿的明清时候的,或者是唐宋时候的。”郝喜文说。

原来高质量的瓷器仿制品,从古代的时候就有。高仿这种现象在瓷器行内既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那岂不是很容易滋生造假?对此,郝喜文介绍道:“严格地说我们仿制品,我们说仿制得非常到位的仿制品,跟这个假货之间其实是一件东西,只是用在不同的场合,用在被不同的人所利用。对于我们就是,诚信经营的商家来说那么他只是一个高仿品,满足大家的需求;那么对于别有用心的文物贩子来说,就是说攫取巨额利润的一个工具了。”

同样的高仿瓷器,用在不同的场合就有了截然不同的效果。那贪图利益的人是怎么用高仿品骗取高额利润的呢?经营瓷器的合璧兴陶瓷艺术馆总经理翁利就差点儿上了当。“因为也是通过认识嘛,说‘第一保证是真的,第二价值很高’,说‘如果你要不信,你能拿回来’。真的是这样。但是那个时候说‘如果你拿回来我还可以给你加钱的’。”

翁利准备给自己的现代陶瓷店买个镇店之宝。经朋友介绍,她看上了一个龙泉的龙虎瓶。看她一再犹豫,卖瓷器的人开出了如果是仿制品就高价收回的条件,能开出这样的条件,翁利认为碰到真东西了。“然后我说那就买吧,最后是26.5万,我说26.5万还可以,他们说,‘升值空间很大的,你说百八十万应该说是有可能的’。”

买下了龙泉龙虎瓶,翁利心里却总不踏实。她又找了北京的几个专家鉴定,结果证实她买的瓶子是个高仿品,最多也超不过10万。有了这个教训,翁利更坚定了她只经营现代名人瓷的理念。

除了古瓷器、古瓷片价格扶摇直上,收藏界又掀起了一股收藏现代名人瓷的热潮。虽然在近两年现代名人瓷才走进拍卖市场,但价格已经动辄数十万,上百万。那么,谁在买现代名人瓷,这个市场究竟有多大,它未来的升值前景又怎么样呢?

在友谊商店,来福经营的瓷器中,除了日用瓷器和仿古瓷器,现代名人瓷也占据了显眼的位置。“要说当代名人瓷,属于真正的名人名作,就是说,不要说在北京好卖不好卖,在当地景德镇,那价钱都高得不得了,很吃香的现在是。”

卖古瓷器见长的来福,为什么调转船头做起了现代瓷器呢?“现代的瓷器呢,比老的东西好经营,因为它产地比较多,东西也比较全也比较丰富,你要专门一股水要经营纯粹经营文物的话,这一方面现在东西越来越少了,有时候根本就买不到。”

而翁利的现代瓷经营也正做得有声有色。“我们这的客人还是蛮多,其中有一对老人,他们现在应该是70多岁,75、76岁了,老俩一个月来我这一两次,每次都提前打招呼,一来就要半天,在这坐下来,每次来都要选择,选择好了以后,然后再给我汇款,就是他们很认真,在我这已经有一年多了吧,大概一年半吧,买了大概40多万的东西。”

翁利说,开业3年来,她的店里也培养了一批老客户。“比如说我说的一个客人他在景德镇收藏了大概10多年了已经,收到现在,现在往回感觉,他亲身体会就是说,原来那个时候买的最贵的、最好的现在是真的确实是无价之宝,我们所有办展的时候,他都要来,把最好的每次都是要选走,就看质量。”

虽然开这家店才3年,但是翁利经营现代名人瓷已经6年了。她认为这些年也正是现代名人瓷疯涨的时间。“戴荣华老师的作品开始来说呢,我记得那年2003年时候我们销售应该说5万块钱左右,今年应该是20万左右。比如我们说赖老师,赖德全老师,原来一件作品,也是像他的作品,在我们2003年的时候可能还是2万多,那个应该是现在的价格是10万块钱左右,所以这个差别也是很大。”

来福和翁利经营的现代名人瓷,大都来自景德镇。我国陶瓷方面的大师,有三分之二云集在景德镇这个50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这些大师仍站在世界级陶瓷制造金字塔的塔尖。刘远长,就是这些大师中的一位,他曾经是景德镇十大瓷厂之一的厂长。“因为我现在做的东西呢,分三个层次,有一种是孤品,就做这么几件,而且是自己亲手做,还有一种呢是编号、限量的作品。”

年近古稀的刘远长,以做瓷雕塑见长。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的作品哈哈罗汉就曾在香港、日本、葡萄牙等市场热销。他道出了大师作品价格高的原因。“我真正一年,真正我自己感觉到有点分量的作品,做不了几件,只有七八件的样子,所以很难。有的要几个月才能做成一件。”

除了创作难,大师作品数量有限也造就了今天的高价。“因为一句话‘物以稀为贵’,孤品就是孤品的价格,你做100个的是100个的价格,你做50个的是50个的价格,价格跟数量是成反比。”

另一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DD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所长赖德全则认为,大师级作品得到市场认可,还有一个原因。“那我就要考虑啊,我的东西要从哪方面去发展呢?哎,等到就形成各种的风格。所以形成了那个个人风格,具有个性化的艺术陶瓷。”

赖德全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自幼生长在景德镇的陶瓷世家。他的外祖父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第一任教授。赖德全从事陶瓷艺术30多年,其作品多次被送到国外参加个展和联展。他开发的珍珠彩瓷器作品,彰显的个性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这也给他所在的陶瓷研究所带来了可观的效益。“我到市所的时候,市陶研所是没有资产的一个所,来的时候是账上都没有钱。这个地,这目前这块地,我们这个采访这块地啊,都是租的。这两年交税,税收都达到100多万,4个人达到100多万税收。”

在市场上,找景德镇的瓷器,既能看到几十块钱一套的地摊货,也能看到在国际上畅销的几万块钱一套的餐具,还能找到千金难求的名人瓷。景德镇瓷器这个概念似乎越来越模糊,景德镇到底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或者还是什么别的,景德镇瓷器究竟是什么样呢?

