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和莎士比亚 汤显祖VS莎士比亚 结果会怎样

2019-05-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400年前,东西方的两位戏剧大师于同一年先后离世(还有塞万提斯,他跟莎翁同一天去世).今天是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纪念日,此前的4月23日是莎士比亚的逝世纪念日.纪念两人的活动也五花八门.例如,莎士比亚环球剧场在泰晤士河畔新建了37块荧幕,每块荧幕都在播放一部特别制作的10分钟的短片,讲述莎翁作品中的经典片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 汤显祖VS莎士比亚 结果会怎样中国的昆剧团在去英国交流的同时,年初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汤显祖研究系列书籍,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增补的<汤显祖全集>也正在发行.汤显祖和莎士

400年前,东西方的两位戏剧大师于同一年先后离世(还有塞万提斯,他跟莎翁同一天去世)。今天是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纪念日,此前的4月23日是莎士比亚的逝世纪念日。纪念两人的活动也五花八门。例如,莎士比亚环球剧场在泰晤士河畔新建了37块荧幕,每块荧幕都在播放一部特别制作的10分钟的短片,讲述莎翁作品中的经典片段。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 汤显祖VS莎士比亚 结果会怎样

中国的昆剧团在去英国交流的同时,年初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汤显祖研究系列书籍,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增补的《汤显祖全集》也正在发行。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生活于同时代,都在戏剧界或戏曲界享有最高地位,都善于从他人著作中取材,二人身上的诸多相似之处很容易让后人将他们联系到一起。1930年,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在著作《中国近代戏曲史》中首次将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进行对比,并称其为"东方的莎士比亚"。80多年来,关于两人的比较就不曾停止过。我们总结了一下各个方面的对比研究。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 汤显祖VS莎士比亚 结果会怎样

作品比较

莎士比亚一生共著有37部(一说是38或39部)戏剧、154首(一说是155首)十四行诗以及2首长诗等。其中,现存有《威尼斯商人》等13部喜剧、《哈姆雷特》等12部悲剧、《亨利五世》等7部历史剧。无论是悲剧、喜剧还是传奇剧,莎士比亚的创作都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比如,《哈姆雷特》中复仇王子的形象多次出现在后世作品中,夏洛克成为了西方文学中四大吝啬鬼的第一人。

汤显祖被称为"绝代奇才"和"千秋之词匠"。汤显祖的代表作是《牡丹亭》与《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在英国观众为那个被捉弄的颟顸情人福斯托夫欢呼时,中国的民众正听着杜丽娘婉转千回地唱"良辰美景奈何天",为她和柳梦梅的爱情而垂泪。

戏曲创作之外,他还著有诗作《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汤显祖作品中的"至情"观对后来者的创作多有启发,明末还出现了一些刻意学习汤显祖、追求文采的剧作家,如阮大铖和孟称舜等。《牡丹亭》中呼吁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也能从清朝的《红楼梦》等作品中窥见一二。

观众范围

16世纪中期,英国的戏剧日益受到市民欢迎,并出现了新的戏剧形式——喜剧和悲剧,以及职业演员剧团。1576年,英国最早的大众剧场"大剧场"坐落于伦敦郊区,是露天剧场,没有灯光照明,只能在白天演出。舞台没有帷幕,并延伸至观众席中,观众可以从三面看戏,少数贵族可坐在舞台上观看演出。1580年代,莎士比亚进入剧团,并于1588年开始他的戏剧创作之路。

莎剧在不同的阶层都有庞大的观众群,无论是市民还是女王都爱看。莎士比亚的处女作《亨利六世》上演时,便是盛况空前,卖座率极高,在社会上和戏剧界引起了轰动效应。如今世界各地仍在频繁演出莎剧,许多知名演员都以出演莎剧为荣。除了在正宗的大剧场方式演出莎剧,表演者们也会用崭新的表现形式去实践、甚至发展成推展社区文化的活动。

在明朝,传奇成为主要的戏曲表演形态,剧目计有700多种,遍演于城乡,盛极一时。在艺术表现方面,明传奇远远超过宋元时期的院本杂剧。音乐方面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声腔;戏曲的脚色,也比元杂剧丰富。并出现了家庭戏班这一明代戏曲独有的产物。

同时,人们的戏曲观念发生变化,文人积极参与创作,社会舆论也给予积极肯定。单宇在《菊坡丛话》中道:"《西厢记》,人称为《春秋》。"被视为"民间艺术"的戏曲在才子们的努力下得到了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黄金时代,也催生了大量优秀的剧作大家,汤显祖则是个中翘楚。

