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春赏析 穆旦 智慧之树赏析

2017-11-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76年1月19日晚,穆旦骑自行车在南开大学昏暗的学生宿舍楼区摔伤,次年2月26日因突发心脏病病逝.穆旦生命最后一年多的时间,也是他的诗歌创作的最后一个爆发期 .在停止写诗近二十年后突然的喷发,这里面,当然有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成分--这些诗作中有很大成分是对已往生命的总结,似乎在病中,穆旦有了更充分的时间来冷静地反思自己的历程.目前存留的穆旦1976年的诗作中,写作时间最早的<智慧之歌>,具有某种原型性的意义.<智慧之歌>基本的构思,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反讽:人生到了"幻想

1976年1月19日晚,穆旦骑自行车在南开大学昏暗的学生宿舍楼区摔伤,次年2月26日因突发心脏病病逝。穆旦生命最后一年多的时间,也是他的诗歌创作的最后一个爆发期 。在停止写诗近二十年后突然的喷发,这里面,当然有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成分——这些诗作中有很大成分是对已往生命的总结,似乎在病中,穆旦有了更充分的时间来冷静地反思自己的历程。

目前存留的穆旦1976年的诗作中,写作时间最早的《智慧之歌》,具有某种原型性的意义。

《智慧之歌》基本的构思,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反讽:人生到了“幻想底尽头”,“这是一片落叶飘零底树林”,所有的过去的“欢喜”——“青春”、“友谊”、“理想”,等等,“现在都枯黄地堆积在内心”,“唯有一棵智慧之树不凋”,然而这智慧之树的长青,却是以“我的苦汁”为营养的,亦因此,“它的碧绿是对我无情的嘲弄/我咒诅它每一片叶的滋长”。

如果连痛苦中滋生的智慧也是要“咒诅”的,那么这种智慧也就没有什么可自傲的,而作为其基调的痛苦也就绝对不是、也容不得任何浮泛、感伤的情绪的装饰。

“我已走到了幻想底尽头”透露出穆旦对自己生命短暂的感慨,生命就像树林中的叶子,总要枯黄、飘落,回归到大地的怀抱中。曾经的友谊、青春、欢喜、爱情、理想,那都是青春的生命所能拥有的象征,而这些曾经的美好也开始逐渐离自己远去,感叹岁月不待人,感叹自己的年老力衰。

欢喜的叶子,青春的爱情,灿烂的流星,腾喧的友情,迷人的理想,那曾经的美好,都被无情的破坏了:叶子总不免枯黄;流星总不免消失;友情总不免被社会磨蚀,理想终成为笑谈,一切都不免消逝。只有那智慧之树不会凋零,以苦难为汁液,极力汲取其中的营养,越发碧青的叶子,只会形成更为强烈的对比。

此诗有着复杂的内心情感,凸现了几种并置的相反情形,但并置的目的却不是用辩证法将之装饰得滑溜顺畅,而是呈现、突出其中的两难,把困难、悖谬赤裸裸呈现到人面前。“它的碧绿是对我无情的嘲弄,我咒诅它每一片叶的滋长。

”此句诗歌扭曲、变形了我们日常语言的固有思维,背离了日常语言的范畴,产生了陌生化的效果。一般而言,看见碧青的叶子,大多数人都会有种生命勃勃的跃动,感受到生命的希望,并期望那种绿意可以长生不息;而穆旦却诅咒每一篇叶子的滋长,感觉那碧绿是对他的嘲弄,树木的生生不息让穆旦更感慨自己时间无多,一种对生命完结的无奈,萦绕在自己的胸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