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宋美龄 宋美龄与蒋经国的关系 宋美龄为何不参加蒋经国就职典礼

2017-11-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蒋经国与宋美龄仅相差13岁,但宋美龄是蒋经国的后母,蒋经国对取母亲之位而代之的宋美龄的态度,一开始并无好感,毕恭毕敬不过是表面功夫.但后来蒋经国对宋美龄不但"以母侍之",亦以"良师待之",自然而然地彼此关心,这其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故,让两人的关系有了如此良好的转变?有人认为他们应该是水火不容,因为:第一,宋美龄的到来,使得蒋介石休了蒋经国的生母毛氏,蒋经国那时已经20多岁了,对宋美龄肯定不会有好感.第二,宋美龄有能力,又喜欢干政,蒋介石晚年,在国民党内遍形成了太子派

蒋经国与宋美龄仅相差13岁,但宋美龄是蒋经国的后母,蒋经国对取母亲之位而代之的宋美龄的态度,一开始并无好感,毕恭毕敬不过是表面功夫。但后来蒋经国对宋美龄不但"以母侍之",亦以"良师待之",自然而然地彼此关心,这其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故,让两人的关系有了如此良好的转变?

有人认为他们应该是水火不容,因为:

第一,宋美龄的到来,使得蒋介石休了蒋经国的生母毛氏,蒋经国那时已经20多岁了,对宋美龄肯定不会有好感。

第二,宋美龄有能力,又喜欢干政,蒋介石晚年,在国民党内遍形成了太子派和夫人派,水火不容。

也有人认为他们患难与共时状似亲母子。

因为生母毛氏的原因,蒋经国对宋美龄这位取母亲之位而代之的女人一开始并无好感。但出于对父亲的尊重,蒋经国对宋美龄表面上还是毕恭毕敬。据1937年至1949年间专门负责蒋介石及党政军机关的电话接转、监听工作的王正元回忆,蒋经国当时对宋美龄是极尊重和孝顺的。每当电话一接通,他总会先恭恭敬敬地用宁波方言喊一声"姆妈",然后再说:"我是经国呀。"所以宋美龄常在人前人后称赞说:"经国是最讲礼貌的。"

不仅是对宋美龄,对其他人蒋经国也是十分讲礼。年龄相仿者,如秘书沈昌焕、俞国华、周宏涛、曹圣芬等人,蒋经国在电话里一向都称他们为某某兄,从未直呼其名;蒋经国对父辈长者,如何应钦、张治中、钱大钧等人一律称"伯父"。

这些都是表面功夫。随着时势转变,蒋经国与宋美龄的关系才真正变得亲密起来。

当蒋介石因戡乱军事失利引退,宋美龄衔命赴美奔走,图挽狂澜,在蒋介石身边惟一能分痛苦、任劳怨、忠心随侍的亲人就只有蒋经国。于是蒋介石与宋美龄间、宋美龄与蒋经国间,函电频繁。出于对蒋介石的个性知之甚详,许多不便直接函告之事,宋美龄常藉蒋经国代为转报。而在这方面蒋经国一直是做得很出色的。他永远是把最好的一面给蒋介石看,蒋介石自然对他越来越有信心。

不过,相较于宋美龄的全心相托,蒋经国一开始还是抱有戒心。直到国民党政策撤到台湾,蒋介石复出,蒋经国也逐渐去除心理上的不平。此后两人彼此关怀,并同心协力襄助蒋介石。

1975年,蒋介石去世前夕,蒋经国与宋美龄上演了彼此关系最融洽的一幕。据说,病榻中的蒋介石曾多次紧握蒋经国的手说:"孝顺汝母,则余可安心于地下矣!"又以宋美龄的手加于蒋经国手上,叮嘱他"要以孝父之心孝母。"蒋经国敬谨回答:"儿当谨遵父命,过去如此,今日如此,日后亦永远如此。"言罢相对而泣。

蒋介石去世后宋美龄远赴美国,留下蒋经国一力担起台湾的前途。其间两人也常有函电往来。外人评述,这时蒋经国对宋不但"以母侍之",亦以"良师待之"。面对如此乖巧的儿子,宋美龄也完全放松,甚至对其落泪哭诉心中的不满。

