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为了讲述】《活着为了讲述》一些感触

2019-04-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活着为了讲述>是马尔克斯在步入古稀之年靠着回忆写得唯一的一部自传.这本书买回来好久了,可是一直搁置在那里,没有翻阅.前段时间又一次无意间在书柜扫到,看到装帧如此精美便拿来读了起来.因为是睡前读物,看得零零散散,现在也还没有读到最后一页.一些略有感悟的片段甚至是只言片语,闲来无事,记录一二.[活着为了讲述]<活着为了讲述>一些感触他陪母亲回去卖房子,期间和一个大夫吃饭,几句简短的描述,点点滴滴,却真实细腻的让人感动."于是,我们一起吃了顿克里奥尔风味的午饭.粗茶淡饭,跟钱

《活着为了讲述》是马尔克斯在步入古稀之年靠着回忆写得唯一的一部自传。这本书买回来好久了,可是一直搁置在那里,没有翻阅。前段时间又一次无意间在书柜扫到,看到装帧如此精美便拿来读了起来。因为是睡前读物,看得零零散散,现在也还没有读到最后一页。一些略有感悟的片段甚至是只言片语,闲来无事,记录一二。

【活着为了讲述】《活着为了讲述》一些感触

他陪母亲回去卖房子,期间和一个大夫吃饭,几句简短的描述,点点滴滴,却真实细腻的让人感动。

“于是,我们一起吃了顿克里奥尔风味的午饭。粗茶淡饭,跟钱没关系。大夫过日子—包括饮食—崇尚简朴。清汤入口,沉睡的世界在记忆中醒来。儿时的味道,离开镇子后久违的味道,又一勺一勺原封不动地喝了回来了,一阵阵让我揪心。”

【活着为了讲述】《活着为了讲述》一些感触

看着这些文字,难免也会唤起一些关于故乡童年的记忆。虽然也没有多少印象深刻的人与事,也没有作者那样贪婪的阅读经历以及外祖母神奇的鬼怪世界、外祖父的战争故事,却也有很多温暖的记忆。小时候不觉得有明显的幸福感,现在回过头去看,却能品出味道。

【活着为了讲述】《活着为了讲述》一些感触

我的整个童年都是在一个小村子里度过的,一个很普通的小村庄,有些偏僻,没有太过美丽的风景,也从没出过什么大人物,一直安安静静在那里。小村里人自然也不多,将近一半的人都带点亲戚关系,家家都熟得很。童年的小伙伴一天天撒丫子似的光着脚满村子乱跑。

那时的村落古朴安静,几簇砖墙碧瓦的矮屋,几颗垒有喜鹊窝的大梧桐树,几口老井,以及村口几乎要坍塌的一副石碾子。清晨,会有东一缕西一缕的炊烟升起,偶尔伴有鸡鸣狗吠。现在想来,依旧清晰,只是好多难觅足迹。

“从出生到少年时代,记忆关注未来,忽视过去。因此我那时对故乡的记忆才会一如往昔,未被乡愁理想化。”

“怀旧总会无视苦难,放大幸福”

马尔克斯陪母亲卖房子,一路旅途艰辛,但他时隔50多年回忆,仍然记得那个清晨,第一缕阳光将雪山染成蓝色,他在日光下欣赏到大海和沼泽间那片亮晶晶的沙地。这不禁让我的心底生出感动。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的学业因内战而中断,之后又被迫离开祖国,但那些动荡的生活在他的笔下却丝毫不见哀怨。面对遍地的疮痍,他的描述却是:“他们卷走了一切。钱,十二月的清风,切面包的餐刀,午后三点的惊雷,茉莉花香和爱。”

“好日子也好,坏日子也罢。父母教导我们,好坏都要过,要像老牌天主教徒那样,不卑不亢,逆来顺受。”

愿你能令过去为你所用!

“我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

青年时代的马尔克斯,偷过东西,穷到睡过大街,坐过监狱,嗜酒,抽很多劣质香烟,嫖娼,甚至与别人的妻子偷情,而且不止一个。这些品性中的任何一点,放在一个普通人身上,几乎都是很难原谅的致命伤。但这些品质居然就神奇的集中在这样一位天才的作家身上。

我们只是普通人。普通成年人的生活,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一刻都不敢停歇。然而,就算走到绝境,失去耐心,也要永远保持幽默感,热爱生活!

“外公有他的视野,我个头小,视野有限。

他问候阳台上的朋友,我眼馋小摊上的玩具。”

觉得这是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外公也是曾经的他,眼馋小摊上的玩具,保留简单快乐淳朴的小愿望。他随着年龄的成长也会变成外公,忙于点头微笑应付,周旋在成年人的社交。我读这本书也是如此。视野有限,理解有限。虽然我知道生活中那些神秘诡谲只是朵朵小火苗,亲眼见证热爱的城市变成火光余烬中地狱般的景象,才是作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内心产生核裂变的根本催化剂。

然而,我始终没有真正领会到神奇的拉美土地上发生的一切!那些事,那些人,也许,我们也曾在某个未知的夜晚遥望过同一个月亮。

生活,为什么一定要讲述出来?因为只有在讲述中,生活才能得以延续,才能被承载和记忆。这正如哲学上的命题:语言是存在的家,人是语言的动物一般。生活只有在不停的讲述中,才能恢复往日的光彩,才能找回某时某刻,触动心灵的瞬间。

今天就先写到这里了,鉴于450页的书只读了不到一半,感悟未完待续。随感随记!