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乃珖后代 中国当代名画家郑乃珖

2017-11-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画家性喜画画,但是家境贫困, 度日艰难,母亲光靠做女红针线维持母子生活尚且不暇,那有多余钱买纸笔供儿子书画?万般无奈画家母亲拔下头簪

    画家性喜画画,但是家境贫困, 度日艰难,母亲光靠做女红针线维持母子生活尚且不暇,那有多余钱买纸笔供儿子书画?万般无奈画家母亲拔下头簪给儿子充当画笔。从此画家无论去放牛、去江边拾贝身上总带着这支特殊画笔一一头簪,伴着天真和童趣对大自然中的花呀、草呀、牛、羊、鸡、鸭、虫鸟开始认真观察和描绘。

岁月在流逝,画家在成长而手中的头簪一天天在消磨、在缩短,以至长不盈寸。

天资聪慧的画家从中悟出这样的道理:以“铁杵磨成针”的坚韧不拔毅力磨练艺术、磨练生活,磨练自己。画家早年取号璞夫,晚又取号壁啸,不就是把自己比作一瑰“璞”,它只有经过万般雕琢才能成为精美绝伦的美玉吗?随着画家年龄增大,他再也不满足以头簪代笔,随地涂鸦的绘画形式,十二、三岁画家迁居福州城内得三山画师叶翰侯先生启蒙初认绘画奥秘,其后画家迫於生计更为了拜师学艺而辗转於上海、香港、新加坡,台湾等地,画家身上一文不名,为免遭饥饿他跑码头,卖苦力,也当过美街教员,在谋生和求艺道路上充满艰辛、坎坷。

但就在这恶劣的生活条件下,画家矢志不移的仍是对绘画艺术的执着追求,不辍笔耕墨耘。他遍访海内外书画名家,曾一度去上海美专受业於刘海粟大师。

因此在自学基础上得进一步深造。在香港期间画家结识早巳蜚声海内外的画坛名宿张大千先生。据说张大千从小受母亲描花艺术熏陶而且还跟着画起来,这和乃珖教授孩提时受祖母画肚兜、鞋面花梯的影响、启发有着多么惊人相似之处!

也许正因为两位画家幼年都有相似的民间艺术启蒙师,所以他们相见时初识胜故交,况且张大千先生为人豪爽、热情、健谈,而乃珖教授又生性好学,经常以画艺求教於张大千,从中获益匪浅。

在相互切磋艺术中他们成为良师益友,结下忘年之交。     1952年画家到了文化名城西安自古帝王都,这里留下历代文人墨客足迹、荟萃中华文化精华,有看不尽名家真迹,而且这里汇聚不少名画家、名文人,画家跟他们相从过往,从中吸取丰富学养,这对画家提高艺术水平无疑是个决定因素。

初到西安画家在常香玉主持的豫剧团从事舞台美术设计工作。当时担任文化局长的名画家赵望云发现了他为了不埋没画家的艺术天才,赵望云三番五次想方设法聘请画家去西安政协画室任专业画师,1956年又受聘西安美术学院执教,从此画家开始有安定的生活、工作环境可以专心致志习研绘事,进行艺术创作,也有条件去各大都会博物馆遍览名画,博采众长,同时壮游南北大山名川,眼界大开、绘画艺术有了突破性进展。

画家在研究传统绘画理论中最赞赏代画家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句话,而且不断用行动去实践它。画家注重对生活的观察,经常去野外观察自然界中昆虫,捕捉蛙蟹,全身心投入到大自然怀抱中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同时画家环屋四周广植时花野卉,饲养鸣禽,寓物状景凝眸细审,神游其间。因此打开画家画册,一股浓郁生活气息扑人眉宇、沁人心脾。

此时画家正值壮年,年富力强,他只身久居少陵原下清贫自守,焚膏继晷、作画不息。画家作画十分认真,一幅幅画的构圆、衬景、设色题款无不苦心经营,做到胸有成竹才肯下笔,就这样一幅幅线条遒劲、色彩明艳清新的花岛画和气势恢宏的山水画如潮如涌源源不断涌出画家笔下,创作之丰数以千计。