汤显祖的戏曲的表演形式是昆曲,对演出条件的高要求,使得其在观众广泛程度不及莎剧。明末清初,昆曲的地位逐渐被京剧取代,新文化运动中更是被"反对旧文化"的旗帜压着,并在西方文化的挤压下出现了断层。直至1980年代,昆曲才再度绝处逢生。

学术研究

18世纪时,英国学术界就开始研究莎士比亚,而中国却是在20世纪才开始重视汤显祖及其作品,整整晚了两百多年。19世纪,研究莎士比亚成为热潮,发展成为了后来的"莎学"。到了今天,莎剧已被翻译为100多种语言,早已家喻户晓。

《牡丹亭》虽早已在17世纪时就流传海外,但直到1933年,北京大学德文系教授洪涛生将《牡丹亭》译成德文,才有了第一个外文版。后来,《牡丹亭》的法文版、英文版也相继问世。外国学者在二十世纪初开始研究汤显祖的戏曲作品。例如,日本山口大学人文学部教授岩城秀夫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撰写了长达411页的论文《汤显祖研究》。不过,无论是研究成果的数量及质量,对汤显祖戏曲的研究都不及"莎学"。

电影改编

1899年,在伦敦女王剧院上演的《约翰王》揭开了莎剧电影改编的序幕。到1911年,世界电影拍摄总数大约为50部,其中有17部是由莎剧改编而来。1944年,英国的劳伦斯·奥利弗出品的《亨利五世》,是第一部有声、彩色、全本的莎士比亚电影。

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导演弗朗哥·杰弗瑞利拍了两部电影《驯悍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票房上座率惊人。广受好评的莎剧改编电影还有简尼夫·班纳以及劳伦斯·奥利弗版本的《哈姆雷特》以及由巴兹·鲁赫曼执导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天才导演奥逊·威尔斯痴迷于莎剧,曾改编过《奥赛罗》《麦克白》等。黑泽明的《乱》取自《李尔王》,《蜘蛛巢城》改编自《麦克白》。100多年来,总共有超过1000部电影脚本以莎剧为基础,实在惊人。

相比之下,汤显祖的戏曲改编成影视的屈指可数。1940年黄庆枢曾执导电影《牡丹亭》,由白燕饰演杜丽娘。2011年,新闻称关锦鹏正在筹拍电影版《牡丹亭》,还称制作方期待梁朝伟出演汤显祖,然而五年过去这部电影仍不见动静。

莎士比亚的写作对英语影响深远。据统计,莎士比亚用词高达2万个,广泛采用民谣等民间语言并吸收外来词汇,其作品中的许多语句还成了英语中的典故、成语和格言。相比早期较喜欢运用华丽的辞藻,后期的莎士比亚更倾心于用简单朴素的语言去打动读者。

这一点与汤显祖不谋而合。相比当时社会上盛行的"诗必盛唐"的风气,汤显祖更强调文章的灵气。早期创作时,汤显祖还擅用绮丽的文风,到《南柯记》中,改以本色淡雅的笔触。对此,汤显祖说:"二梦已完,绮语都尽"。

莎士比亚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时,擅长制造充满戏剧性的情节、交织着的故事线索,突出矛盾的同时,也塑造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哀愁犹豫的哈姆雷特、心狠手辣的麦克白夫人等。汤显祖则爱用"梦境"去推动故事的发展和主题的呈现。杜丽娘在梦中与柳梦梅相会,开启了一段旷世奇缘;淳于棼酒醉后梦入蚂蚁国,醒后才知人生原来只是一场空。汤显祖瑰丽浪漫的想象正是作品成功的要素之一。

文艺复兴中,中世纪的压抑人性的风气成为了被抨击的对象。反对愚昧的神学思想、解放天性、追求现实幸福等,构成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而这个时期中的伟大先驱大多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

在但丁的史诗《神曲》中,他以自己为主人公,假想自己在冥府游历,映照现实,揭露现世罪恶,作品主旨是"为了对万恶的社会有所裨益"。达芬奇让蒙娜丽莎露出微笑、大卫健美的身躯在米开朗琪罗的手下展露无遗,众多作品都在向人们宣告:人文主义已经站上了历史舞台。

而明朝进入晚期后,封建正统的程朱理学逐渐被王守仁的心学冲击,扼杀人的正常欲望、强调"万物必有‘理’的观念不敌"肯定人的私欲"的主张。李贽在其重要著作《焚书》中,表明"道"不在于禁欲,而在于满足人们的需要和物质的快乐。"天理"论的崩溃,人性论的崛起,对戏曲艺术的审美意识起了重大的影响。

仕途不顺VS衣锦还乡

明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四日(1550年9月24日),汤显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原居临川文昌里的他,后移居沙井巷,建"玉茗堂",故又自号清远道人。他21岁中举,腐败的科举制度导致他四次落第,34岁时才中了进士,开始了他那不平坦的仕途。

