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颈椎牵引器图片】常说的颈椎牵引 腰部牵引真的好吗?

2019-05-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所谓牵引,就是扶正到合理的位置,让颈椎或腰椎承受的负担变得小一些,这样,理论上就能让脊柱恢复到原来合理的曲度上来,相应的,脊柱内部椎间盘高度和椎间孔的空间可以稍稍变大.因为这些结构狭窄而造成神经根压迫和刺激也会跟着得到缓解.这些,就是牵引治疗最基本的治疗原理.[家用颈椎牵引器图片]常说的颈椎牵引 腰部牵引真的好吗?作为一种比较古老的物理治疗方法,现在这个治疗已经成了治疗颈椎病的基本手段,广泛在各大医院骨伤科.康复科和推拿科使用.之前我们讲到颈椎病症状的时候,提到这些症状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椎

所谓牵引,就是扶正到合理的位置,让颈椎或腰椎承受的负担变得小一些,这样,理论上就能让脊柱恢复到原来合理的曲度上来,相应的,脊柱内部椎间盘高度和椎间孔的空间可以稍稍变大。因为这些结构狭窄而造成神经根压迫和刺激也会跟着得到缓解。这些,就是牵引治疗最基本的治疗原理。

【家用颈椎牵引器图片】常说的颈椎牵引 腰部牵引真的好吗?

作为一种比较古老的物理治疗方法,现在这个治疗已经成了治疗颈椎病的基本手段,广泛在各大医院骨伤科、康复科和推拿科使用。之前我们讲到颈椎病症状的时候,提到这些症状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变窄继发颈椎间关节功能紊乱、骨质增生,肌肉、韧带负荷加重、损伤,这些组织的病变造成神经根、脊髓和血管受到刺激或者压迫。(重新认识颈椎病 - 知乎专栏,重新认识腰椎病 - 知乎专栏)

【家用颈椎牵引器图片】常说的颈椎牵引 腰部牵引真的好吗?

颈椎牵引正是针对这一病因进行治疗的。它通过纵向牵引,把颈椎拉开,使得椎间隙增宽,椎间盘和关节囊内部形成负压,液体从外往内流入,可以更好的帮助膨出的椎间盘恢复到正常形态,同时让紊乱的颈椎关节复位。

【家用颈椎牵引器图片】常说的颈椎牵引 腰部牵引真的好吗?

当颈椎正常列线得到恢复,颈椎内外力学环境保持平衡,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的刺激和压迫症状就可以得到有效缓解了。

牵引的方法一般分成两种,坐位牵引和卧位牵引。

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牵引吊带总是从头部后侧的枕部和前侧的下颌部分别固定,进行牵引。

重量从4千克开始,随着疗程逐渐往上增加牵引重量,一般加到10千克。每次牵引时间为20-40分钟,一般10次为一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可以达到效果。

躺着做牵引时候,病人躺在床上,床头略微抬高20厘米,头下方一个薄枕头,套上吊带,从床头的方向开始牵引,因为摩擦力的缘故,卧位牵引的重量一般比坐位牵引稍微大一些。

除了姿势有两种以外,牵引的模式也分成两种,一种是持续发力,另一种是间歇性发力。

到底持续发力好还是间歇性发力好,现在还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但在病人的具体感觉上,两者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持续牵引一般牵引力量不大,患者可以耐受比较长时间,通过外力的辅助,加上相对较长的时间牵引固定,可以在足够的时间里起到牵张制动的疗效。对于落枕,颈部突然扭伤这种急性疼痛性痉挛的肌肉,这种牵引方法特别有效,通过把肌肉拉到足够长,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可以让肌肉获得足够的放松。

这个状态下,对小关节、椎间盘、韧带、肌肉的急性损伤都有一定的镇痛作用。而且持续的拉开,可以增加颈椎节段每一个椎间隙的高度,有助于神经根部炎症物质的排放,因为这些炎性物质积聚所造成的疼痛,也会随着炎症消除而缓解。

而间歇性牵引带给病人的又是另一种感觉。通过频繁的放松收缩的切换,这种牵引可以更好地促进血液循环,特别是关节面、脊髓神经、肌肉、肌腱和韧带附近的血液循环。对于椎间盘的恢复有帮助。脊柱周围肌腱、肌肉、韧带通过间歇性牵引进行的周期性“牵拉-放松”,产生了类似于按摩的作用,可以促进这些组织结构恢复原有的弹性和柔韧性。另外,间歇性牵引所产生的分离和活动,对于椎间孔附近神经根的粘连可以起到一定的松解作用。

以上是持续型牵引和间歇性牵引,病人自己感觉上的不同。

作为一个力学疗法,牵引的设置其实要求挺严格的,牵引角度、牵引力量、牵引时间、牵引体位,都会对牵引的效果带来影响。

首先我们讲一下牵引角度,

不同的颈椎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牵引角度。低头时候颈椎屈曲位的牵引可以让椎间隙和椎间孔增大,使颈后部的软组织得到更充分的牵张。一般牵引时候不提倡后伸位的颈椎牵引,因为这个角度不仅不会让椎间隙增大,反而会让它们变小,同时后伸位还很有可能造成椎体不稳,动脉供血不足,增加患者牵引时候发生意外的风险,所以一般牵引时候是不能采用仰着头的姿势的。

