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龙去脉怎么读】“苴国”的来龙去脉及读音

2019-10-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前不久,有市民因看电视历史剧<芈月传>将"苴(jū)国"读作"chá国"而怀疑广元的"苴(jū)国路"."苴(jū)国广场"."苴(jū)国市场"的"苴"字注音搞错了,据说还有市民投书市委.市政府对此表示关注.    市民关心广元地名所传承的历史文化之真伪,是热爱女皇故里的表现,值得赞扬.为弄清是非,弘扬广元悠久的历史文化,现就"苴"字的多种注音注解

   前不久,有市民因看电视历史剧《芈月传》将“苴(jū)国”读作“chá国”而怀疑广元的“苴(jū)国路”、“苴(jū)国广场”、“苴(jū)国市场”的“苴”字注音搞错了,据说还有市民投书市委、市政府对此表示关注。

    市民关心广元地名所传承的历史文化之真伪,是热爱女皇故里的表现,值得赞扬。为弄清是非,弘扬广元悠久的历史文化,现就“苴”字的多种注音注解、苴国的历史沧桑提出扼要肤浅的见解,以抛砖引玉。

【来龙去脉怎么读】“苴国”的来龙去脉及读音

    苴字的多种注音注解

    “苴”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上唯有“jū”一种注音,两种诠释:①补,组词为“苴补”;②苴麻,大麻的雌株。而在《汉语大词典》上,“苴”字有“jū”、“zhǎ”、“chá”、“zū”、“bāo”、“xié”6种注音,注音不同其义亦不同。

1.“苴jū”有七种解释:①鞋中草垫;亦泛指鞋垫。②麻子;亦指结籽的大麻。③补;填塞。④包裹。⑤粗劣;粗恶。⑥通“菹(zū)”:A生草的沼泽。B酸菜。

C切碎。⑦姓。2.“苴zhǎ”有两种诠释:①腐土;糟粕。②通“柤(zhā)”,木名。3.“苴chá”有一种诠释:浮草;枯草。4.“苴zū”有一种诠释:通“葅(zū)”,葅稭:古代祭祀时用作陈列祭品的草席。5.“苴bāo”有一种诠释:古民族,巴人的一支。6.“苴xié”有一种诠释:羊苴咩城,亦名苴咩城,故址在今云南大理。

    苴族苴国概述

    苴族、苴国是指上古至战国漫长历史中以广元为中心、生活在今广元和汉中等地的苴民苴侯国。

    最早记载苴国的是《史记》。《史记·张仪列传》记:“苴蜀相攻击,各来告急于秦。”最详细记载苴族及苴国的是《华阳国志》,其次是《史记》之注《索隐》、《集解》、《正义》及《水经注》。综合上列史籍可以弄清从苴族到苴国的来龙去脉。

    商周之际,苴与巴、蜀并存于汉中和四川两盆地。苴拥有川北、汉中之地,其邑(都城)在今广元市白龙江口;巴在川东、重庆,其都邑在重庆市;蜀在岷江流域,其都邑自岷江逐步迁往成都平原。

    公元前十一世纪,苴、巴、蜀等西南民族均跟随周武王伐纣,巴师勇锐,前歌后舞打击敌军。灭纣后,武王为褒奖巴,封其为子爵,将苴、濮、賨(cóng)、共、奴、獽、夷、蜑等西南民族划归巴。

    随着历史的发展,蜀国经蚕丛、柏灌、鱼凫、杜宇诸王沿岷江逐步进入成都平原,国力日益强大。杜宇氏处在春秋初。《华阳国志·蜀志》记:“杜宇称帝,号曰望帝……乃以褒斜(褒斜二谷在秦岭山脉,北通关中南至汉中北部边缘)为前门……”。

以褒斜为前门表明杜宇王朝打败了巴,占领了苴族之地川北及汉中盆地。望帝杜宇禅位给其相开明鳖灵,号丛帝。蜀开明氏自丛帝传卢帝、卢帝传保子帝,至五世帝开明尚时逢春秋中晚期,“人尚赤,帝称王”——开明尚去帝号,复称蜀王。

为防御北方强邻秦国和东方世仇巴(巴被蜀削弱后治阆中),“蜀王别封其地于汉中,号曰苴侯,因命之邑曰葭萌。”按《水经注》所记,葭萌亦名吐费城,其遗址在今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土基坝,即最近考古发掘出上古关隘遗址处。

    蜀王开明五世代代相传至十二世,时逢周慎王、秦惠王所处的公元前四世纪初,苴侯亦已传至七世。七世苴侯与十二世蜀王血缘渐疏,他背离其祖苴侯一世为蜀抗秦防巴的宗旨,私通巴、秦。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秋,蜀王愤恨苴侯忘祖背宗,率师攻葭萌。

苴侯见宗主国大兵压境,慌忙向秦惠王救助,实为请鬼把脉。这年冬天,经商鞅变法43年后让中原六国胆寒的秦国应苴、巴要求遣其相张仪、名将司马错、都尉墨率虎狼之师经金牛道(亦称石牛道)伐蜀,在葭萌一举打败蜀王。

秦军乘胜穷追,在武阳(今彭山东北)杀蜀王,在逢乡(今彭县)白鹿山杀蜀太子及相、傅,灭蜀后再回师顺势灭苴、巴,占领了四川、汉中两盆地。其后,秦置汉中郡统治苴地,置葭萌县治葭萌邑,属汉中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