在北京的一个市场,记者发现了几个卖瓷器的摊位。摊位上的瓷器让人怎么都难和他挂的招牌联系起来。“问一下你这个陶瓷是哪儿的?”“景德镇的。”

这里卖的艺术瓷和餐具价格大都在几十块钱左右。这么便宜的瓷器到底出自哪家呢?销售人员说:“这个基本上就是有一部分是自己生产的,有一部分就是,因为他需要的品种啊跟那个客户的购买能力不同,有的就是外边给人家那个什么的。”

原来这些廉价的地摊货出自自家的作坊。简单对比就可以发现,这几十块钱的地摊货与商场里的景德镇瓷器大相径庭。李广福告诉记者:“五六千块钱一套,是54头的。因为它好在什么地方?第一它是吉祥如意,第二是胎质,胎骨都比以前生产得好了。因为它属于釉中彩,什么叫釉中彩呢?这个粉彩之内本身是含铅的,挂上釉,它就没有含铅,没有毒性了,这等于绿色的。”

在赛特商场,记者发现,这里的景德镇瓷器又与前两家不同。一位经销商表示:“我们是纯正的中国制造。法蓝瓷是一家在景德镇的台资企业。我们的瓷器不仅在国内各大商场有卖,就连欧美国家的大商场里也有我们的瓷器。”

记者算了一下,在这里买一整套瓷器怎么也得花两三万,这么贵的瓷器,能卖得出去吗?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消费者:“您是来买瓷器的吗?”“对,我买了一套茶具。我有个朋友要搬新家,我准备再给他挑个瓷器。”

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在海外畅销,而且还是一家台资企业,这引起了记者的兴趣。按照这位先生给的地址,记者找到了位于景德镇的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公司的行政总经理许美惠说:“这一套206件的日用瓷器,取名叫做‘福海腾达’,这个整套是206件,由三种材质组成。目前卖出去的数量呢,也达到三分之一。那总共206件,市场售价是25万人民币。”“你们一共生产了多少套呢?”“100套。”

法蓝瓷是一家2003年落户景德镇的台资企业,它生产的大部分是日用陶瓷,但与一般的餐具不同,他们给自己的餐具赋予了一个生活艺术化的内涵。“我们法蓝瓷会选择落户景德镇,就是因为要让这个品牌呢,能够在有文化底蕴很强的一个这样的一个地方生产,然后推广,然后发扬光大。”

记者看到,他们生产的瓷器,每套的价格大都在两三万元左右。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的盘碗,动辄就上万,这么贵的瓷器卖得出去吗?对于这样的疑问,许美慧说:“2007年在全球的销售应该是达到人民币一亿五千万,一亿五千万。那2008年的目标应该就是说可以成长30%左右,全球的业绩来说应该成长30%没有问题。”

据了解,法蓝瓷销售收入的一半来自国际市场。成立于2001年的法蓝瓷品牌,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销量呢?“我们最大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的配方,还有我们这个有科技为后盾的,这个3d的塑型。然后还有我们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我们通路,在通路上面非常熟悉。所以我们可以把我们在这个创新理念底下生产出来的东西呢,能够推向全球。”

他们所说的“通路”,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渠道”。目前,法蓝瓷在全球已经有6000多个销售点。

景德镇这个“世界瓷都”,历来就是瓷器爱好者朝拜的圣地。这里不仅有世界顶尖级的大师,还吸引了一批像法蓝瓷一样的企业在那里安家落户。然而有一个事实我们不得不面对:当前,中国陶瓷总产量已经占到了世界的一半,而总产值仅占世界的五分之一。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公元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宫廷在此地建立御窑,专为皇家生产御用瓷器,底款都署为“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自元代开始到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官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不仅在中国,明清两代,景德镇就成了享誉海内外的瓷都。据传说,昌南镇也在外国人的不准确发音中变成了china,中国DchinaD瓷器这三个词由此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天工开物》记载:“若夫中华四裔,弛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明王世懋说:“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明代景德镇无论官窑还是民窑,数量都很可观。官窑从最初的20座增至58座,民窑则达数百座,从业人数十多万,出现了“官民竞市”的繁荣局面。清代制瓷业以康乾盛世最为红火,当时窑场主要在中央一洲,那里“民窑二三百座,终岁烟火相望”。

建国后,景德镇形成了十个比较出名的国营瓷器生产厂家,它们曾经贡献了景德镇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近三十年,十大瓷厂渐渐不能适应市场,陆续改制。而此时的国际陶瓷业,已经借着工业革命的成果在陶瓷生产中占了上风,走在了景德镇的前面。景德镇市委书记许爱民告诉记者:“我们生产瓷器,需要机械设备,那么西方它有等静压的设备,我们直到改革的时候我们国家还没有等静压设备。”

没有品牌、附加值低、重复生产、相互压价、手工作坊难以形成规模等等弊病制约了景德镇陶瓷工业的发展。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