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丹2014年 陈力丹:2007年我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

2017-12-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872)摘要:本文通过对 2007年主要新闻传播期刊的梳理,从新闻理论.新闻实务.新闻史.传播学四个方面概述了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情况.关键词:新闻理论;新闻实务;新闻史;传播学2007年被称为中国社会公共事件年和信息公开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较多地指向现实,虽然缺乏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成果,但视野较为开阔,讨论更加多元.新闻理论研究这年关于新闻真实问题出现数篇论文,比较集中;关于信息公开的政策探讨也较多.这年有几位研究者对新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872)

摘要:本文通过对 2007年主要新闻传播期刊的梳理,从新闻理论、新闻实务、新闻史、传播学四个方面概述了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情况。

关键词:新闻理论;新闻实务;新闻史;传播学

2007年被称为中国社会公共事件年和信息公开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较多地指向现实,虽然缺乏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成果,但视野较为开阔,讨论更加多元。

新闻理论研究

这年关于新闻真实问题出现数篇论文,比较集中;关于信息公开的政策探讨也较多。这年有几位研究者对新闻真实再次进行了论证。有的文章提出探讨新闻“意义实”的问题,认为意义真实应从原初意义、媒介意义、受众意义的“意义共享”层面来探求,而共享意义则涉及到新闻价值和权力的构成关系,所以,新闻的真实意义实际上反映了价值和权力的较量。

[1] 有的文章认为,“本质真实”论与亚里士多德的“真实观”较为接近,即以必然性为真实性,以反映规律为最终目的,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真实观”事实上并不适用于新闻报道领域,以此证明“本质真实”是值得商榷的理论。

[2] 有的文章认为,新闻真实是新闻呈现的理想状态,新闻传播无力承担“本质真实”所赋予的沉重使命。所谓新闻真实,就是使新闻报道尽可能地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即现象真实。应在现象真实的意义上衡量新闻真假。

[3] 这年展开了一场关于“隐蔽性失实”讨论。有的文章以“隐蔽性失实”概括报道中的这类现象:在原有事实基础上,加入一定臆断成分,想当然地对现有事实加以延伸和扩展,或武断地对事件发展走向给出似是而非的推断。

作者把这类新闻分成先入为主、合理想象等多种类型。另一位作者对这一概念提出质疑,认为“隐蔽性失实”的概念不管在确立研究对象,还是在分析研究案例乃至在探讨现象成因上,都是乏力的。这是由于人们没有厘清虚假新闻(或称“显性失实”)与“隐蔽性失实”的关系,当下新闻的主要问题在于简单化。

还有的作者认为,“隐蔽性失实”的概念不是一个“坏概念”,与显性失实相对,可以提醒人们警觉新闻实践中的这一状况。隐蔽性失实和简单化倾向不能互相代替,有时两者有关系,有时则无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