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泽慧清华同学】何泽慧往事:“考不上就去做小保姆”的清华女状元

2019-02-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然而,就是她最不抱希望的清华,也被她考中了.总共录取28人,她是其中之一.虽然浙江大学发了录取通知书,何泽慧最终还是选择了清华.清华的学习格外繁重,最终只有10人顺利毕业.何泽慧又是这十人中的第一名.这十人中,有后来成为她丈夫的钱三强.[何泽慧清华同学]何泽慧往事:"考不上就去做小保姆"的清华女状元为了打日本去德国学弹道学大学毕业后,因为是女生,何泽慧没有机会像男同学一样,获得与军事有关的工作.然而,她意外地得到一笔资助.当时,阎锡山在山西有项政策:凡是国立大学毕业生,出国留学都可以获

然而,就是她最不抱希望的清华,也被她考中了。总共录取28人,她是其中之一。

虽然浙江大学发了录取通知书,何泽慧最终还是选择了清华。清华的学习格外繁重,最终只有10人顺利毕业。何泽慧又是这十人中的第一名。这十人中,有后来成为她丈夫的钱三强。

【何泽慧清华同学】何泽慧往事:“考不上就去做小保姆”的清华女状元

为了打日本去德国学弹道学

大学毕业后,因为是女生,何泽慧没有机会像男同学一样,获得与军事有关的工作。然而,她意外地得到一笔资助。当时,阎锡山在山西有项政策:凡是国立大学毕业生,出国留学都可以获得资助。何泽慧是山西籍学生,当即享受到近5000马克的资助。此后三年,虽是抗战时期,这笔钱总会按时邮至何泽慧手中。留学德国,她共享受到1.4万马克资助。

【何泽慧清华同学】何泽慧往事:“考不上就去做小保姆”的清华女状元

何泽慧在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了博士学位,选择实验弹道学为专业方向。1940年,她以论文“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获得工程博士学位。

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工作的何为群先生,是何泽慧的弟弟何泽涌的儿子,他告诉记者:二姑妈曾经说过,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日本人欺负我们,她想回来打日本人!

【何泽慧清华同学】何泽慧往事:“考不上就去做小保姆”的清华女状元

何家八姊妹新中国成立全部回国

何泽慧兄弟姐妹共八人。抗日战争爆发时,父亲何澄命5个儿子全部放下手头的工作与学业,前往大后方支援抗战。

1948年,何泽慧与丈夫钱三强带着刚出生七个月的大女儿回国,共同从事核物理研究工作;何泽慧的姐姐何怡贞也从美国返回;1949年,何泽慧给在台湾大学读研究生的妹妹何泽瑛寄去50美元,使她买到最后一班回北平的船票。至此,何家八姊妹在新中国成立前,全部回到大陆,报效祖国。

上世纪50年代初期,何泽慧与陆祖荫等同志合作,研制成对粒子灵敏的原子核乳胶探测器;领导建立了中子物理和裂变物理实验室;完成了大量的核参数测量任务并开展了相应基础学科的研究,培养了一批具有基础科学研究素质的人才。在我国原子弹研究中,她用精确的实验为两弹一星的成功作出贡献。70年代后,她主要从事空间科学方面的工作,推动发展了科学高空气球的研制。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在1994年国家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大辞典》时,她坚决不同意立传。故在此系列丛书第六集“物理学”部分,没有她的名字。她的传记出现在了书中最后。编者不得不加了特别说明:“此篇传记虽早已约稿,但因何泽慧本人谦让不同意立传,后在本书编辑组一再要求和催促下,作者才着手撰写并于全书付印前交稿。因全书页码已定,不便插入相应学科,故补排在最后。特此说明。”

曾多次采访过何泽慧的传记作家苏华告诉记者:“几年前,大陆一档特别知名的人物访谈类节目,在一位知名、知性的女主持人的带领下,在何先生家楼对面,架起机子整整等了一个星期,何先生就是不答应接受采访!”她认为,搞科学,又不图出名!

2005年,苏华在何泽慧北京家中,第一次见到了她。老太太冲着他笑嘻嘻说第一句话:“我有什么好写的!”“那神态,可爱极了,像个小姑娘!”苏华说。

(特别感谢山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苏华先生对此文写作的帮助)

本报记者 康景琳 实习生 祁倩

灵石记忆:何泽慧对家乡的深情

从灵石县委、政府大楼,到书声琅琅的两渡中学;从两渡村何氏故居,到村边宽阔的何家文化广场……6月21日,记者在先生的家乡、我省灵石县采访到了一段段先生和家乡的感人深情。

家乡各界痛悼先生

6月21日下午2点多,灵石县委、政府大楼四层的一间办公室内,灵石县委宣传部部长王世强忙碌着。

何泽慧逝世的消息传到家乡,灵石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等的领导立即各自分工,安排悼念先生的各项事务。

6月21日上午,灵石县各界惊悉何泽慧逝世的第一时间,一份带着灵石24万人民哀悼之意的唁电,由该县发往北京:“何泽慧先生,永远是灵石人民最优秀的女儿,她的不幸逝世将是国家和科学界的一大损失……”

“我和先生的唯一一次相处,是她去年的生日之际。”谈到何泽慧,王世强说。

2010年3月5日,正逢何泽慧的96岁生日,灵石县政协原主席蔺计爱和王世强等特地代表家乡人民,前往北京向何老表示祝贺。看到家乡的人带来的鲜花和一册专门制作的 《灵石文史――何泽慧先生九十六华诞特刊》,她立即拿过来,仔细地一页页翻看。

记忆中亲切的身影

何老的书法以篆隶立基、以颜、魏立骨,极具审美价值。1997年8月17日,何泽慧在儿女的陪伴下回乡省亲、祭祖。当她看过何氏故居后,当地领导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宣纸,请她题写。谁知,何老看过后,很直率地告诉他“不写、不写”。而参观了两渡村得老街、楼院等,大家准备送何老回宾馆休息。这时,她却认真地记着“给家乡人写字”的事,何老欣然为当地的学校题了“两渡中学”四个大字。

何泽慧回家乡,在灵石县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到现在的县文化广场观看 “灵石”。听着工作人员的介绍,看着家乡的秀美山川,何老久久凝视、沉思。

来到“灵石”前,何老似乎还沉浸在原来的美景中。工作人员举着相机,选了过个角度,为其留影,无奈没有好的角度和表情。现场的一名工作人员灵机一动,讲起了人们匍匐到“灵石”上,会听到不远处汾河流水声的传说时,何老兴味盎然,立即上前认真地听起来。

趁着此时,工作人员赶紧扣动快门,为何老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2010年3月5日,灵石县有关人员前往北京,为何泽慧庆祝生日时,特地将这张照片制作的一份特刊带去。老人欣赏着照片,脸上露出了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