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原石特征 聚宝盆、光绪元宝一两、和田玉原石赏析!

2019-09-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聚宝盆它是是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一个宝物.传说明代的富商沈万三致富原因是由于拥有聚宝盆.起初这只不过是一个民间传说,后来到清初,人物传记小说开始流行,人们开始把假想的聚宝盆变成了现实中的瓷鎏银的高工艺的藏品.玉原石特征 聚宝盆.光绪元宝一两.和田玉原石赏析!我国传统吉祥物的器物一类,大多都是现实中实际存在的物什,如瓶.镜.笙.磬.钱.笏等.然而就如同动物.植物一类吉祥物中有观念创造的产物一样,器物一类也有现实中并不存在而臆造的,聚宝盆就是典型的一个.聚宝盆这样的宝物,自然不是谁都可以得到的,但这并不

聚宝盆它是是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一个宝物。传说明代的富商沈万三致富原因是由于拥有聚宝盆。起初这只不过是一个民间传说,后来到清初,人物传记小说开始流行,人们开始把假想的聚宝盆变成了现实中的瓷鎏银的高工艺的藏品。

玉原石特征 聚宝盆、光绪元宝一两、和田玉原石赏析!

我国传统吉祥物的器物一类,大多都是现实中实际存在的物什,如瓶、镜、笙、磬、钱、笏等。然而就如同动物、植物一类吉祥物中有观念创造的产物一样,器物一类也有现实中并不存在而臆造的,聚宝盆就是典型的一个。聚宝盆这样的宝物,自然不是谁都可以得到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它的憧憬,由此它也就成了人们的吉祥物。旧时商家喜爱的吉祥图案中,就有聚宝盆的纹图。

玉原石特征 聚宝盆、光绪元宝一两、和田玉原石赏析!

清代时期制造的聚宝盆工艺品,在整个封建社会都是处于非常高水平,其中有很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融合了整个民俗文化。聚宝盆顾名思义,就是取之不尽的财宝。这里面反映出民间祈求安康,祈求美好生活愿望的一种民俗风格。另外从装饰风格绘画来讲,也有独到的地方,吉祥语比如聚宝盆招财进宝,都融入在一起。

玉原石特征 聚宝盆、光绪元宝一两、和田玉原石赏析!

该藏品为瓷胎,内外壁鎏银,外壁刻龙凤呈祥,内壁刻招财进宝,器型端庄大方,胎体厚重,通体施银色釉,光洁似银器,采用雕瓷工艺,龙凤纹饰刻画精致,在龙凤的细节刻画上精致美观,龙的神韵栩栩如生,龙爪雄劲,体态矫健,龙纹刻画细致不苟,凤本义凤凰,乃百鸟之王,象征着祥瑞。

展翅翘尾可见龙张口旋身回首望凤,而凤展翅翘尾,举目眺龙。两者交融一起,一派祥和之气,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龙凤呈祥,寓意吉祥,底部落“大清光绪年制”篆书六字款,款识周正。

光绪元宝 重:37.1g

光绪元宝广东省造库平重一两,背面双龙寿字,广东寿字壹两银币,铸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初,为纪念慈禧六十寿辰而铸。由于正值户部推行一两本位制银币,所以这枚寿字纪念银币亦用“库平重壹两”的本位制纪重。寿字壹两纪念银币制造非常精致。

银币正面珠圈外上端镌刻“广东省造”四字,下端镌刻楷书“库平七钱二”五字,左右两侧各镌有一蝙蝠图案,珠圈内铸有“光绪元宝”四字。银币背面珠圈外铸双龙戏珠图案,珠圈内铸一圆形“寿”字。银币设计极富特色,正面两侧所铸的一对蝙蝠图案寓意吉祥。

因蝙蝠的“蝠”字与“福”字谐音,在币面上铸蝙蝠图案意在取“蝠”、“福”两字谐音,与背面的“寿”字相对应,寓意“福寿双全”。广东省造双龙寿字银币制造精致,楷书文字书法极为端庄大气,间架结构平衡舒展,在龙洋里首屈一指,是家喻户晓的罕见银币珍品,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非常高。

和田玉原石 重:29.4kg

和田玉,“ ”之一(其三为陕西 、辽宁 和河南 )。传统狭义范畴特指 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真玉)。和田玉虽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中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1-6]

统一中国的时候,和田玉因产于 被称为“昆山之玉”,以后又因位于“ ”境内而被称为“于阗玉”。直到清光绪九年(1883年)设立和田 时,才被正式命名为“和田玉”。

和田玉中的名品,是珍藏于 的西汉国宝级文物“ ”,其质地为新疆和田羊脂玉,是迄今唯一的汉代皇后玉玺,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8-12] 。 会徽徽宝“ ”,也是采用新疆和田玉作为材料。 [13-18]

和田玉属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岩接触交代而形成的变质岩,内含透闪石、角闪石、阳起石等多矿物集合体,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化学式为Ca2(Mg,Fe2 )5[Si8O22](OH)2,密度为2.95—3.17,摩氏硬度在6.0—6.5之间。 [19]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和田玉是按产地来划分还是按矿物成分来划分存在很大争议,2013年12月17日和2014年1月,中国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和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国家标准GSB 16-3061-2013《和田玉实物标准样品》,正式确定——“和田玉实物样品国家标准不论产地,一律按其矿物成分来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