他先在北京礼部观政,次年以七品官到南京任太常寺博士。万历十九年(1591年),汤显祖作《论辅臣科臣疏》,对万历年间的政治进行抨击。此举惹怒了明神宗,汤显祖也因此被贬到雷州半岛,一年后迁到遂昌。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因不堪忍受朝廷的干扰,汤显祖正式辞官,并于同年写下了《牡丹亭》。一生蔑视封建权贵的他,晚年淡泊守贫,不肯与郡县官周旋。逝世前不久,汤显祖作《贫老叹》:"一寿二曰富,常疑斯言否。末路始知难,速贫宁速朽。",再次道出内心对于仕途不顺的悲叹。

如果说汤显祖是士大夫文人文化造就的的文学天才,那莎士比亚则是英国市民阶层出身的伟大作家。莎士比亚没有当官的念头和治国理想,1564年出生于斯特拉特福小镇的他,7岁进入当地的一间文法学校念书,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写作技能。

后来,莎士比亚进入剧院打工,先后当过马夫、杂役等。再后来,他参加剧团,被剧团成员发现了编剧才能,1588年开始戏剧创作。1590年年底,莎士比亚成为了伦敦一家顶级剧团"内务大臣供奉剧团"的演员和剧作家,甚至是股东。

九年后,莎士比亚参加了伦敦著名的环球剧院,并成为股东兼演员。逐渐富裕起来的莎士比亚更是为家庭取得了世袭贵族的称号,并于1612年衣锦还乡。晚年的莎士比亚仍在坚持创作,直至1613年才停笔,并在3年后逝世。对比仕途上落败的汤显祖,莎士比亚在剧团经营方面无疑是成功的。

在创作上,莎士比亚有着强烈的现实主义特征,他的作品多反映了英国在资本主义发展期间的繁荣和矛盾。莎剧题材丰富,反映的世情也覆盖社会的各个方面。《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奥与巴萨尼奥的友情,与夏洛克的斗智斗勇的故事被人津津乐道、《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至今仍是全球佳话。

对比之下,汤显祖的题材及其反映的世情则没那么丰富。理解汤显祖的作品,要把握"至情",即"情为一切"的意义,以及人生浮沉的现实。

在"至情"中,杜丽娘与柳梦梅历经艰难,最终结为夫妻。写作时,汤显祖在"理",即封建礼教,和"情"两者中寻得平衡,去表达"至情"的主题。到了《南柯记》和《邯郸记》中,人生的情欲、荣华都成了过眼云烟,作者在借人物、故事进行反思的时,也是对自己半生沉浮的一种慰藉。

在漫长的中世纪,女性地位相对低下,缺少独立的人格。莎士比亚认为妇女也应该获得人应该获得的一切权利,她们在政治上,经济上应获得与男人一样的平等地位。这一观念尤其影响了莎士比亚的喜剧创作:几乎所有的莎士比亚喜剧,都是以女性占中心位置,女性角色的人格魅力也大放异彩。

《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被视为莎剧中形象最正面的一位女性。她淳朴善良、富有同情心,还在最后关头凭借智谋拯救了安东尼奥的性命。鲍西亚敢于争取自己真正的爱情,这点与《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类似。

不同于话本版,汤显祖用优美清新的笔触刻画出了追求"情"的娇美而勇敢的杜丽娘。她的痴情不仅仅止于慕色,而是真正地敢为自己的爱情与封建家长进行抗争。她为情而死,也为情而活。

1601年到1608年,莎士比亚的创作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即悲剧时期。此时的英国的社会矛盾表面化、尖锐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莎士比亚在作品中常常表现出悲愤、阴郁的情调,创作出以《哈姆雷特》为代表的多部悲剧。

通过对《麦克白》中的麦克白夫妇、《奥赛罗》中的伊阿古等角色的塑造和悲剧情节的描写,莎士比亚一方面深刻地对社会的丑恶进行批判,一方面展现了人文主义者对现实的不满及忧虑。汤显祖则是在《南柯记》中,将主角置身于梦中的"蚁国",无情地揭示了人世间的一切均为不可靠,人对功名利禄的追逐毫无意义,唯一的精神出路是"出世成佛"。

《牡丹亭》中,阻止杜丽娘和柳梦梅爱情的封建家长也是批判对象之一。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批判,始终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方面。

相较而言,较之莎士比亚,汤显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还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在香港城市大学创办了中国文化中心的郑培凯教授曾在访谈中说,将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放在一起纪念的意义,在于重新思考两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在文化领域、文化的长远发展上的价值。汤显祖及其作品是有待挖掘的宝藏,如何它们更好地走出国门,才是国人应当认真思考的文化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