据中央社援引一名原解放军退役军人刘宁川称,他曾在福建军区特种部队空军情报科服役,专责搜集台湾军方情报。1979年美国与大陆建交时,他们曾监听到宋美龄与蒋经国的一段电话。当时宋美龄打电话给蒋经国,表示美国背叛了台湾。宋美龄在电话中边说边哭,蒋经国则多番好言安慰。

还有消息表示,母子二人的互相关心不仅是在场面上,私下里也有。两人一度常互赠礼物,宋美龄赠送的有皮鞋、大衣、放大镜、饼干、糖食等;蒋经国则敬献时果珍馐,包括冬笋、柿子、枇杷、梨、荔枝、肉松、燕窝及水年糕等家乡味食品。

宋美龄为什么没参加蒋经国就职典礼

1976年4月,为了追念蒋介石逝世一周年,宋美龄乘专机返回台北参加了追思礼,之后再度返美。1978年5月,蒋经国正式接任"总统",宋美龄以惟恐睹物伤情为由,没有回台参加蒋经国就职典礼。

客居美国11年后,1986年,宋美龄以参加蒋介石百年冥寿纪念活动的名义返回台湾,重新住进士林官邸,这一住又是5年。

宋美龄回到台湾后,在社会激起强烈反响,人们纷纷猜测,她回来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据观察家分析:"宋美龄返台,是因为蒋经国要表现台湾各方面的团结,调和与元老派、保守派之间的矛盾,商讨晚年接班大计。"

10月31日,宋美龄发表了纪念丈夫的文章,题目是《我将再起》,有人认为这是她"东山再起"的宣言。

为了支持蒋经国的政治革新,安抚反对"革新"的元老重臣,宋美龄陆续召集了台湾当局党政军高层人士,如俞国华、李登辉、"行政院"各部会首长等。宋听取他们对政局变化和革新的意见,并予以嘉勉劝慰,这一举动调节了国民党当局领导层的关系,巩固了团结与和谐,赢得了他们对蒋经国改革的支持。

宋美龄频频约见党政军高级首脑人物,引起台北政界大震动。这显然不符合台湾的政治体制,对此《雷声》周刊如此评论,说宋美龄这种"不知自我节制的行为,实在有失进退之道,而且假如夫人的动机是出之企图展示政治实力,则又令人对政局发展感到忧心"。

1988年1月23日,多年来病魔缠身的蒋经国病逝。蒋家王朝在台湾正式结束。当时,政坛表面平静,但台湾的政情逐渐趋向复杂与动荡。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宋美龄清醒地认识到阻止李登辉继任"总统"是不可能的。但为了使台湾党政分立,互相牵制,避免出现台湾"总统"兼国民党"党主席"的局面,她不得不急忙出马。

但最后国民党中常会还是通过了由李登辉代理国民党主席的决定,这场权力之争暂告落幕。蒋家的权威,就在宋美龄弹指之间溜走了。

1988年7月7日中国国民党十三大,8日,宋美龄亲临会场,由于健康原因,她请李焕代她宣读了题为《老干新枝》的富有政治意味的讲话。讲话称:"目前正值紧要关头,老成引退,新血继之,譬如大树虽新叶丛生,而卓然置基于地者,则老根老干。

于今党内白发苍苍,步履蹒跚者,不乏当年驰骋疆场之斗士或为劳苦功高之重臣,其对之贡献,丝毫不容抹杀,当思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夫国之强,党之壮,赖有一定之原则,连续生存之轨迹,创新而不忘旧,前进而不忘本,当年国父如不建党立国则无今日之中华,台澎依旧日本殖民地,饮水思源发人深思。"

这个讲话被视为所谓"宫廷派"人士全力反扑的宣言。但"老干新枝"论的效应,只延续了很短一段时间,并没有改变台湾政局。有人认为,这是宋美龄发挥政治影响力的最后冲刺。

的确,她的影响力已是非常微弱,在她主持召开的国民党中央妇女工作干事会议上,她的亲信——被提名为中委会候选人的国民党妇工会主席钱剑秋落选,这使宋非常难堪,这也意味着她把持和控制了三十多年的国民党妇工会"全军覆没"和宋的"彻底垮台"。

从此以后,宋美龄彻底淡出政坛,只是对台湾政局及对美关系上,仍然保持着一定的特殊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