                        天道酬勤丹青不老     画家数十年如一日勤奋、执着地攀登在艺术高峰上,终於应了“天道酬勤”这句中国老话。

如今乃珖教授的艺术成就获得画坛高度赞誉和正确的评价,正如刘海粟大师赠给他“精深笔法,豁然心胸”。

    画家艺术上成就在於师古不泥古,独具匠心出新意,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这样认为,画家的画是又古又新。从他的画中既能钩看到画家在线条、敷色上深厚的傅统功力,同时又体现着时代精神,像炙手可热一团火、一首持,欣欣向荣,生机勃发令人喜不自禁。

因此他的画不但被作国家礼品馈赠国际友人,而且为大都市博物馆收藏,更是海外收藏家必藏的作品。

他的不少佳作送往联合国、伊朗、欧、美、日本、印度及东南亚各国展出,出过专辑画册十多集,图片,报刊、杂志登出作品更是不计其数。     乃珖教授的画最突出的特点是学古而变,取洋而化。

他的花鸟画上追来宁宋人双钩设色的雅丽、精深,没有封建文人“逸笔草草”隙隙相因、皮毛袭取工夫,能容北宗的雍容华贵,南宗野逸松秀为一炉,造型设色上借鉴西画冷设暖互捕、明度对比。

用线上有闽派双钩白描的矫健、苍劲,圆转,更傅以长安画派雄浑、苍莽、朴实,使两宋以来的中国花鸟画又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而画家的寓意山水画下笔大刀阔斧,施墨淋漓尽致,使整个画面气势恢宏、豪迈,雄健,是画家在艺术道路上达到又一个新的高峰。

他精於傅统又能摆脱傅统的束缚。使中国傅统的山水画具有了新时代的精神,早在少陵原下画家就致力於山水画题材开拓,把自己对壮丽山河的身心感受用精深的技法把它展现出来。而今画家的画风又生二变,把深厚的傅统功力融进新的技法中不着痕迹,既有纯正中立画韵采又能展现艺术新的风貌,大胆采用大面积的泼彩、泼墨和小部份的健笔皴点形成粗细悬殊、虚实各异的强烈对比,有着轻重柳杨的节奏韵律感。

且看画家近年佳作《松风夕照图》,画家在画面中部和上部用寓意手法大笔上墨,在墨色将乾未乾之际敷以花青、硃砂,做到墨色交融淋漓酣畅,使人感受到群山在夕照中绮丽多彩的壮观景象。而在画前面用水墨点风树冠,接着依势以篆书渴笔寓出松树枝干,笔势凌厉,顿挫有力。

而留白的部份又使人看到变幻的云海。苍茫激荡的群峰,整个画面是那样丰富、厚实而又生机蓬勃、绚丽多姿。     画家正是以自己精深技艺和勤奋刻苦的精神为世人描绘出一幅幅百卉芳菲、争奇斗艳的绚丽图画和气势磅礴的壮丽山河。

眼下画家年事已高,仍在为丰富和发展我国民族绘画艺术耕耘不已。                         赤子之心仁者之爱     1989年春正是柁木争荣、幼苗新茁时光,老画家偕同夫人不顾古稀高龄、不辞旅途劳顿带着多年准备的绘画精品风尘仆仆赴香港举办《郑乃珖国画义卖展》,为福建省儿童福利基金会筹集基金。

乃珖教授画名早已为海内外人土爱慕,今又闻知他行此善举所以更为敬重,香港、台湾等地上层名流都纷纷慷慨解囊,争相购买,画展大获成功。

画家把画展所得百万元善款捐赠给福建儿童基金会。这一善举正体现我国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傅统美德。     乃珖教授幼年家境清贫,生活艰辛,养就他自奉苦薄美德。

如今画家的作品已是价值万金,可是当你走进画家的砚云山馆除了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气氛外,看不出一丝现代文明带来的侈华,画家一如既往,澹泊自怡。他自幼放牛、爱牛、师牛以老牛吃进是干草挤出是牛奶精神,以赤子之心仁者之爱,以自己精深的技艺为社会默默奉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