因为颈椎曲度的关系,每一节颈椎所需要的牵引屈曲角度都会略有不同。

当颈椎向前屈曲的时候,第一节第二节颈椎小关节面开始移动,进一步屈曲时候,第三节第四节开始移动。颈椎节段水平越高,牵引所需要的屈曲角度就越小。

一般第一第二上颈段需要屈曲0-5度,第二到第五段中颈段需要屈曲10-20度,第五到第七下颈段需要25-30度。

按照这些角度低头屈曲颈椎,可以让对应节段的小关节囊充分松弛,使关节面获得更充分的分离。

第二个影响参数是牵引的力量。

理想状态下,在没有摩擦力的条件下,牵引力量一般用7%患者体重,刚好可以让椎体分离。

对于牵引的局限,我经常举这样一个例子。牵引就像是把一个穿着厚棉袄的小孩抱起来,有时候抱的角度不对,发力不够,可能没把小孩抱起来,反而把他的衣服从下往上的扒出来。

牵引,同样有这样的问题。患者体位、头部的重量、病人颈部的放松程度,牵引装置调整不当,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牵引的效果。因此,目前比较共识的观点是,坐位牵引时候,9-14千克的牵引力量可以基本达到颈椎椎间隙增大的作用,这个数字,也是牵拉头部的重量和抵抗肌肉张力所需的最小牵引力量。

第三个影响因素是牵引的时间。

牵引时间根据不同的情况,7秒到数小时不等。根据医院病人数量的实际情况,一般牵引时间都选择25分钟左右。

因为牵引时间和牵引力量之间关系密切,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累积效应。所以,当牵引力量较大时候,牵引时间就要稍微短一些;当牵引力量比较小的时候,牵引时间就要长一些。

对于确诊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牵引时间一般要短一些,以防椎间盘结构被进一步破坏,一般5-10分钟比较合适。

第四个影响因素是牵引体位。

颈椎牵引最常用的体位是坐位和仰卧位。仰卧位可以让第4到第7节椎间隙增宽更加明显,而且躺着的时候,颈部肌肉不需要支持头部重量,所以这个时候病人可以更放松,牵引角度也更容易调节。但是躺着做牵引,牵引装置不可避免带来的摩擦力也需要考虑进来。

坐位牵引时候,虽然病人位置不太容易保持稳定,牵引可以调节的角度也不太大,但全程不会收到装置摩擦力的干扰,也是这个体位的一大优势。

最后,我们来讲一下牵引的注意事项和一些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

颈椎的机械牵引一般都由医生或者治疗师来操作完成,但同时也需要病人做好配合,这样,才能让牵引获得更大的疗效,并且可以预防一些潜在的不良反应。

首先,在治疗前,病人应该知晓自己的体重,医生第一次调节牵引力量的时候会参考病人的体重来调节。在牵引带放置前,要把耳机眼镜这些影响牵引带发力的物品都除去。在坐位牵引前,两个手臂要放在椅子的扶手上,让颈部肩膀充分放松,双脚自然放置在地板上,保持最放松的端正坐姿。

卧位牵引前,也要调整垫枕到合适的高度,让颈肩保持足够的放松。

在牵引的时候,尽量不要让头部频繁的运动,不要看手机,也不要东张西望。一旦头部改变姿势,肌肉就会开始发力,牵引的作用也久荡然无存了。

但牵引的时候也不是要做个木头人,如果出现头晕,下颌难受这些不良反应,一定要及时报告。牵引时候一但症状加重,出现疼痛,就要立刻中止治疗。

治疗结束后,不要急着把牵引带取下来,牵引力量应该有个逐渐降低缓冲的过程,当牵引绳完全放松,牵引力归零,再由医生亲自帮病人取下牵引带。

牵引后,要第一时间向医生反馈,告诉医生,经过这半小时的牵引,症状有没有缓解,有没有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这些症状。

颈椎牵引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三个

当牵引的时候略微抬头,可能会引起老年患者头晕的症状。

一般牵引带在枕部的发力比在下颌部的发力更大些,下颌部受力集中时,会诱发下颌关节疼痛。

在牵引的时候,牵引的力量有可能通过硬脊膜传递到腰椎,有时候也会引起腰痛。

所以在牵引时候,一定要配合医生的指导,老年患者一定要避免仰头做牵引,调整合适的座椅枕头高低。

今天关于颈椎牵引治疗的内容就讲到这里,前天介绍了颈椎推拿手法治疗的一些适应症和利弊(颈椎病手法治疗可不是简单的“大保健” - 知乎专栏)。

我会在本周五晚上(2017年7月7日)八点,做一期知乎Live,围绕颈腰椎病各种治疗方法,进行更详细的内容讲解,并配有更多的手绘图,欢迎关注我在本周五的知乎 Live - 颈腰椎病治疗的利弊和选择,因为内容干货非常多,讲座时间大约在1个半小时到2小时之间。

本次 Live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颈腰椎病延误治疗的后果有哪些? • 颈腰椎病能治好吗? • 颈腰椎病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 哪些情况可以选用非手术治疗? • 颈腰椎病的牵引治疗 • 颈腰椎病的推拿按摩 • 颈腰椎病的药物治疗 • 哪些情况应该选择手术治疗? • 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 颈椎手术有哪些技术?分别有哪些步骤? • 腰椎手术有哪些技术?分别有哪些步骤? • 微创治疗有哪些?靠谱吗? • 颈腰椎手术后要怎么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 • 生活中哪些细节可以预防颈腰椎病的发生? • 有哪些简单的锻炼方法可以保护颈腰椎?

本次live的选题总结整理了最近半年值乎和专栏里大部分的提问,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介绍颈腰椎病国际上最流行通用的治疗方式,比较它们各自的利弊和选用原则。

另外,和以往相同的,本次live会一一回答大家的各种疑问,欢迎在平台中见到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