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二人台 通讯:内蒙古三代演员谈二人台:好剧靠名“角儿”

2019-02-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新网呼和浩特12月29日电 题:内蒙古三代演员谈二人台:好剧靠名"角儿"作者 乌娅娜"看完青年人的演出,我很欣慰,二人台后继有人,看到了希望."今年79岁的二人台老艺术家任粉珍感慨道.二人台俗称"双玩意儿""二人班".其起源于山西,成长于内蒙古自治区,是流行于内蒙古中西部及山西.陕西.河北的传统戏曲剧种.因其剧目大多采用一丑一旦二人演唱的形式而得名"二人台".1953年12月28日,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

中新网呼和浩特12月29日电 题:内蒙古三代演员谈二人台:好剧靠名“角儿”

作者 乌娅娜

“看完青年人的演出,我很欣慰,二人台后继有人,看到了希望。”今年79岁的二人台老艺术家任粉珍感慨道。

二人台俗称“双玩意儿”“二人班”。其起源于山西,成长于内蒙古自治区,是流行于内蒙古中西部及山西、陕西、河北的传统戏曲剧种。因其剧目大多采用一丑一旦二人演唱的形式而得名“二人台”。1953年12月28日,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原呼和浩特市民间歌舞剧团,以下简称二人台剧院)成立,这是内蒙古地区最早从事二人台表演艺术的专业团体,也是国内最大的二人台专业艺术团体。

内蒙古二人台 通讯:内蒙古三代演员谈二人台:好剧靠名“角儿”

图为青年二人台演员演出剧照。 乌娅娜 摄

12月24日—28日,二人台剧院接连推出了10场青年二人台演员专场演出,以此纪念二人台剧院成立65周年。在二人台剧院院长段八旺看来,任何优秀的剧团和剧目都离不开“角儿”,没有好演员,再好的剧也立不起来。

内蒙古二人台 通讯:内蒙古三代演员谈二人台:好剧靠名“角儿”

段八旺介绍:“二人台最大的特点是贴近生活,演人民身边家长里短的事,有的地方甚至流传公鸡打鸣是我们的唱腔。”

正是由于这一极具“地方味”的特点,二人台始终深受老百姓喜爱。

任粉珍回忆道:“我19岁就加入二人台剧院了,我们那时候条件特别艰苦,演了那么多戏,甚至连一张剧照都没有。只要有我们演出的地方,老百姓都是人山人海的,即使天气恶劣也挡不住观众的热情,我们演出的激情也能被激发出来。”

内蒙古二人台 通讯:内蒙古三代演员谈二人台:好剧靠名“角儿”

任粉珍仔细观看了青年演员表演的剧目,在结束后提出了很多意见。如今仍然活跃在舞台上的任粉珍只有一个心愿:希望有一天能听到观众说,任粉珍的学生比任粉珍唱得好。她说:“我把我的看家本领都教给我的学生们,让他们挑大梁。”

图为演员准备上台。 乌娅娜 摄

上世纪80年代入团的段八旺,也把剧院的理念定位为以二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契机,大力打造培养年轻人。记者了解到,近5年,活跃在二人台表演一线的演员已经越来越年轻化,剧团演员的平均年龄为27岁。

“我们鼓励老一辈的二人台演员打开大门广收学生,不局限于是哪个团队的、哪里的演员,只要喜爱二人台,都鼓励大家向名师学习,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传承氛围。”段八旺告诉记者。

除了培养本土演员,二人台剧院还肩负着支援陕西、山西、河北等地的二人台演出资源。

河北省张家口市剧协副主席白秀说:“二人台受众群体很广泛,但是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状况,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为二人台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不断推出的现代戏、恢复的传统剧目以及培养的优秀青年演员都为我们做出了引领和示范作用,支撑起了国家二人台发展的平台。

两地也通过二人台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如结成‘姊妹院团’文化扶贫等,我们希望几个省市在呼和浩特二人台研究剧院的引领下,共同打造好二人台这一品牌。”

青年二人台演员刘慧龙深知肩上的重担。他说:“在几代老艺术家的奠基下,成就了二人台的辉煌,我们青年演员有责任也有义务把二人台继续发扬和传承下来,我们这几年在演出形式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大众普遍觉得二人台仅是中老年人喜欢的艺术形式,但是戏曲城市化让观众也越来越年轻化,我们也希望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剧场观看二人台演出。”

2006年由二人台剧院组织成功申报,“二人台”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二人台剧院被文化部确定为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二人台成为内蒙古地方戏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